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2013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414063.8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能够抑制车辆重量的增加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同时具有高刚性,当从外部输入了过大载荷时能够使副车架脱落。在车室(CA)的前方设有副车架(12),在车室的下表面设有沿着车宽方向的副车架后基座(23),在车室的下表面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底板车架(22),在副车架后基座和底板车架重叠的部位设有支承副车架的副车架安装部(25),设有沿着水平面形成的安装座(25c),设有将副车架和安装座紧固的紧固机构(30),设有与安装座重叠配置的加强部件(41),在加强部件设有如下凸缘(43),该凸缘以围绕紧固机构的周围的方式跟与紧固机构相比靠副车架侧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连续,同时沿车辆上下方向竖立设置。

    车身后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84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56201.5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车辆具备左右一对后侧框架以及副框架。副框架在左右具备一对将前后的各端部与左右的对应的后侧框架结合的大致U字状的纵梁。各后侧框架具备比前后的其他的部位脆弱的脆弱部。各纵梁的后端部与后侧框架的脆弱部的后连结点结合且前端部与后侧框架的脆弱部的前侧的非脆弱部的前连结点结合,各后侧框架在前连结点与后连结点之间配置折弯变形起点。

    车身构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8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139400.0

    申请日:2014-04-09

    Inventor: 鹰木一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能够在车身中进一步提高安装座椅的部分的强度。车身(11)包括:用于将座椅(61)固定在底面板(23)上的中央侧座椅固定部(71);和沿着该底面板的背面延伸且与该背面接合的两个车身构件(51、52)。该两个车身构件相互上下交叉且接合,构成该车身的一部分。该座椅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在该两个车身构件彼此交叉的部分(53)上。

    车身构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2013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111414063.8

    申请日:2021-1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其能够抑制车辆重量的增加以及制造成本的增大,同时具有高刚性,当从外部输入了过大载荷时能够使副车架脱落。在车室(CA)的前方设有副车架(12),在车室的下表面设有沿着车宽方向的副车架后基座(23),在车室的下表面设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底板车架(22),在副车架后基座和底板车架重叠的部位设有支承副车架的副车架安装部(25),设有沿着水平面形成的安装座(25c),设有将副车架和安装座紧固的紧固机构(30),设有与安装座重叠配置的加强部件(41),在加强部件设有如下凸缘(43),该凸缘以围绕紧固机构的周围的方式跟与紧固机构相比靠副车架侧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位连续,同时沿车辆上下方向竖立设置。

    车身后部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84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156201.5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车辆具备左右一对后侧框架以及副框架。副框架在左右具备一对将前后的各端部与左右的对应的后侧框架结合的大致U字状的纵梁。各后侧框架具备比前后的其他的部位脆弱的脆弱部。各纵梁的后端部与后侧框架的脆弱部的后连结点结合且前端部与后侧框架的脆弱部的前侧的非脆弱部的前连结点结合,各后侧框架在前连结点与后连结点之间配置折弯变形起点。

    车身构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0842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139400.0

    申请日:2014-04-09

    Inventor: 鹰木一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能够在车身中进一步提高安装座椅的部分的强度。车身(11)包括:用于将座椅(61)固定在底面板(23)上的中央侧座椅固定部(71);和沿着该底面板的背面延伸且与该背面接合的两个车身构件(51、52)。该两个车身构件相互上下交叉且接合,构成该车身的一部分。该座椅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连结在该两个车身构件彼此交叉的部分(53)上。

    车辆的轮罩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285015U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20650433.7

    申请日:2021-03-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轮罩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车辆的侧面板上的后门开口部;沿车宽方向设置在所述后门开口部的内侧的后轮罩;沿所述车宽方向设置在所述后轮罩的内侧的隔板;以及,连接并固定于所述隔板、所述后门开口部以及所述后轮罩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隔板、所述后门开口部以及所述后轮罩的前部形成腔室,且所述腔室具有封闭截面,其中由于所述封闭截面直接与刚性的隔板以及后门开口部连接,因此可以有效抑制由悬架减振器的负荷路径输入或开关车门引起的轮罩的膜振动,提升车辆的NV性能。

    车体侧部结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185493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347441.7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能够确保结构强度并提升在车辆发生侧撞时的负载耐抗性。车体侧部结构包括:后侧框,设置在车体的侧部,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以构成为朝向所述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弯曲;侧梁,设置在所述后侧框的前端,且包括对应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侧梁内板、以及对应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侧梁外板;第一补强件,设置在所述侧梁外板的上方;以及第二补强件,设置在所述侧梁内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补强件配置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补强件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固定在所述后侧框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