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914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443780.1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wx基因的检测引物、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本发明针对水稻wx基因功能区域,通过sanger双脱氧测序技术,找出糯稻和非糯稻wx基因的序列差异确定糯性等位型特异性分子标记并设计了两对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SEQ ID No.4所示的wx基因检测引物,通过电泳检测PCR产物的片段数量和大小,判断被检水稻样品是否含有wx基因以及含有的wx基因为杂合或纯合等位型,进而实现对wx基因的辅助选育、wx基因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快速判断以及糯稻品种纯度的鉴定。本发明显著降低了检测成本,对于糯稻新品种的培育,核心种质的提纯复壮以及生产用种的纯度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7389861B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710564832.X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组织培养特性的快速鉴别方法。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验中意外发现水稻组织培养特性与水稻组织对特定浓度的氯酸钾溶液的抗性有直接的正相关性,并据此发现找到了一种能够快速对水稻组织培养特性进行鉴别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使用氯酸钾溶液处理水稻幼苗,观察幼苗的受伤程度,通过特定时间段内的氯酸钾反应等级来定性,氯酸钾反应指数来定量,评价不同水稻材料对氯酸钾的抗性(敏感性)。从而实现高通量、快速简便地鉴别大量水稻材料的组织培养特性。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方法不需经过组织培养过程,具有简便高效、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显著提高不同水稻材料的组织培养特性的鉴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258959.4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遗传作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可繁殖杂合雄性不育系分子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选用携带rtms10L422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为轮回亲本,分别与携带rtms10YNS的反温敏不育资源和携带rtms101892F的水稻资源杂交、回交并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手段,选育携带rtms10YNS反温敏不育近等基因系和携带rtms101892F的近等基因系;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以rtms10YNS反温敏不育近等基因系与携带rtms101892F的可育近等基因系杂交制种,进行杂合雄性不育系的繁殖。杂合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不受光温条件影响,因此利用该种材料进行杂交制种,可提高制种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6061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258999.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遗传分析,将水稻反温敏核不育资源雁农S低温敏核不育基因rtms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上,并开发了相关的分子标记ID1305。选用可育亲本作为轮回群本,与雁农S杂交、回交、自交,并利用分子标记选择手段选育反温敏核不育系。开发的分子标记ID1305在携带rtms10基因的反温敏核不育系中扩增片段为159bp,而在正常可育材料中扩增片段大小为180bp。根据扩增产物在反温敏核不育系和正常材料中的差异,分子标记ID1305可以用于反温敏核不育系配组的两系杂交水稻纯度鉴定,还可用于反温敏核不育系的分子选育。
-
公开(公告)号:CN10399303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245505.4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PMI(phosphomannose isomerase,磷酸甘露糖异构酶)筛选标记将外源基因导入闭颖授粉粳稻的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含有pCAMBIA1381-PMI载体的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以甘露糖为筛选剂,将外源基因导入到闭颖授粉的粳稻品种8m30中。通过PCR检测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8m30中。该方法成功实现了闭颖授粉的粳稻品种的遗传转化,且无需使用抗生素或除草剂筛选,在加快性状改良过程同时,避免花粉外传导致的基因漂移,提高了环境友好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498612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817285.8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稻瘟病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领域。本发明公开了检测与稻瘟病Pi9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引物对以及利用所述引物对检测水稻品种或株系中是否含有Pi9基因的方法,包括:(1)提取待检水稻样品基因组DNA;(2)利用所述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3)内切酶酶切步骤(2)的PCR扩增产物,电泳;(4)根据酶切结果判断待检水稻样品是否含有Pi9基因。本发明方法能够准确判断被检水稻样品是否含有Pi9基因以及含有的Pi9基因为杂合或纯合,还可以鉴定亲本之一含Pi9基因的F1代杂交种纯度,在Pi9基因辅助选育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8121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10225914.8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干质粒载体,在该骨干质粒载体中:向导RNA表达框和Cas9核酸酶表达框位于同一双元载体中,向导RNA表达框由小麦TaU3p启动子、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人工合成的sgRNA骨架序列和Poly-T终止子依次构成;Cas9核酸酶表达框由ZmUBI启动子、植物偏好密码子改造后的Cas9编码序列和35s终止子依次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所述骨干质粒载体构建的含有靶标序列的重组载体,用于作物基因打靶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726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497322.7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集合抛秧和直播技术实现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的生产方法,具体为:计算父母本播始历期(播种到始穗)差异天数,对生育期长的亲本(一般为父本)提前育苗(为抛秧做准备),待到秧龄接近父母本播始历期差异天数时,在整好的本田中,按照一定比例先行进行机械抛秧或人工抛秧,使其均匀分布于大田;同时对生育期短的亲本(一般为母本)适时进行浸种,催芽,依照播始历期的差异,将其均匀直播于本田(可机械直播),从而确保父母本在同一时段进入本田,且均匀混合,打破传统制种父母本分行种植模式,既节约劳动,又方便田间管理,并结合已有的混播制种技术(如父本除草剂敏感法、颖壳色选法等),实现机械化收获,进而实现制种的全程机械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04663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76408.1
申请日:2014-06-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码子植物化改造的PMI(phosphomannose isomerase,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本发明利用水稻优化密码子设计合成了PMI基因。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表达盒和一种表达载体,以及该表达盒和表达载体在遗传转化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利用改造的PMI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以甘露糖为筛选剂,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本发明实现了水稻的高效遗传转化,这是因为经过密码子植物化改造的plant PMI的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3193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35771.9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外源基因导入闭颖授粉籼稻品种的遗传转化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外源基因导入到闭颖授粉的籼稻品种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对于闭颖授粉水稻(尤其是水稻品种9m90)而言,常规的介导方法要么并不适用,要么转化效率很低。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化方法,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通过对所获得的植株进行PCR检测鉴定,可以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9m90中。该方法成功实现了闭颖授粉的籼稻品种的遗传转化,在加快性状改良过程同时,可避免花粉外传导致的基因漂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