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57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947894.9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智章
IPC: F16K11/074 , F16K3/08 , F16K3/314 , B60H1/00
Abstract: 切换装置具备十通阀。十通阀包括下侧主体(第一阀芯)、上侧主体(第二阀芯)以及驱动板(第三阀芯)。切换装置通过使上侧主体及驱动板分别相对于下侧主体相对旋转,从而切换下侧主体的多个槽部(第一槽部)各自的开口(第一开口)、上侧主体的槽部(第二槽部)以及驱动板的贯通孔在Z方向(轴向)上的重叠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4357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750619.8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智章
IPC: F16K11/074 , F16K3/08 , F16K3/314 , B60H1/00
Abstract: 切换装置具备六通阀。六通阀包括下侧主体(第一阀芯)、上侧主体(第二阀芯)以及驱动板(第三阀芯)。切换装置通过使上侧主体及驱动板分别相对于下侧主体相对旋转,从而切换下侧主体的多个槽部(第一槽部)各自的开口(第一开口)、上侧主体的槽部(第二槽部)、驱动板的贯通孔的Z方向(轴向)上的重叠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618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225705.7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智章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储能装置,其被配置成与第一流路交换热量;驱动装置,其被配置成与第二流路交换热量;散热器,其设置在第三流路上;冷却器,其设置在第四流路上;以及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被配置成,在执行储能装置的加热时:将第一流路与其它流路断开连接,使得形成其中热介质循环通过第二流路的第一回路,并且使得形成其中热介质循环通过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的第二回路。
-
-
公开(公告)号:CN101484688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3681.1
申请日:2007-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3 , F16D41/07 , Y10T29/49467 , Y10T74/134
Abstract: 一种通过接合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齿轮侧区域形成体(28)以及中间区域形成体(30)而形成的齿圈。因此,可以在所述齿轮侧区域形成体(28)和所述中间区域形成体(30)均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所述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的内座圈部(2b)的处理。通过使所述齿轮侧区域形成体(28)和所述中间区域形成体(30)吸收在根据内燃机的类型的设计中的变化,可以使所述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的尺寸和形状标准化而用于各种发动机类型。因为所述内座圈部(2b)以及用于密封环的布置表面(2d)和接触表面(2e)在同一座圈侧区域形成体(26)上形成,所以可以以高精度位置关系抛光所述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722168.7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智章
IPC: F25B5/02 , B60H1/00 , F25B41/325 , F25B41/40 ,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装置及热管理系统。切换装置具备第一五通切换部、第二五通切换部以及驱动单元。第一五通切换部包括第一切换板,第二五通切换部包括第二切换板。驱动单元具有能够驱动第一切换板的第一齿轮部、能够驱动第二切换板的第二齿轮部以及驱动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的驱动部。第一齿轮部相对于第二齿轮部的齿数比为2以上。
-
-
公开(公告)号:CN117922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196680.4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铃木智章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系统、切换阀及控制热管理系统的方法。热管理回路(100)具有包括储备罐(136)的LT回路(130)和不包括储备罐的电池回路(170)。所述热管理系统(1)包括ECU(500),所述ECU(500)控制五通阀(180)以切换与所述热管理回路(100)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路径有关的多个模式。所述多个模式包括第一模式(第一回路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三回路模式)。所述第一模式是将所述LT回路(130)和所述电池回路(170)串联连接在一起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是将所述LT回路(130)和所述电池回路(170)并联连接在一起且在所述电池回路(170)中流动的热介质的一部分经由所述五通阀(180)流向所述LT回路(130)的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05255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494432.1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缸体。在气缸体的水套的内部配置水套间隔件。水套具备将导入口与排出部分连接的第1流路和将导入口与排出部分连接的第2流路。第1流路比第2流路短。在水套间隔件的间隔板设置限制部。限制部位于第1流路内。限制部的宽度尺寸比气缸的径向即气缸径向上的间隔板的宽度尺寸大。限制部的宽度尺寸比水套的气缸径向上的宽度尺寸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427021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780014332.3
申请日:2007-04-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N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5/022 , F02N11/00 , F02N15/023 , F02N2250/08 , F16D1/072 , F16D1/076 , F16D41/06 , Y10T74/13 , Y10T74/134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器,包括动力传输机构(6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具有固定到曲轴(11)的外套板(20),以及连接到电动机的旋转轴用于起动发动机的环形齿轮(3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进一步具有仅允许从环形齿轮(30)到外套板(20)的扭矩传输的单向离合器(50),以及两个密封构件(61,62)。润滑剂从气缸体(12)供给到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的内部用于润滑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0)。外套板(20)在曲轴(11)和外套板(20)之间的接触部的接触表面(20a)上具有凹槽(22)。凹槽(22)在曲轴(11)的整个圆周方向上延伸。这保持了外套板(20)和曲轴(11)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加了动力传输机构的密封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