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799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039426.8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风机塔筒服役性能在线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安装:设置塔筒加速度检测装置、载荷监测装置和控制处理系统,在塔筒节段上安装视觉监测装置;S2、初始标定:在塔筒未发生变形下,确定端部识别物和中间识别物体的物理尺寸与像素尺寸的对应关系;S3、在线评估:当塔筒加速度小于设定值时,采用静态数据分析方式,确定采样时中间识别物体特征点的物理距离,计算塔筒节段的变形情况;当塔筒加速度大于等于设定值时,采用动态数据分析方式,确定端部识别物的位移情况,计算塔筒节段两端相对的实际位移,并根据仅考虑线性节段计算得到的理论位移;对比实际位移和理论位移,确定塔筒是否进入了非线性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49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407292.4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浮式风电平台的设计优化方法,包括:确定浮式风电平台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而确定浮式风电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根据浮式风电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不同风速下纵摇运动阻尼比ζx的计算与评估;若各风速下的纵摇运动阻尼比ζx均不小于0,则浮式风电平台的初步设计方案即为最终设计方案;若至少一个风速下的纵摇运动阻尼比ζx小于0,则对浮式风电平台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更新浮式风电系统,并对更新后的浮式风电系统重新进行不同风速下纵摇运动阻尼比ζx的计算与评估,直至满足要求的浮式风电平台设计方案;本发明在浮式风电平台设计阶段完成气动负阻尼的抑制,有效降低浮式风电平台因气动疲劳而损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84229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043374.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包括浮力模块、系泊模块、光伏板模块、以及排水模块,所述系泊模块设置在海水中、且与浮力模块连接,用于浮力模块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所述光伏板模块设置在浮力模块中,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所述排水模块设置在浮力模块中,用于排出浮力模块中的海水。本发明中的膜结构下表面与水完全贴合,可以随着波浪进行运动,这种柔性结构可以使得平台在强风强浪强海流情况下稳定运行,不会翻倒或刚性变形,具备优良的适航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5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3936.0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9/00 , F03D9/19 , F03D80/60 , F03B13/00 , F04D13/04 , C25B9/65 , C25B9/67 , C25B1/04 , C25B15/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风机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的制储氢海上风电系统,包括给水模块、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和电力模块,给水模块、制氢模块、储氢模块均与电力模块连接,制氢模块与储氢模块通过管道连接;给水模块通过循环水管连通制氢模块、储氢模块以及电力模块;给水模块包括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第一冷却单元与第二冷却单元均设置于循环水管上,第一冷却单元电性连接供电设备;第二冷却单元通过水力和/或风力作用冷却水循环;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协同配合,使循环水管内冷却水持续换热。本发明能够保证系统各模块的持续热交换,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有效降低风力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系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842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3374.5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包括浮力模块、系泊模块、光伏板模块、以及排水模块,所述系泊模块设置在海水中、且与浮力模块连接,用于浮力模块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所述光伏板模块设置在浮力模块中,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所述排水模块设置在浮力模块中,用于排出浮力模块中的海水。本发明中的膜结构下表面与水完全贴合,可以随着波浪进行运动,这种柔性结构可以使得平台在强风强浪强海流情况下稳定运行,不会翻倒或刚性变形,具备优良的适航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23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11480.2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1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机舱与塔筒吊装对接的辅助装置及对接方法,所述辅助装置包括顶部压杆组、顶部压杆弹簧、限位机构、限位底板弹簧和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顶部与风机机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N个限位底板,N≥3,所述限位底板包括铰接侧以及与铰接侧相对的限位侧,所述限位底板的铰接侧与固定外壳相铰接,N个限位底板的限位侧之间构成限位孔;所述顶部压杆组包括N个顶部压杆,且分别设置在N个限位底板的上侧,所述顶部压杆设置在固定外壳内部,所述顶部压杆的尾端与固定外壳相铰接,所述顶部压杆的杆身设置有压杆凸台;所述顶部压杆弹簧作用于顶部压杆,所述限位底板弹簧作用于限位底板;所述固定外壳上设有限位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75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066095.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 B62D57/024 , G01H17/00 , G01N21/88 , F16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塔筒的检测安装一体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现场检测安装机器人,现场检测安装机器人包括装置箱、攀爬行走装置、视觉检测装置、输送装置、固定板存放装置、加速计存放装置、喷胶装置和控制系统;攀爬行走装置能够吸附在风机塔筒上并行走,并调整与风机塔筒的间距;视觉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装置箱外部的摄像头;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纳仓室中输送带;所述固定板存放装置、加速计存放装置、喷胶装置都安装于装置箱的容纳仓室中,固定板存放装置能够存放有多个固定板且每次释放出一个固定板到输送带的第一投放工位上;喷胶装置能够对固定板前侧面和上侧面喷胶,加速计存放装置能够存放有多个加速计且每次释放出一个加速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7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11161.7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供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桩钢承台式海上风机基础的施工供电系统,其包括:风机基础单元、发电单元和供电单元。风机基础组件包括:底部连通的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以及设置于管桩顶部的承台。发电单元包括:风力发电模块和水力发电模块,水力发电模块中的能量转化子模块可利用进入第一管桩的海水发电,排水子模块设置于第二管桩用于排出管桩中的水。施工供电单元与风力发电模块和水力发电模块连接,还通过供电电缆与施工用电设施连接。本发明能供电至海上风电场建造的施工用电设施,且其中水力发电模块利用海水作为工作介质发电,发电过程清洁无污染,海水可就地取材,获取容易,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0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11051.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7/42 , E02D27/44 , E02D27/12 , E02D5/28 , E02D3/10 , E02D29/16 , E02D31/02 , E02B9/04 , E03B3/04 , F03D13/20 , F03D13/25 , F03D9/00 , F03D13/10 , E02D31/00 , F03D9/11 , F03D8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风电场电能质量的单桩基础,本发明提供的钢管桩,通过在其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室并放置水轮发电机,海水进入容纳腔室内部,在重力作用向下流动时,驱使水轮发电机运转,进行发电,实现将海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在风电场的风力发电功率较低或发电功率不稳定时放水发电,提升风电场向电网供应电能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99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39426.8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风机塔筒服役性能在线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安装:设置塔筒加速度检测装置、载荷监测装置和控制处理系统,在塔筒节段上安装视觉监测装置;S2、初始标定:在塔筒未发生变形下,确定端部识别物和中间识别物体的物理尺寸与像素尺寸的对应关系;S3、在线评估:当塔筒加速度小于设定值时,采用静态数据分析方式,确定采样时中间识别物体特征点的物理距离,计算塔筒节段的变形情况;当塔筒加速度大于等于设定值时,采用动态数据分析方式,确定端部识别物的位移情况,计算塔筒节段两端相对的实际位移,并根据仅考虑线性节段计算得到的理论位移;对比实际位移和理论位移,确定塔筒是否进入了非线性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