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85293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59546.6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1/06 , B60K11/08 , B60K1/04 , B60L11/1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B60N2/44 , B60N2/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621 , B60K1/04 , B60K11/06 , B60K11/08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B60L11/18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2200/26 , B60L2210/10 , B60N2/58 , B60N2/98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该冷却构造包括:进气通道,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靠上方的进气口,将车厢内的空气向蓄电池单元、逆变器单元、及DC‐DC转换器单元供给;冷却风扇,其使冷却风向进气通道流通。用于向进气通道导入空气的开口部在侧座椅靠背内形成,该侧座椅靠背配置于后部座位的主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开口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且配置得比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于门框的扶手隐藏。由此,即使是不能设置或未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车型,也能够以能确保充足的进气量并避免在乘客上下车时发生接触的方式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配置于后部座位。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88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1734.9
申请日:2011-08-31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7 , B60N2/22 , B60N2/2222 , B60N2/42745 , B60N2/5858 , B60N2/66 , B60N2/665 , B60N2/914 , B60N2/986 , B60N2/99
Abstract: 车辆用座椅装置(10、300)具备:背靠部(18);侧撑部(20L、20R),其设置在所述背靠部(18)的两侧,且具有比该背靠部(18)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66L、66R);约束度调整机构(68),其使所述突出部(66L、66R)的宽度变化;框架(28),其设置在所述侧撑部(20L、20R)内;可动构件(86),其设置在所述框架(28)上,且将所述侧撑部(20L、20R)的侧表皮材料(80L、80R)的端部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28)变位。
-
公开(公告)号:CN102481837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080034373.0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621 , B60K1/04 , B60K11/06 , B60K11/08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B60L11/18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2200/26 , B60L2210/10 , B60N2/58 , B60N2/98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216
Abstract: 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包括:进气通道(26),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7)的座椅坐垫(6)靠上方的进气口(32),将车厢(9)内的空气向蓄电池单元(21)、逆变器单元(22)、及DC-DC转换器单元(23)供给;冷却风扇(30),其使冷却风向进气通道(26)流通。用于向进气通道(26)导入空气的开口部(35)在侧座椅靠背(4)内形成,该侧座椅靠背(4)配置于后部座位(7)的主座椅靠背(5)的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即使是不能设置或未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车型,也能够以能确保充足的进气量并避免在乘客上下车时发生接触的方式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配置于后部座位。
-
公开(公告)号:CN102481837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80034373.0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5621 , B60K1/04 , B60K11/06 , B60K11/08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B60L11/18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2200/26 , B60L2210/10 , B60N2/58 , B60N2/98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63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216
Abstract: 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包括:进气通道(26),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7)的座椅坐垫(6)靠上方的进气口(32),将车厢(9)内的空气向蓄电池单元(21)、逆变器单元(22)、及DC-DC转换器单元(23)供给;冷却风扇(30),其使冷却风向进气通道(26)流通。用于向进气通道(26)导入空气的开口部(35)在侧座椅靠背(4)内形成,该侧座椅靠背(4)配置于后部座位(7)的主座椅靠背(5)的宽度方向外侧。由此,即使是不能设置或未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车型,也能够以能确保充足的进气量并避免在乘客上下车时发生接触的方式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配置于后部座位。
-
公开(公告)号:CN10795381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0888741.1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能够减轻乘员在取出、收装容器时的负担,且能够抑制对装载物施加较大的力。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被设置于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车门(15)的车门内饰板(34)。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具有:底部(45)、周壁部(46)和支承部(47)。周壁部(46)从底部的周边缘竖起设置,且上端开口。支承部(47)与周壁部(46)分体形成,并且被配置得比周壁部(46)的上端(46a)更靠上。该支承部(47)被配置于周壁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从后方支承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07108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17507.5
申请日:2014-03-27
Applicant: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抽屉装置,包括:基底部件(2),所述基底部件(2)有基底壁(3a)和两个侧壁(3b),所述的两个侧壁(3b)从基底壁(3a)的相对端沿相同方向伸出;抽屉(4);引导结构(10),抽屉(4)通过所述引导结构(10)引导以在基底部件(2)中在打开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运动;以及螺旋弹簧(6,26),所述螺旋弹簧(6,26)被压缩在基底部件(2)的基底壁(3a)和抽屉(4)的后壁(5a)之间以将抽屉(4)朝向打开位置偏压;其中螺旋弹簧(6,26)包括连续的圆形元件,所述圆形元件的直径根据沿轴向方向的位置改变而逐渐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07953817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10888741.1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N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用容器保持架,能够减轻乘员在取出、收装容器时的负担,且能够抑制对装载物施加较大的力。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被设置于能够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滑动车门(15)的车门内饰板(34)。车门用容器保持架(36)具有:底部(45)、周壁部(46)和支承部(47)。周壁部(46)从底部的周边缘竖起设置,且上端开口。支承部(47)与周壁部(46)分体形成,并且被配置得比周壁部(46)的上端(46a)更靠上。该支承部(47)被配置于周壁部(46)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从后方支承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909839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310739817.6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有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能够有效地利用椅座下的左右的侧框架之间的空间。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椅座;座椅靠背,其支承在椅座上;安全带(SB);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用于卷绕安全带(SB)。椅座具有左右的侧框架(10),该左右的侧框架(10)左右相离配置,且前后延伸,安全带卷绕装置(190)配置在左右的侧框架(10)的一方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4442588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490521.X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托盘构造,在不使用托盘的情况下,能够将托盘从驾驶员座椅及副驾驶员座椅之间去除,且在使用托盘的情况下,能够将托盘保持在相对于落座在各座椅上的乘员称手的高度上。车辆的托盘构造(20)具有:托盘(59),能自由拉出地收纳在仪表盘(13)上;引导机构(24),在拉出托盘(59)时将其以向上坡度引导;和弹压机构(25),沿着引导机构(24)将托盘(59)朝向车身后方弹压。托盘(59)能自由拉出地设在仪表盘(13)中与驾驶员座椅(15)及副驾驶员座椅(16)之间对应的部位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44258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490521.X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托盘构造,在不使用托盘的情况下,能够将托盘从驾驶员座椅及副驾驶员座椅之间去除,且在使用托盘的情况下,能够将托盘保持在相对于落座在各座椅上的乘员称手的高度上。车辆的托盘构造(20)具有:托盘(59),能自由拉出地收纳在仪表盘(13)上;引导机构(24),在拉出托盘(59)时将其以向上坡度引导;和弹压机构(25),沿着引导机构(24)将托盘(59)朝向车身后方弹压。托盘(59)能自由拉出地设在仪表盘(13)中与驾驶员座椅(15)及副驾驶员座椅(16)之间对应的部位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