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76871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0980161237.5
申请日:2009-09-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C01G53/50 , C01P2002/52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H01M4/525 , H01M10/052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由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实质地构成,构成该复合氧化物的镍原子之中,2价的镍原子(NiⅡ)和3价的镍原子(NiⅢ)的摩尔组成比(NiⅢ/NiⅡ)为0.15≤(NiⅢ/NiⅡ)≤0.95。
-
公开(公告)号:CN102549832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80161127.9
申请日:2009-08-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后藤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05 , H01M10/0413
Abstract: 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评价方法,评价含有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性能,该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含含有锰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该评价方法在由锰(Mn)的K吸收端的EXAFS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中,基于第1接近的Mn-O峰强度A和第2接近的Mn-M峰强度B的强度比P,评价锂向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过渡金属格点侵入的比例。另外,也可以基于相比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化学计量比过剩地加入的锂的过剩加入量Q和所述强度比P,评价在正极活性物质中锂剩余地存在的比例。
-
公开(公告)号:CN10332933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180064675.7
申请日:2011-01-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后藤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48 , H01M10/486 , H01M2010/427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更为准确地推定锂离子电池的劣化速度。锂离子电池的劣化速度推定方法推定含有阶梯构造根据蓄电量而发生变化的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劣化速度,具有:取得与所述阶梯构造相关的第1信息的第1步骤;取得与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温度相关的第2信息的第2步骤;以及根据所述第1信息以及所述第2信息来推定劣化速度的第3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9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80000358.1
申请日:2009-0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 , H01M10/0525 , H01M10/484 , H02J7/007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电池系统(SV1),其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101)、充电与放电控制装置(S2,S6-S8)、内阻检测装置(M1)。充电与放电控制装置包含:模式控制装置,其包含用于增大锂离子二次电池内阻的增大模式控制装置(S2)和用于减小内阻的减小模式控制装置(S8);模式选择装置(S6,S7),其用于在内阻水平由内阻检测装置推定时选择减小模式控制装置(S8)或增大模式控制装置(S2)。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92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980000358.1
申请日:2009-0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 , H01M10/0525 , H01M10/484 , H02J7/007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电池系统(SV1),其包含锂离子二次电池(101)、充电与放电控制装置(S2,S6-S8)、内阻检测装置(M1)。充电与放电控制装置包含:模式控制装置,其包含用于增大锂离子二次电池内阻的增大模式控制装置(S2)和用于减小内阻的减小模式控制装置(S8);模式选择装置(S6,S7),其用于在内阻水平由内阻检测装置推定时选择减小模式控制装置(S8)或增大模式控制装置(S2)。
-
公开(公告)号:CN1140687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750236.2
申请日:2020-07-30
IPC: H01L41/08 , H01L41/187 , H01L41/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铌酸盐基无铅铁电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信息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溶胶‑凝胶法在直径2英寸的基片上制备出高质量的铌酸钾钠(KNN)基压电薄膜。薄膜呈(100)择优取向的钙钛矿相,结构致密且均匀,表面粗糙度小,漏电流低,击穿场强高。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可达到原子或分子水平的均匀性,易于实现精确的成分控制和定量掺杂,并且可制备大面积薄膜,设备简单,用料省,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备得到的KNN基薄膜可用于制作压电微传感器、致动器、换能器等,在微机电系统(MEMS)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067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630028.6
申请日:2019-07-12
IPC: B01J2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硅氮共掺杂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硅氮共掺杂石墨烯材料在石墨烯骨架中共掺杂有硅原子和氮原子。在所述硅氮共掺杂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将含硅源、碳源、氮源的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加水溶解,并在70‑90℃下蒸干得到混合均匀的粉末固体,并在氮气马弗炉中高温煅烧,得到黑色硅氮共掺杂石墨烯材料。本发明的新型硅氮共掺杂石墨烯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催化剂或载体在电催化、光电催化及电子器件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发明的新型硅氮共掺杂石墨烯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制作工艺简单,安全绿色且成本低廉,可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1926041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980102903.8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4 , G01R31/3679 , H01M6/36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可以测定预定部位的电解液的锂离子的浓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了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组电池、搭载有该组电池的车辆和电池搭载设备、可以取得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浓度相关物理量的电池系统、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劣化检测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发电元件(20)、电池壳体(10)和电解液(30、30H、30S),该发电元件(20)具有正极板和负极板;该电池壳体(10)收容发电元件;该电解液(30、30H、30S)保持在电池壳体内、含有锂离子;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能够测定与存在于预定部位的电解液的锂离子的浓度具有相关关系的浓度相关物理量的物理量测定单元(M1)。
-
公开(公告)号:CN102484290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80161313.2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2004/021 , H01M2010/4292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由至少以锂以及、镍和/或钴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锂复合氧化物构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30%以上40%以下,并且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30%以上45%以下。并且,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单位面积的孔隙体积(Sa)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单位面积的孔隙体积(Sb)的孔隙体积比(Sa/Sb)满足0.9≤(Sa/Sb)≤1.4。
-
公开(公告)号:CN11104150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190557.0
申请日:2018-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氧化三钴纳米束阵列/钛网电极,其用作水分解的阳极反应,包括钛网和生长在网丝上的四氧化三钴纳米束阵列。本发明的电极制备过程包含:水热法在钛网上生长四氧化三钴的前驱体碱式碳酸盐,对前驱体进行煅烧和利用还原剂对电极进行处理,得到四氧化三钴纳米束阵列/钛网电极。本发明的电极具有高的产氧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而且其制备过程操作简单,绿色安全且成本低,可实现规模连续化生产。该产品在电化学水分解,绿色能源转换存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