一种微纳米结构涂层的柔性辊压成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694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220594.1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纳米结构涂层的柔性辊压成形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预热模块、成形/保形模块、张紧力调节模块,所述的张紧力调节模块连接成形/保形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调节模块,辊压过程中,待加工试件固定不动,整个装置通过运动调节模块在试件被加工表面向前辊压,涂层物质储存于预热模块,随装置运动进入成形/保形模块,经成形/保形模块后黏附在试件表面,形成规则的微纳米结构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柔性气囊装置和运动调节装置,适合在不规则形状的试件表面连续加工微纳结构涂层,提高了加工效率,拓展了单一辊压装置的适用范围,是一种工艺先进的压印成型方法。

    一种面向燃料电池电堆的数字化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53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22737.2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燃料电池电堆的数字化装配系统及装配方法,该系统由物理空间、数字空间以及进行两者之间信息交互的交互层构成,其中物理空间包括物理层,数字空间包括功能层、模型层以及数据层。通过实时采集物理层中实际电堆装配流程的数据并通过交互层上传至数字空间;数字空间建立与物理空间中燃料电池电堆部件、装配各模块相对应的数字化模型,对数据层信息进行处理,实现电堆装配状态的高效预测和实时更新;数字空间中的功能层调用数字化模型的结果,制定电堆装配策略;物理空间通过交互层接受来自数字空间的装配策略,完成电堆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电堆装配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降低成本损失。

    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电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48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26088.4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电堆,包括电解阳极极板、发电阴极极板,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多组单电池重复单元,各单电池重复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电解阳极GDE,质子交换膜a,气体导流板,双极GDE,质子交换膜b,发电阴极GDE和双流道结构的双极板;其中,双极GDE将发电和电解分隔至不同的腔室内独立运行,采用双极GDE以及双流道结构的双极板实现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的发电与电解反应发生在各自腔室,四个催化反应分别发生在气体扩散电极的对应催化层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逆燃料电池堆结构更加紧凑,通过双极GDE以及双流道结构双极板的应用,使得电解与发电的催化反应发生在各自腔室,进而提升一体式燃料电池双向性能。

    一种空冷型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37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471527.7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冷型燃料电池测试系统,适用于不同节数的空冷型燃料电池测试,包括电池固定模块(1),空气模块(2),氢气模块(3),电子负载(4),电池测量传感器(5),与上位机;所述的电池固定模块(1)包括主壳体(11)和侧板动,适应不同节数的空冷型燃料电池;通过空气模块(2),氢气模块(3)和电池测量传感器(5)完成空气和氢气的温度、湿度、流量、流速的测量和控制;并利用上位机对电堆测试系统进行实时反馈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多种空冷型阴极开放式燃料电堆的适应测试,对电堆运行条件实时控制和掌握,为后续的电堆优化和管理提供了实验平台。(13),两块侧板(13)在主壳体(11)的滑槽上移

    一种阴极双场错排双极板流场结构及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9911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159170.0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阴极双场错排双极板流场结构及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包括氧极板、中间板和氢极板组成的三板结构;氧极板为双场错排的阴极板,正面设有氧化剂分配流道、氧化剂反应流道和水反应流道,反面设有水分配流道,以及贯通氧极板正反两面的开口、氧化剂公共流道和反应水公共流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水和气的分离传输,通过控制水、气流道出口的开闭实现在模式切换时的高效吹扫,提高了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的水气管理与传质性能,明显提高了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的性能。

    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能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91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150869.0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逆燃料电池,具体涉及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能源系统,包括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子系统,锂电池辅助启动子系统、太阳能电解供能子系统、储氢子系统;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子系统由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循环分系统,空气循环分系统,冷却水循环分系统,电解水循环分系统组成;系统包括发电模式和电解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对氢气的循环利用,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子系统,锂电池辅助启动子系统和太阳能电解供能子系统的配合使得氢气能够被高效地利用,生产和储存,从而提升了系统的续航时间,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7636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01727.3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钛合金的成分形式为Ti‑M,所述的M是合金添加元素,选自Sb、In、Nb、Os、W、Ta、Mo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钛合金中M的质量含量为Sb:0.02‑11.80%,In:1.50‑11.20%,Nb:0.50‑5.70%,Os:0.05‑3.00%,W:0.05‑0.70%,Ta:0.50‑10.50%,Mo:0.02‑0.79%,余量为Ti以及其它不可避免引入的杂质元素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可将双极板导电性能提升至目前技术标准的19‑40倍,提升电池输出性能,成形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一种钛合金表面微纳颗粒复合导电增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2208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478414.5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合金表面微纳颗粒复合导电增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由微米级颗粒、纳米级颗粒和钛合金基体三类材料组成,所述微米级颗粒嵌入在钛合金基体表面,所述纳米级颗粒分散在钛合金基体表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钛合金基材I进行酸洗,对基材I压印预制微米级凹坑,获得钛合金基材II;对基材II进行酸蚀处理,获得表面具有纳米孔洞的基材III;超声振动使微米级颗粒IV落入基材III凹坑中;将纳米颗粒V在气相或液相中沉积到基材III表面;利用热辊压的方式对微纳米颗粒IV、V和基材II进行热扩散连接,获得表面复合微纳结构的基材VI。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燃料电池金属极板材料耐蚀性能与导电性能的矛盾。

    一种纵横式可逆燃料电池阴极流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5213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372111.5

    申请日:2021-04-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纵横式可逆燃料电池阴极流场结构,用于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包括纵横立体流道和进出口,所述的纵横立体流道由阴极气体主流道、阴极气体反应流道和电解水主流道组成;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发电时,阴极气体主流道中的气体分配至阴极气体反应流道发生反应,生成的水在压差作用下经过气体扩散层进入电解水主流道;一体式可逆燃料电池电解时,反应水由电解水主流道进入气体扩散层反应生成气体,阴极气体反应流道汇集生成的阴极气体并经由阴极气体主流道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在发电和电解两种工作模式下,水和气的分离,也有效优化了模式切换的速度和效果,明显提高了电池系统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