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6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24874.4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循环水系统和控制器,其中,循环水系统包括电加热储热装置、储水箱、循环水泵、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出口依次通过电加热储热装置和储水箱并联连接动力电池堆和负载的进口;动力电池堆和负载的出口均通过循环水泵连接散热器的进口,循环水泵用于对循环水进行加压,所风冷散热器用于对循环水进行风冷散热;散热器内设置有用于实时采集循环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散热器的出口连接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进口;控制器分别连接制冷‑热泵循环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中。

    一种新型抽汽蓄能用于ORC发电的调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398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60989.1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抽汽蓄能用于ORC发电的调峰系统。抽汽蓄能用于ORC发电的调峰系统包括汽轮机、低温省煤器、储能‑ORC子系统和灵活输配电子系统。储能‑ORC子系统增设了将蒸汽蓄热器排汽送往ORC二级蒸发器的管路,根据调峰需要决定蒸汽蓄热器的工作状态和ORC循环的发电功率,灵活输配电子系统增设电路开关,根据调峰需要决定ORC侧的发电量是并网还是储存。其效果为:增大了机组快速调峰的能力和调峰范围,提高了整个机组的灵活性和节能经济性。深度调峰时,蒸汽蓄热器充能,ORC循环二级蒸发器停运,ORC侧发电量进入储能电站,向上调峰时,蓄热器放能,ORC二级蒸发器投运,ORC侧发电量并网,充分高效利用抽汽蓄热装置在深度调峰时储存的热量,有效解决非供热期机组调峰能力下降和能耗增加的问题。本发明适用于湿冷热电联产调峰机组。

    一种支持多热源输入的蓄热中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3797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02743.1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蓄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多热源输入的蓄热中心系统;包括蓄热中心,多温区蓄热单元,热源,增压泵等;本发明可利用来自多热源的不同品味的热能,通过蓄能中心的多温区蓄热单元进行分类存储,同时在放热时也可满足不同温区热用户的要求;本发明可以将利用蓄热中心实现了多温区蓄热单元的统一管理,同时利用单一的蓄热热源流体实现了多热源蓄热,单一的放热冷源流体满足多用户的热需求,较常规蓄热系统更能满足复杂的热源和热用户需求,提高了蓄热技术的适用性。

    一种家用光热引射器辅助压缩式制冷及制热梯级供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289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388194.1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光热引射器辅助压缩式制冷/制热梯级供能系统。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储热水箱梯级供能子系统以及引射器辅助压缩制冷/制热子系统。本系统可根据需要制取不同温度热水,并储存至分层储热水箱的对应层;以回收制冷模式运行时产生的废热,或为制热模式运行提供低温热源;可为制冷/制热模式运行提供高温热源,以辅助压缩式制冷/制热循环。本系统在满足生活热水供应的同时可以制冷或制热模式运行,实现对热能的梯级利用,相较单一的太阳能集热器供热系统或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提升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降低了压缩式制冷/制热的能耗,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一种制冷-制热多温区间综合供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0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24872.5

    申请日:2021-0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制热多温区间综合供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冰水箱、温水箱、热电制冷‑制热系统、换热系统、热水箱、电制热系统和第一~第三温度传感器;冰水箱和温水箱的进水口并联连接饮水设备的总供水管,冰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冰水箱和温水箱分别连接热电制冷‑制热系统,热电制冷‑制热系统用于进行制冷和预加热;温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换热系统连接热水箱的进水口,热水箱内设置有电制热系统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热水箱的一出水口连接换热系统的热侧进水口,换热系统内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冰水箱出水口、换热系统热侧出水口和热水箱另一出水口并联连接饮水设备的出水管,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半导体热电制冷‑制热领域中。

    一种聚光太阳能热的电站新型多级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84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063854.9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太阳能热的电站新型多级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具体包括中压缸、低压缸、供热凝汽器、太阳能集热器、蓄热罐、换热器、蒸汽引射器、热网第一加热器、热网第二加热器和水泵等,利用太阳能热产生的蒸汽去引射高背压机组汽轮机乏汽,充分利用了乏汽的相变热,通过多热源分级加热热网水,解决了传统供热方式中能量品位浪费和乏汽难以充分利用的问题,实现了能量梯级、高效利用,可提升电站的调峰能力,一定程度上实现热电解耦,是一种经济、节能的新型多级余热供热系统。

    一种聚光太阳能热的新型蒸汽引射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83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064416.4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太阳能热的新型蒸汽引射系统及运行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罐、换热器、蒸汽引射器等设备。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动力蒸汽的热源,通过蓄热罐调整传热工质流量的稳定性,并提供给水预热、相变、过热过程所需的热量,蒸汽引射器将动力蒸汽和低品位余热蒸汽混合,获得的混合蒸汽可用于采暖、工业用热、食品、干燥等多场合,本发明利用了低品位蒸汽余热和太阳能的热量,解决了低品位蒸汽余热难以利用的问题,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优点。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110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373435.2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该系统由常规燃煤发电系统和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配合组成;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包括烟气低温热源加热器、低温热源加热器、高温热源加热器、蓄热热源、热网回水管道和热网供水管道;其中常规燃煤发电系统的中压缸排汽至低压缸进汽流量的调节阀与低压缸连接;中压缸排汽阀连接至高温热源加热器。热网供水的供热热源由烟气低温热源、蒸汽低温热源、蒸汽高温热源以及蓄热热源组成。本发明充分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能扩大供热能力,多热源耦合互补,解决机组深度调峰时热源不足的问题,实现电负荷的主动调节。

    一种新型低品位余热集中供热热网水温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33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15786.9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品位余热集中供热热网水温调节系统。热网水温调节系统包括汽轮机、热网水温调节装置、低温热源加热器和高温热源加热器。热网水温调节装置采用湿冷机组的双曲线形冷却塔作尖峰冷却塔,热网回水在热网水温调节装置内预冷后,依次进入低温热源加热器和高温热源加热器加热。其效果为:降低低温热源加热器入口水温,增强低温热源加热器内热网水和汽轮机乏汽间的热交换能力,充分吸收乏汽的汽化潜热,通过增设热网投切阀使尖峰冷却塔一塔两用,供热期调节热网回水温度,非供热期冷却循环水,有效解决热网回水温度较高时乏汽余热无法利用的难题;本发明适用于高背压余热供热湿冷热电联产机组。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1101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373435.2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该系统由常规燃煤发电系统和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配合组成;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包括烟气低温热源加热器、低温热源加热器、高温热源加热器、蓄热热源、热网回水管道和热网供水管道;其中常规燃煤发电系统的中压缸排汽至低压缸进汽流量的调节阀与低压缸连接;中压缸排汽阀连接至高温热源加热器。热网供水的供热热源由烟气低温热源、蒸汽低温热源、蒸汽高温热源以及蓄热热源组成。本发明充分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能扩大供热能力,多热源耦合互补,解决机组深度调峰时热源不足的问题,实现电负荷的主动调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