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10485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136838.3
申请日:2007-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 , H01M8/2475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栈(10),其中,构成燃料电池堆栈(10)的各燃料电池组件(12)具备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6)及第三隔板(28)。在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6)及第三隔板(28)的外周部,分别在规定的位置将规定数的负荷承受部(76、80及82)一体化,并且,所述负荷承受部(80)比所述负荷承受部(76、82)更向壳体(14)侧突出。通过将树脂夹片(88)插入负荷承受部(76、80及82),第一隔板(24)、第二隔板(26)及第三隔板(28)经由所述树脂夹片(88)被一体保持。
-
公开(公告)号:CN100364159C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03809398.7
申请日:2003-04-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06 , H01M8/0254 , H01M8/0271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隔板,其在一外缘部分(30)中具有用于导引反应气体的气体通道(31,32)和用于导引反应产物的反应产物通道(33)。隔板(20)由一由金属制成的中央部分(22)、一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外缘部分(30)以及一将所述中央部分和所述外缘部分连接到一起的弹性部件(40)组成。作为利用树脂材料来制作所述外缘部分的结果,所述气体通道和产物通道具有抗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525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030089.X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73 , H01M8/1004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2)的发电单电池(10)具备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结构体(22)、第一隔件(24)以及第二隔件(26)。在第二隔件形成有第二气体流路(72),该第二气体流路使反应气体沿着膜电极结构体(32)的电极面流通,在第一隔件形成有与氧化剂气体供给连通孔(14a)连通的第一连接流路(78),在树脂框构件(34)形成有使第二气体流路与第一连接流路相互连通的第一贯通孔(80)。
-
公开(公告)号:CN10213659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603990.X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H01M8/0206 , H01M8/0247 , H01M2008/1095 , H01M2250/20 , Y02E60/50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堆,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尽可能地阻止单位电池间的液界电位差的产生。所述燃料电池堆(10)中,在使多个发电电池(12)的电极面朝向水平方向的状态下沿重力方向层叠多个发电电池(12)。在构成发电电池(12)的第一金属隔板(24)上设置有出口侧桥部(46b),该出口侧桥部(46b)形成与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28b)和氧化剂气体流路(36)连通的连结流路(48b)。在出口侧桥部(46b)的氧化剂气体排出连通孔(28b)侧的端部一体成形有向宽度方向突出而配置在连结流路(48b)内的突起部(50b),来隔断结露水的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188253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0423055.2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84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单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2)的发电单电池(10)具备使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18a)与冷却介质流路(70)相互连通的通道(76a)。通道具有:从第一金属隔件(22)朝向树脂框部(30)突出的第一凸部(88);以及第一配置部(92),其包括配置有第一树脂密封构件(48)的第一密封配置面(110)。第一密封配置面相比于第一凸部的突出方向的第一端面(100)而位于靠与树脂框部相反方向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79022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148729.4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06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6 , H01M8/04089 , H01M8/0656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83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的单电池单元(12)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4)、第一金属隔板(16)、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8)及第二金属隔板(20)。第一及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4、18)在外周具有树脂框部件(28a、28b)。在树脂框部件(28a)上设置的双重密封件(51)具有外侧密封部件(48)及内侧密封部件(50),并且所述外侧密封部件(48)的前端抵接于树脂框部件(28b),另一方面,所述内侧密封部件(50)的前端抵接于第一金属隔板(16)的外周端缘面。外侧密封部件(48)及内侧密封部件(50)被设定为同一高度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0471642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380106273.4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9C4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2045/167
Abstract: 一种注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第一模具(41)、第二模具(46)和第三模具(47);由第一模具(41)和第二模具(46)夹住隔板主体(16);将硅酮橡胶(59)通过浇口(52)注入前侧空腔(50)中,以形成前侧模制层(32);当前侧模制层(32)较软时用第三模具(47)替换第二模具(46);以及由注射通过浇口(52)的硅酮橡胶(59)的注射压力穿透前侧模制层(32),将所述硅酮橡胶(59)通过穿透孔(30)注入后侧空腔(63)中,从而形成后侧模制层(34)。
-
公开(公告)号:CN1650455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03809398.7
申请日:2003-04-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06 , H01M8/0254 , H01M8/0271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隔板,其在一外缘部分(30)中具有用于导引反应气体的气体通道(31,32)和用于导引反应产物的反应产物通道(33)。隔板(20)由一由金属制成的中央部分(22)、一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外缘部分(30)以及一将所述中央部分和所述外缘部分连接到一起的弹性部件(40)组成。作为利用树脂材料来制作所述外缘部分的结果,所述气体通道和产物通道具有抗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25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1635261.7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兴国英特克株式会社
IPC: H01M8/02 , H01M8/0202 , H01M8/0258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的隔板以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6)的隔板(10)的流体流路(F)使流体在隔板面方向流通。流体连通孔(H)与流体流路(F)之间被橡胶密封构件(R)密封。通道部(T)与橡胶密封构件(R)在交叉部(78)处交叉。通道部(T)使流体流路(F)与流体连通孔(H)连通。橡胶密封构件(R)的第一部分(72)从平面部(76)向层叠方向突出,第二部分(74)从通道部(T)的突出端面(Ta)向层叠方向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790226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148729.4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73 , H01M8/0206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6 , H01M8/04089 , H01M8/0656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83 , Y02P70/56
Abstract: 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的单电池单元(12)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4)、第一金属隔板(16)、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8)及第二金属隔板(20)。第一及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4、18)在外周具有树脂框部件(28a、28b)。在树脂框部件(28a)上设置的双重密封件(51)具有外侧密封部件(48)及内侧密封部件(50),并且所述外侧密封部件(48)的前端抵接于树脂框部件(28b),另一方面,所述内侧密封部件(50)的前端抵接于第一金属隔板(16)的外周端缘面。外侧密封部件(48)及内侧密封部件(50)被设定为同一高度尺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