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要素的受电控制方法以及受电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9772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80094275.7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受电要素的受电控制方法,在经由电力供给基站(10)向包含多个受电要素(EV)在内的负载组(11)供给电能的电力系统中,对受电要素(EV)接收的要素受电电力进行控制。在受电控制方法中,获得从能够经由电力供给基站(10)传输至整个负载组(11)的总送电电力的最大值减去总送电电力的当前值得到的差值电力,对差值电力乘以受电要素(EV)的优先级而计算出要素差值电力,对上次要素受电电力加上要素差值电力且减去基于要素受电电力的电力校正值从而更新要素受电电力。

    燃料电池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86072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180030959.4

    申请日:2011-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41 H01M8/04201 H01M8/04761 H01M2008/1095

    Abstract: 在以往的燃料电池系统中,正极气体的配管系统为具备从排气线分支的排气分流线的结构,因此存在难以使系统构造小型化的问题。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1);气体供给路径(2),其向燃料电池(1)供给反应用气体;加湿器(3),其用于加湿反应用气体;第一气体排出流路(4A),其从燃料电池(1)的第一气体排出口(1A)经由加湿器(3)通至外部;以及第二气体排出流路(4B),其从燃料电池(1)的第二气体排出口(1B)通至外部,并且,该燃料电池系统还具备流量控制单元(5),该流量控制单元(5)针对第一气体排出流路(4A)和第二气体排出流路(4B)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排出气体的流量,通过设为上述燃料电池系统,来将燃料电池(1)与加湿器(3)之间缩短,从而实现系统构造的小型化。

    受电要素的受电控制方法以及受电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9772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80094275.7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受电要素的受电控制方法,在经由电力供给基站(10)向包含多个受电要素(EV)在内的负载组(11)供给电能的电力系统中,对受电要素(EV)接收的要素受电电力进行控制。在受电控制方法中,获得从能够经由电力供给基站(10)传输至整个负载组(11)的总送电电力的最大值减去总送电电力的当前值得到的差值电力,对差值电力乘以受电要素(EV)的优先级而计算出要素差值电力,对上次要素受电电力加上要素差值电力且减去基于要素受电电力的电力校正值从而更新要素受电电力。

    燃料电池系统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86072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180030959.4

    申请日:2011-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41 H01M8/04201 H01M8/04761 H01M2008/1095

    Abstract: 在以往的燃料电池系统中,正极气体的配管系统为具备从排气线分支的排气分流线的结构,因此存在难以使系统构造小型化的问题。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1);气体供给路径(2),其向燃料电池(1)供给反应用气体;加湿器(3),其用于加湿反应用气体;第一气体排出流路(4A),其从燃料电池(1)的第一气体排出口(1A)经由加湿器(3)通至外部;以及第二气体排出流路(4B),其从燃料电池(1)的第二气体排出口(1B)通至外部,并且,该燃料电池系统还具备流量控制单元(5),该流量控制单元(5)针对第一气体排出流路(4A)和第二气体排出流路(4B)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排出气体的流量,通过设为上述燃料电池系统,来将燃料电池(1)与加湿器(3)之间缩短,从而实现系统构造的小型化。

    燃料电池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9325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80065710.7

    申请日:2011-11-02

    Abstract: 本发明与含氢气体的流量的增减无关地使排出含氢气体良好地循环,并且使系统简化和小型化。本发明是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池单元(11),其通过使含氢气体和含氧气体先彼此分离然后再合流来进行发电;供给通路(20a),其配置有喷射器(22),其中所述喷射器(22)使从电池单元(11)排出的排出含氢气体再循环至电池单元(11);以及旁路通路(20b),其使向着电池单元(11)流动的含氢气体绕过喷射器(22)。该燃料电池系统的特征在于:在要供给至电池单元(11)的含氢气体的流量小于预定流量的情况下,使该含氢气体流经配置有喷射器(22)的供给通路(20a),但在该含氢气体的流量大于预定流量的情况下,使该含氢气体流经旁路通路(20b)。

    燃料电池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19768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80044713.2

    申请日:2011-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97 H01M8/04388 H01M8/04753 Y02E60/50

    Abstract: 无论含氢气体的流量增减都能够使含排氢气体良好地循环并且将系统简化来实现小型化。燃料电池系统配置有单电池部件(11)和回流单元,该单电池部件(11)通过使含氢气体与含氧气体相分离地流动接触来进行发电,该回流单元用于使从该单电池部件(11)排出的含排氢气体回流至该单电池部件(11),该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流量判断单元(C1),其判断被输送至上述单电池部件(11)的含氢气体是否小于规定的流量;以及气体输送压力变动单元(C2),其在判断为被输送至该单电池部件的含氢气体小于规定的流量时使该含氢气体的压力增减变动。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9828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3508.4

    申请日:2011-09-01

    Abstract: 负极气体非循环型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燃料电池堆,其是层叠多个燃料电池单元而构成的;缓冲罐,其用于将从燃料电池堆排出的负极排气所包含的杂质气体排出到外部;杂质气体浓度检测部,其检测缓冲罐的内部的杂质气体浓度;以及负极气体供给器,其向燃料电池堆供给负极气体。在利用负极气体供给器使供给压力脉动来将燃料电池堆内的杂质气体加压输送至缓冲罐时进行如下启动控制:根据由杂质气体浓度检测部检测出的缓冲罐内的杂质气体浓度,利用负极气体供给器使供给负极气体时的脉动压力和脉动周期中的至少一方发生变化。根据上述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在启动时确保燃料电池堆内的氢气浓度并去除杂质气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