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97976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180043076.7
申请日:2011-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5/0038 , B60T7/042 , G01L5/225 , G05G1/38
Abstract: 提高基于配设于踏板臂与输出部件之间的传感器部件的变形而检测踩入操作力时检测精度和/或耐久性。在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10)中,传感器部件(30)经由一对支撑销(32、34)配设于踏板臂(18)的侧方,并且经由U形夹销(26)连结于操作杆(22)(输出部件),通过应变规等变形检测单元(52)检测该传感器部件(30)的变形,其中,施加踩入操作力F的操作输入部与施加反作用力R的反作用力作用部设定于在与支撑轴心O平行的方向上互相重叠的位置。抑制了由与支撑轴心O平行的方向的错开(错位)引起的不均匀载荷,传感器部件(30)的姿势和/或变形形态稳定,并且抑制了旋转滑动部的不均匀磨损,检测精度和/或耐久性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753405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80059419.4
申请日:2010-12-21
Abstract: 一种操作量检测设备,其包括:传递构件,其在轴部与操作对象构件之间通过连接部分传递与操作量相对应的载荷,该连接部分将由操作对象构件支撑的第一支撑部分与由轴部支撑第二支撑部分连接;以及检测装置,其基于连接部分的变形量来检测操作量。多个连接部分在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之间平行地布置,并且由于载荷的传递而变形,使得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在直线运动的方向相对移位。各个连接部分在于轴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97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3076.7
申请日:2011-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5/0038 , B60T7/042 , G01L5/225 , G05G1/38
Abstract: 提高基于配设于踏板臂与输出部件之间的传感器部件的变形而检测踩入操作力时检测精度和/或耐久性。在踏板操作量检测装置(10)中,传感器部件(30)经由一对支撑销(32、34)配设于踏板臂(18)的侧方,并且经由U形夹销(26)连结于操作杆(22)(输出部件),通过应变规等变形检测单元(52)检测该传感器部件(30)的变形,其中,施加踩入操作力F的操作输入部与施加反作用力R的反作用力作用部设定于在与支撑轴心O平行的方向上互相重叠的位置。抑制了由与支撑轴心O平行的方向的错开(错位)引起的不均匀载荷,传感器部件(30)的姿势和/或变形形态稳定,并且抑制了旋转滑动部的不均匀磨损,检测精度和/或耐久性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753405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080059419.4
申请日:2010-12-21
Abstract: 一种操作量检测设备,其包括:传递构件,其在轴部与操作对象构件之间通过连接部分传递与操作量相对应的载荷,该连接部分将由操作对象构件支撑的第一支撑部分与由轴部支撑第二支撑部分连接;以及检测装置,其基于连接部分的变形量来检测操作量。多个连接部分在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支撑部分之间平行地布置,并且由于载荷的传递而变形,使得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在直线运动的方向相对移位。各个连接部分在于轴部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13370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110250343.3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L15/20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控制装置执行对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制驱动力进行调整来将车辆横摆角速度控制为目标横摆角速度的横摆力矩控制以及对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的制驱动力进行调整来将左右前轮的速度差和左右后轮的速度差控制在规定范围的速度差控制。车辆控制装置在左右前轮的速度差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左右前轮执行横摆力矩控制,在左右前轮的速度差不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左右前轮执行速度差控制。车辆控制装置在左右后轮的速度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对左右后轮执行横摆力矩控制,在左右后轮的速度差不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对左右后轮执行速度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86442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723537.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得到高减速比的复合行星齿轮装置。所述复合行星齿轮装置具备:在同轴上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及第三齿轮(7)、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8)、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9)及第三行星齿轮(10)、与第三齿轮(7)啮合的第四行星齿轮(11)以及对各行星齿轮进行保持的行星架(12),使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一体地旋转,使第三行星齿轮与第四行星齿轮一体地旋转,使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一齿轮的齿轮比和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轮比不同,使第三行星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齿轮比和第四行星齿轮与第三齿轮的齿轮比不同,使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的转速相对于行星架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48381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1491185.7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IPC: F16H48/08 , F16H48/10 , F16H57/0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差动装置(D),具备差动旋转机构(3)和被输入驱动转矩的转矩输入构件(4),将驱动转矩分配并传递给第一驱动轴(1)和第二驱动轴(2)。差动旋转机构(3)具备:输入齿轮(7),与转矩输入构件(4)一体地旋转;输出齿轮(8),与第一驱动轴(1)一体地旋转;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彼此一体地旋转;及行星架(11),支承第一齿轮(9)和第二齿轮(10),并与第二驱动轴(2)一体地旋转,差动旋转机构使输入齿轮(7)与第一齿轮(9)之间的齿数比和输出齿轮(8)与第二齿轮(10)之间的齿数比互不相同,在第一驱动轴(1)和第二驱动轴(2)差动旋转时,使第一驱动轴(1)和第二驱动轴(2)相互反转。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323985.8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Abstract: 一种紧凑简单且车辆搭载性好的差动装置(D),具有:在旋转轴线(AL)上可相对旋转的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啮合的第一偏心齿轮(6)、与第二齿轮(5)啮合的第二偏心齿轮(7)、支承第一、第二偏心齿轮(6、7)的公转运动的公转支承构件(8),具有将第一偏心齿轮(6)的公转运动转换成第一旋转轴(1)的旋转运动的第一运动转换机构(9)、将第二偏心齿轮(7)的公转运动转换成第二旋转轴(2)的旋转运动的第二运动转换机构(10),使第一齿轮与第一偏心齿轮的齿轮比和第二齿轮与第二偏心齿轮的齿轮比不同,当第一旋转轴(1)与第二旋转轴(2)差动旋转时,第一、第二旋转轴向相反方向相对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13386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265742.7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野宏
IPC: B62D57/024
Abstract: 具有前轮(16)、中央轮(18)以及后轮(20)的三排车轮车辆(10)具有:引导臂部(22L),在后端部以能在上下方向枢转的方式连结于车身(14);摆动臂(24),以能在车辆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连结于引导臂部的前端部且在下端部将前轮支承为能旋转;以及连结连杆(25),在一端以能绕枢轴线(34A)枢转的方式枢接于摆动臂且在另一端以能绕枢轴线(36A)枢转的方式枢接于车身,对三排车轮车辆(10)处于水平平坦路的情况进行观察,两条枢轴线的高度相互不同,当向后方的力从前轮(16)经由摆动臂(24)作用于连结连杆(25)的一端时,连结连杆对摆动臂施加包含向上的分量的反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37095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236177.1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8/17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在使附加于各车轮的制动力增减的控制的执行中所有的车轮速度同时比实际的车身速度的降低大幅降低的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装置基于在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最大摩擦系数的车轮的速度来设定下限车轮速度,在对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附加制动力时第一车轮的速度和第二车轮的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成为小于下限车轮速度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将第一车轮的速度和第二车轮的速度控制为下限车轮速度以上的车轮速度波动控制。车轮速度波动控制是执行第一增减控制并且执行第二增减控制的控制,第一增减控制是交替地执行使第一制动力一起增大的第一增大控制和使第一制动力一起减小的第一减小控制的控制,第二增减控制是使第二制动力增大或减小的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