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7886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795116.7
申请日:2018-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以对非碰撞侧的侧梁也传递碰撞载荷,从而使碰撞载荷的传递效率提高。具备:左右一对前部侧架(14),它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横梁(18),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悬架于左右一对前部侧架间,各前部侧架(14)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侧架弯曲部(14b),横梁(18)的沿着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18a)与侧架弯曲部(14b)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57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603457.X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促进车辆的小型化的同时,将从车辆前方输入的碰撞载荷传递到轮胎的车身前部构造。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在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的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构件(14、14)以及位于各上构件(14)的车辆前方且车辆前方端部(16b)与各前侧车架(12)连结的左右一对下构件(16、16),各下构件(16)由管部件构成,各下构件(16)的车辆前方端部(16b)在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57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603457.X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促进车辆的小型化的同时,将从车辆前方输入的碰撞载荷传递到轮胎的车身前部构造。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在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的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构件(14、14)以及位于各上构件(14)的车辆前方且车辆前方端部(16b)与各前侧车架(12)连结的左右一对下构件(16、16),各下构件(16)由管部件构成,各下构件(16)的车辆前方端部(16b)在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58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575309.1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抑制角撑板部件从前侧车架剥离。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由内侧的内侧车架(12a)和外侧的外侧车架(12b)构成;角撑板(38),其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2)的车辆前方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且具有倾斜部,在俯视观察下,该倾斜部以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接近各前侧车架(12)的方式倾斜,外侧车架(12b)的车辆前方端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的扩宽部(13),角撑板(38)具有与扩宽部(13)在上下方向固定的固定部(59)。
-
公开(公告)号:CN106687361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580047829.X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关矢隆行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的前侧车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上构件,其设在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和连接车架,其在前侧车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与上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之间延伸,连接车架具有:斜加强部件,其从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壁面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和具有闭合截面的箱型加强部,其在处于斜加强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面与上构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壁面之间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5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575309.1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2D21/152 , B62D25/08 , B62D25/085 , B62D27/00 , B62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在从车辆前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抑制角撑板部件从前侧车架剥离。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12、12),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由内侧的内侧车架(12a)和外侧的外侧车架(12b)构成;角撑板(38),其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2)的车辆前方端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并且具有倾斜部,在俯视观察下,该倾斜部以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接近各前侧车架(12)的方式倾斜,外侧车架(12b)的车辆前方端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扩宽的扩宽部(13),角撑板(38)具有与扩宽部(13)在上下方向固定的固定部(59)。
-
公开(公告)号:CN10668736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80047829.X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关矢隆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0R19/02 , B62D25/082 , B62D25/084 , B62D25/085 , B62D27/02 , B62D27/065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具有:左右的前侧车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上构件,其设在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和连接车架,其在前侧车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与上构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之间延伸,连接车架具有:斜加强部件,其从前侧车架的车宽方向外侧壁面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且向车辆前方延伸;和具有闭合截面的箱型加强部,其在处于斜加强部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面与上构件的车宽方向内侧壁面之间延伸。
-
公开(公告)号:CN11206124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0513772.0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该车身前部结构具有:左右一对的上部梁(14、14);和减震器座(18),其中,左右一对的上部梁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各上部梁(14)具有上部梁主体部(22),该上部梁主体部(22)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呈矩形状,减震器座与上部梁主体部的上部结合,在上部梁主体部的下部(22b)的两侧角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凹进部(36、36),车身前部结构在上部梁主体部的下部具有台阶部(32),该台阶部沿车宽方向设置且将左右一对的凹进部彼此连接在一起。据此,即使在使上部梁与减震器座结合的情况下,例如与现有技术相比也能够增大例如正面碰撞(平面碰撞)、偏置碰撞(包括微小重叠碰撞)等的载荷吸收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06124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513772.0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该车身前部结构具有:左右一对的上部梁(14、14);和减震器座(18),其中,左右一对的上部梁被配置于车宽方向外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各上部梁(14)具有上部梁主体部(22),该上部梁主体部(22)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呈矩形状,减震器座与上部梁主体部的上部结合,在上部梁主体部的下部(22b)的两侧角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凹进部(36、36),车身前部结构在上部梁主体部的下部具有台阶部(32),该台阶部沿车宽方向设置且将左右一对的凹进部彼此连接在一起。据此,即使在使上部梁与减震器座结合的情况下,例如与现有技术相比也能够增大例如正面碰撞(平面碰撞)、偏置碰撞(包括微小重叠碰撞)等的载荷吸收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868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795116.7
申请日:2018-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以对非碰撞侧的侧梁也传递碰撞载荷,从而使碰撞载荷的传递效率提高。具备:左右一对前部侧架(14),它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横梁(18),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悬架于左右一对前部侧架间,各前部侧架(14)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部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侧架弯曲部(14b),横梁(18)的沿着车宽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18a)与侧架弯曲部(14b)连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