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
    1.
    发明公开
    混合动力车辆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99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411599587.2

    申请日:2024-11-11

    Inventor: 国府田大树

    Abstract: 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能够提高机电一体单元的搭载的自由度并且简化冷却结构。第一电气壳体及第二电气壳体分别配置于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四壁面、第五壁面及第六壁面中的两个壁面。由此,第一电气壳体和第二电气壳体被分割配置,因此机电一体单元容易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另外,配置有水冷式的油冷却器的电气壳体设置有与该电气壳体所收容的电气设备的冷却用的水路连通的、油冷却器的冷却用的水路。由此,油冷却器的冷却用的水路与第一电气设备的冷却用的水路以及第二电气设备的冷却用的水路中的任一水路合并,冷却用的水路共计为两个。因此,能够提高机电一体单元的搭载的自由度,并且简化冷却构造。

    电动车辆
    2.
    发明公开
    电动车辆 审中-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9971A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411635507.4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能够在提高机电一体单元的搭载的自由度的同时抑制冷却性能的恶化。发动机配置于作为发动机与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入轴连结的一侧的壁面的第一壁面。另外,第一电气壳体和第二电气壳体分别配置于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四壁面、第五壁面和第六壁面中的两个壁面。由此,第一电气壳体与第二电气壳体被分割配置,因此机电一体单元容易搭载于电动车辆。另外,由于第一电气壳体和第二电气壳体配置于从发动机分离的位置,因此第一电气设备和第二电气设备抑制了从发动机的受热。因此,能够在提高机电一体单元的搭载的自由度的同时抑制冷却性能的恶化。

    电动车辆
    3.
    发明公开
    电动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86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1809984.3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发动机舱内配置具有增压器的发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力控制装置的电动车辆。包括电动机及动力传递装置的驱动装置和电力控制装置作为机电一体单元而被收容在同一壳体内,配置在与发动机相邻的位置。由此,在发动机舱内,在机电一体单元的铅垂方向的上方产生空间。并且,空气滤清器相对于机电一体单元配置在电动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此外,比空气滤清器靠下游且比增压器靠上游的进气管相对于机电一体单元配置在铅垂方向的上方,且配置成在车宽方向上跨越机电一体单元。因此,能够在发动机舱内配置具有增压器的发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力控制装置。

    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0019968A

    公开(公告)日:2025-05-20

    申请号:CN202411587921.2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具体地,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其包括驱动装置、驱动电池、机电一体化单元和空调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动马达和动力传递装置,所述电动马达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机电一体化单元是将所述驱动装置和电力控制单元组合起来的集成单元,所述电力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在所述电池和所述电动马达之间传输的电力。所述空调器包括电动压缩机和外部热交换器。所述外部热交换器是水冷却型,并且当所述外部热交换器被安装在所述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中时,所述外部热交换器位于所述机电一体化单元的竖直上方。

    电动车辆
    5.
    发明公开
    电动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571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031582.3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能够将充电器与发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力控制装置一起配置于发动机舱内。驱动装置和电力控制装置作为机电一体单元而收纳于相同的壳体内并配置于与发动机相邻的位置,该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以及动力传递装置。由此,在发动机舱内的机电一体单元的铅垂方向的上方产生空间。并且,充电器和进气管在搭载于电动车辆的状态下,相对于机电一体单元配置于铅垂方向的上方。即,能够将充电器和进气管配置于在发动机舱内的机电一体单元的铅垂方向的上方产生的空间。因此,能够将充电器与发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力控制装置一起配置于发动机舱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