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2378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27824.6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铜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钨铁合金中的钨含量进行调控,然后采用熔融态铜对钨铁合金进行去合金化处理,去除铁元素而得到细小的钨相,与未合金化且尺寸粗大的钨相形成多尺度结构,制备出具有多尺度结构的增强相钨均匀分布在网络状铜基体中的钨铜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高钨含量的钨铜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性和抗电弧侵蚀能力。该材料在电接触材料、电极材料及电子封装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69190.0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类贝壳仿生结构的TiCx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铜基电接触材料技术领域。该铜基复合材料是由陶瓷相TiCx和基体铜组成,TiCx的体积分数为45‑65%,余量为铜。其制备方法为:通过热压烧结将微纳米片状Ti3AlC2致密化,得到类贝壳仿生结构的Ti3AlC2块体,然后采用保护气体或真空条件,在高温环境下与铜进行原位反应扩散,原位生产片状TiCx增强的铜基复合材料且在微观上表现为类贝壳“砖‑泥”结构,该结构具有高强韧化机制,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且铜基体保持良好的连通性,有利于电子传输,提高电导率,该材料有望在电气开关、断路器、接触器等方面得到实际应用,对于保障电流的安全高效传输、促进节能降耗等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551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510622826.6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A61K33/42 , A61P31/02 , A61P17/02 , A61P1/02 , A61L27/12 , A61L27/54 , A61L27/50 , A01N59/26 , A01P1/00 , C30B29/62 , C30B29/14 , C30B7/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磷镁晶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镁晶须材料的形貌是枝柱状或片状,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20046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622848.2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5D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彩色不锈钢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彩色不锈钢材料的基础上,将其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电镀处理,在彩色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抗菌氧化膜,所用酸性溶液是以CuSO4、H2SO4、CrO3和去离子水为原料混合而成,本发明提供的制造工艺具有保留彩色不锈钢的原有色彩,并使彩色不锈钢具备一定抗菌功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418577.9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保证现有管线钢优势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管线钢,以实现从材料自身角度显著降低发生微生物腐蚀的可能性。按重量百分比计,该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20~0.030%;Si:0.10~0.15%;Mn:0.9~1.1%;Cu:1.0~2.0%;Ni:0.30~0.35%;Mo:0.30~0.35%;Cr:0.30~0.35%;Nb:0.045~0.055 %;V:0.015 ~0.025 %;S≤0.0015%;P≤0.0050%;余量为Fe。该管线钢中添加了Cu元素,经过时效处理后,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强度,而且使得该钢具有优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4267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0476148.1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21/00 , C22C32/00 , C22C1/05 , B22F3/14 , B22F3/26 , B22F1/14 , B82Y40/00 , B82Y30/00 , F16D65/12
Abstract: 一种汽车刹车盘用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汽车材料应用技术领域。该铝基电复合材料是以增强相碳化钛和铝组成,增强相碳化钛在基体铝的三维空间中连续均匀分布,两相界面结合良好且无明显反应产物,碳化钛的体积分数为35‑60%,余量为铝。其制备方法为:将铝粉和碳化钛粉混合均匀,在保护气体或真空条件下热压烧结制备铝‑碳化钛复合多孔骨架,再通过高温熔渗金属铝,得到具有轻质高强、耐磨和良好导热性的铝基复合材料,不仅满足刹车盘对材料服役性能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汽车轻量化。该方法为工业成熟工艺,具有安全可靠、能耗低的特点,便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389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31618.1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东北大学
IPC: C22C1/05 , B22F3/00 , B22F3/02 , B22F3/14 , B22F3/20 , B22F3/24 , C22F1/04 , C22C21/00 , C22C32/00 , C22C1/059 , B22F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及高通量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高通量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原料粉末;准备具有多个容置腔的蜂窝状结构;将不同类型的原料粉末一一对应地分别装填到不同的容置腔内,得到装有不同类型原料粉末的蜂窝状结构;对装有不同类型原料粉末的蜂窝状结构进行冷压成型,得到蜂窝状坯块;对蜂窝状坯块进行真空热压处理,得到蜂窝状坯锭;对蜂窝状坯锭进行热挤出处理,得到蜂窝状挤出结构;对蜂窝状挤出结构进行热处理,得到蜂窝状铝基复合材料;其中,蜂窝状铝基复合材料包括多种类型的铝基复合材料单元。本发明能一次性制备出多种铝基复合复合材料,后续也可以对制备的材料进行高通量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90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472904.5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银基电接触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g‑Ti3SiC2电接触材料的组分调控方法。所述方法称量银粉、Ti3SiC2粉制备成混合粉,依据银粉的添加量匹配相应的热压烧结温度与压力,制备出具有Ti3SiC2相连续三维互穿结构的混合粉多孔骨架,再高温熔渗金属银,得到两相各自连续、高金属银含量的Ag‑Ti3SiC2电接触材料。与骨架成型和高温熔渗工艺相比,本发明通过金属占位法提高电接触材料中银含量的占比,有利于提高电接触材料的导电率,还可减少Ti3SiC2粉形成的闭孔,有利于提高电接触材料的韧性,同时保证电接触材料具有抗电弧侵蚀、抗熔焊和耐磨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02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27824.6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铜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钨铁合金中的钨含量进行调控,然后采用熔融态铜对钨铁合金进行去合金化处理,去除铁元素而得到细小的钨相,与未合金化且尺寸粗大的钨相形成多尺度结构,制备出具有多尺度结构的增强相钨均匀分布在网络状铜基体中的钨铜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高钨含量的钨铜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等优异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性和抗电弧侵蚀能力。该材料在电接触材料、电极材料及电子封装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506744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410503191.3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表面自生长晶须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纯金属镁在含有氯盐和磷酸根盐的混合溶液中,经腐蚀降解反应,在纯金属镁表面上自生长一层晶须纤维。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以改变材料表面形态,增大其比表面积,从而满足特殊环境下金属材料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