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可控的过冷大水滴生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939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298736.6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温度可控的过冷大水滴生成系统,其中装置包括风机系统、制冷系统、风道系统、液滴推进装置和换热管,还包括控制器,编入液氮释放质量公式和控制流程,并与第一测温计、第二测温计、第三测温计、第四测温计、室内测温计、红外相机和喷雾阀相连接,以用于当第三测温计监测到换热管中去离子水的温度与控制器设定的温度值有偏差时,通过控制喷雾阀的开合度来实现液氮释放量,进而实现对去离子水温度的校正。本装置通过液滴推进装置将去离子水注射至换热管中,通过液氮混合气体对去离子水进行降温,生成过冷大水滴,可极大缩短过冷大水滴的生成的时间,继而可进行开展后续相关的过冷大水滴的结冰特性研究和防除冰试验研究。

    一种钢制震动阻尼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10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22507.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制震动阻尼器,包括底筒,底筒内部设有安装区域,安装区域中设置有内活塞筒组件,内活塞筒组件上部设置有震动缓冲部,震动缓冲部上套设有顶套,顶套上部设置有外活塞筒组件,内活塞筒组件、震动缓冲部位于安装区域中,震动缓冲部包括压缩筒,压缩筒底部活动插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压缩筒内部,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底筒且延伸至底筒外部,压缩筒上部设置有分压组件,压缩筒外部套设有限位安装件,限位安装件上部设置有可压缩的抵接件。该钢制震动阻尼器,通过底筒、内活塞筒组件、震动缓冲部、顶套和外活塞筒组件的设置,达到了缓冲、减震和抗压的效果,保证了动阻尼器的抗震性。

    基于梁式桥横截面中性轴安全指标的长期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06615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1290320.X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夏烨 王鹏 孙利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梁式桥横截面中性轴安全指标的长期监测方法,包括:步骤S1:在桥梁监测截面顶底部设计安装长标距支架辅助的动应变计,并接收采集得到的桥梁的结构应变;步骤S2:对所采集的动应变信号进行一次检索和预处理以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步骤S3:基于设立的阈值区间,提取同一活载引起的幅值超过阈值区间的波峰值和波谷值组成二元数组,得到应变响应幅值;步骤S4:基于平截面假定拟合应变分布,计算得到中性轴指标;步骤S5:对一段时间内的中性轴指标进行数据集成,使用统计模型分析其分布特征,判断结构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针对性强、长期性能稳定、易推广等优点。

    一种混凝土梁式桥安全监测指标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833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91733.X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夏烨 王鹏 孙利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梁式桥安全监测指标的优化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步骤S1:接收采集得到的桥梁的结构应变信号,并使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对应变信号进行分析和重构,以消除环境温度及数据噪声;步骤S2:基于设立的阈值区间,提取同一活载引起的幅值超过阈值区间的峰值和谷值组成二元数组,得到单次车辆激励引起的应变响应幅值;步骤S3:根据监测截面不同高度处的应变响应幅值计算对应中性轴高度,对一天内的中性轴安全指标进行数据集成,计算包括概率分布在内的统计特性作为优化后的安全监测指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统计学工具分析并评估中性轴分布的统计特征,更适合用于桥梁结构的长期监测。

    竹索结构单元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55836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161674.5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新的可以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竹索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包括竹杆、钢索,所述的竹杆之间通过第一钢构件、销钉、水泥砂浆根据跨度要求相连成拱形。竹拱两个脚点通过第二钢构件与水泥砂浆与钢索相连。钢索通过锚具锚固在钢构件上。本发明所提出的结构形式可以被应用在许多需要大跨度构件当中,利用竹拱将外加荷载转化成轴向力并通过钢索的拉结提供反力,形成一种自平衡的结构体系。

    一种改性高强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2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97827.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高强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硼酸与羟基硅油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具有丝状光泽的前驱体聚合物基质;S2、将上述步骤制备的聚合物基质与油酸混合,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进行充分共混和塑化反应,制得具有动态B‑O交联结构的SSG聚合物;S3、将上述步骤制备的SSG聚合物与PLA在双锥螺杆中进行熔融共混,均匀分散后制得PLA/SSG共混物,即所述具有应变率硬化吸能效应的高强韧聚乳酸。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在几乎不降低聚乳酸极限拉伸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提升其断裂延伸率和冲击吸能性,在增材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增程式分布驱动电动车辆避撞优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97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10731.6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程式分布驱动电动车辆避撞优化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环境感知模块、避障路径规划模块、多目标避撞路径跟踪优化控制模块及增程式分布驱动电动车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感知模块探测得到障碍物信息以及车辆自身状态,避障路径规划模块规划出动态安全避撞路径,多目标避撞路径跟踪优化控制模块根据路径跟踪精度及纵向冲击度要求,采用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决策转向盘转角与驱/制动力矩以完成路径跟踪,实现对车辆的避撞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在保障路径跟踪精度与车辆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避撞车辆安全性与驾驶员舒适度等优点。

    一种基于箍环增强和锥形管件的防撞吸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5659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60804.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帆 王鹏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箍环增强和锥形管件的防撞吸能装置,包括锥形管件与箍环,所述锥形管件的大端与被保护体联接,其小端承受撞击载荷,所述箍环设置于锥形管件侧壁。该防撞吸能装置通过在管壁上添加周向箍环来增强薄管结构,使其更易于产生风琴模式的变形,从而提高其防撞吸能性能;采用锥形管件可以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压缩力,使得压缩曲线更加平稳;采用箍环可以控制变形模式,使管件更易于发生风琴式的渐进折叠变形,且通过控制箍环的内径可以改变箍环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折叠变形的褶皱长度。

    基于势能转换原理的低功耗车用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455087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58787.3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势能转换原理的低功耗车用离合器电动操纵机构,包括操纵电机,蜗杆,蜗轮,拉索,主轴,拉伸助力弹簧,扭转助力弹簧及滚轮,拉索缠绕在滚轮上,蜗轮与滚轮构成蜗轮滚轮组件,操纵电机经蜗杆旋转驱动蜗轮滚轮组件,拉索将蜗轮滚轮组件的转动转化为平动,完成离合器的结合/分离动作,在蜗轮滚轮组件旋转时,离合器膜片弹簧中存储的势能与拉伸助力弹簧以及扭转助力弹簧中存储的势能相互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完成离合器结合/分离动作所需的电能,进而降低操纵电机的功率等级,减少了生产成本。

    网级桥梁结构性能评估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466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409843.1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夏烨 王鹏 孙利民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级桥梁结构性能评估预测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各桥梁的历年检测报告,提取各年的技术状况评分、桥龄、结构类型、交通量和维修行为信息,并构建关系数据库;步骤S2:基于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建立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进行训练并检验;步骤S3:利用训练完成的结构性能退化模型,预测区域路网内桥梁的整体结构及局部构件的性能变化趋势;步骤S4,给出区域路网内桥梁的优化检修方案及养护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了数据挖掘技术,对长年桥梁巡检工作积累下的海量检测资料进行了有效、充分的利用,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将提取的数据转化为桥梁管养领域的宝贵知识,实现了网级的桥梁结构性能评估预测和决策支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