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箱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6390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239283.5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升拆卸盖时的作业性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1)具备:箱主体(2),具有筒状的侧壁和配置在侧壁的外表面的卡定部;及盖(3),与侧壁嵌合,侧壁具有第一壁部和与第一壁部对置的第二壁部,卡定部具有配置在第一壁部的第一卡定部和配置在第二壁部的第二卡定部,盖具有:与第一壁部对置的第一对置壁;配置在第一对置壁的外表面的第一锁定片;与第二壁部对置的第二对置壁;及配置在第二对置壁的外表面的第二锁定片,第一对置壁具有:第一对置部、第二对置部及将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连接的连接部,第二对置部位于比第一对置部靠近第二对置壁侧的位置,第一锁定片位于第一对置部中的靠近第二对置部的端部的位置。

    电气接线箱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639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239283.5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升拆卸盖时的作业性的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1)具备:箱主体(2),具有筒状的侧壁和配置在侧壁的外表面的卡定部;及盖(3),与侧壁嵌合,侧壁具有第一壁部和与第一壁部对置的第二壁部,卡定部具有配置在第一壁部的第一卡定部和配置在第二壁部的第二卡定部,盖具有:与第一壁部对置的第一对置壁;配置在第一对置壁的外表面的第一锁定片;与第二壁部对置的第二对置壁;及配置在第二对置壁的外表面的第二锁定片,第一对置壁具有:第一对置部、第二对置部及将第一对置部和第二对置部连接的连接部,第二对置部位于比第一对置部靠近第二对置壁侧的位置,第一锁定片位于第一对置部中的靠近第二对置部的端部的位置。

    电接线箱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155610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1237321.3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临时固定状态下将壳体保持在固定对象且装拆容易的电接线箱。电接线箱(1)在壳体(2)包括临时固定突起部(4)。临时固定突起部(4)包括卡止部(6)和板簧部(7)。卡止部(6)包括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爪(62)。板簧部(7)包括平坦面(71)。在临时固定突起部(4)插入到安装面板(100)的临时固定用孔(103)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卡止部(6)的卡止爪(62)的卡止面(62b)与对置面(102)在插入方向对置。另外,在临时固定状态下,板簧部(7)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并且,板簧部(7)的平坦面(71)与接触面(105)接触,使径向外侧的复原力作用在安装面板(100)。

    电接线箱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15561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237321.3

    申请日:2017-11-30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临时固定状态下将壳体保持在固定对象且装拆容易的电接线箱。电接线箱(1)在壳体(2)包括临时固定突起部(4)。临时固定突起部(4)包括卡止部(6)和板簧部(7)。卡止部(6)包括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止爪(62)。板簧部(7)包括平坦面(71)。在临时固定突起部(4)插入到安装面板(100)的临时固定用孔(103)的临时固定状态下,卡止部(6)的卡止爪(62)的卡止面(62b)与对置面(102)在插入方向对置。另外,在临时固定状态下,板簧部(7)向径向内侧弹性变形。并且,板簧部(7)的平坦面(71)与接触面(105)接触,使径向外侧的复原力作用在安装面板(100)。

    电接线盒和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94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0748125.1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一种电接线盒,包括:导电构件,其包括减压端子部分;保持构件,其构造成保持导电构件;树脂主体,其具有用于容纳保持构件的容纳空间;以及盖,其由保持构件枢转地支撑并覆盖减压端子部分。树脂主体包括被锁定部分,该被锁定部分被配置为通过由盖的锁定部分锁定,来防止盖从减压端子部分被覆盖的关闭位置移位到减压端子部分未被覆盖的打开位置。

    树脂结构体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7349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060233.7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结构体,防水性能及收纳能力的平衡性良好。树脂结构体(1)具备:具有开口部的箱状的第一树脂体(10)、以及覆盖开口部地与第一树脂体(10)组装的第二树脂体(20)。第一树脂体(1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一树脂体(10)的周壁(11)的贯通部(13)、以及覆盖贯通部(13)而设置的第一卡合部(14、18)。第二树脂体(20)具有:从第二树脂体(20)的周壁(21)与第一树脂体(10)接近地在与第一树脂体(10)的组装方向上突出且具有与贯通部(13)对应的形状的挡水壁(24)、以及与第一卡合部(14、18)对应的第二卡合部(25、27)。在第一、第二树脂体(10、20)组装时,在厚度方向上夹着贯通部(13)而配置挡水壁(24)与第二卡合部(25)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18)与第二卡合部(27)被卡合。

    电气接线箱和线束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56784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610554725.4

    申请日:2016-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气接线箱和线束,确保收容室的壁部的强度并提高电子元器件等向收容室的插入作业性。包括:箱体(10),其收容电子元器件(100),与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电线(150)被拉出到外部;以及电子元器件保持体,其保持多个电子元器件并被收容在形成于箱体的内部的收容室中,收容室的壁部至少具有各一个凸部和凹部,该凸部向收容室的内侧突出,且沿着电子元器件保持体向收容室的插入方向延伸,该凹部向收容室的外侧凹陷,沿着插入方向延伸,电子元器件保持体的壁部至少具有各一个凹部和凸部,该凹部随着电子元器件保持体向收容室的插入而将收容室的凸部收容,该凸部随着电子元器件保持体向收容室的插入而被收容室的凹部收容。

    配电箱及其组装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94526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135827.4

    申请日:2005-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38 H01R9/2458 Y10S439/949

    Abstract: 一种配电箱,包括:印刷电路板,其具有分配安装电路;熔丝保持器,其具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分配安装电路;连接器模块,其具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用于连接分配安装电路;和供电汇流条。熔丝保持器附装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一端部部分。连接器模块附装到印刷电路板的第二端部部分。供电汇流条附装到印刷电路板,以便于面对印刷电路板的附装面,在该附装面中附装了熔丝保持器和连接器模块。

    树脂结构体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734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060233.7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结构体,防水性能及收纳能力的平衡性良好。树脂结构体(1)具备:具有开口部的箱状的第一树脂体(10)、以及覆盖开口部地与第一树脂体(10)组装的第二树脂体(20)。第一树脂体(10)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第一树脂体(10)的周壁(11)的贯通部(13)、以及覆盖贯通部(13)而设置的第一卡合部(14、18)。第二树脂体(20)具有:从第二树脂体(20)的周壁(21)与第一树脂体(10)接近地在与第一树脂体(10)的组装方向上突出且具有与贯通部(13)对应的形状的挡水壁(24)、以及与第一卡合部(14、18)对应的第二卡合部(25、27)。在第一、第二树脂体(10、20)组装时,在厚度方向上夹着贯通部(13)而配置挡水壁(24)与第二卡合部(25)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18)与第二卡合部(27)被卡合。

    电接线盒
    10.
    发明公开
    电接线盒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74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0747359.4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一种电接线盒包括:管状的框架部分,其具有主容纳部分以及盖部分,盖部分附接到框架部分以封闭框架部分的开口部分,并且具有通孔,联接到电子部件的电线通过通孔插入。盖部分包括:第一盖部分,其具有设置为面向开口部分的开口表面的板状部分和从板状部分的外围边缘朝向开口部分的开口边缘直立的第一侧壁部分,以及第二盖部分,其具有设置在第一侧壁部分的直立端的至少一部分与开口部分的开口边缘之间的第二侧壁部分,以及设置在第二侧壁部分内部的子容纳部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