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并联型遗传Elman神经网络的源驱动式235U浓度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8769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910191494.5

    申请日:2009-11-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型遗传Elman神经网络的源驱动式235U浓度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分为三层:数据分配层、子网层、综合决策层;对获取的中子脉冲信号自相关函数做预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自相关函数样本输入并联型遗传Elman网络的数据分配层,采用循环随机多点抽样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配;将分配好的数据分别输入子网层中的各个遗传Elman子网进行识别,并各自给出识别结果;综合决策层通过对多个子网的识别结果作综合处置,得出235U浓度最终识别结果。该方法因其较高的数据利用率,新颖的网络结构,取得了较好的235U浓度识别效果。

    一种核部件多参数集成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35701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31196.6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魏彪 冯鹏 任勇

    Abstract: 一种核部件多参数集成检测系统,包括中子源、GDM、ADM和PC机,本系统利用高能量D-T中子源作为激励装置,基于其照射待测核部件后出射中子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处理:对于直射中子,以透射成像的方式进行采集和处理,中子信号经中子转换屏转换为光信号,借助CCD成像组件,得到待测核部件内部核材料的投影分布,进而计算其几何特征;对于诱发中子,则按照中子信号出现的先后,通过高速数据采集卡将其转换为一系列的脉冲信号,以分块相关算法为基础,利用PC机计算待测核部件内部核材料的浓度、质量、反应性等属性。该系统能够同时获得未知核部件的几何分布特征与属性特征,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一种中子脉冲序列的频谱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3045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810237026.2

    申请日:2008-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子脉冲序列的频谱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中子脉冲数据进行采集,得到中子源以及被中子源激发的被探测体产生的中子探测计数的时间分布;(2)对采集后的数据包按一定的长度进行分块,得到各块中的中子脉冲原序列;各数据块之间连续无间隔;(3)对各数据块的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得到各数据块或块间的相关序列;(4)对各块或块间的相关序列进行进一步计算得到功率谱;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对各块数据进行相关计算时使用快速偏移的方法。这种频谱分析方法利用可实时计算的快速偏移相关算法以及功率谱计算步骤的优化,使得该方法能实现中子脉冲序列的实时频谱分析。

    随机脉冲时间序列的纳秒级在线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504431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103218.9

    申请日:2009-02-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速数据采集卡的随机脉冲时间序列的纳秒级检测系统,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尤其涉及随机脉冲时间序列的的检测与处理技术。本系统基于1GS/s超高速A/D转换单元和FPGA高速处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和在线检测,能够快速而精确地检测快逻辑窄脉冲序列中的脉冲时间。脉冲时间的检测通过载于FPGA的特别设计的PeakTDC滞回峰值检测算法,以脉冲峰值位置标定脉冲时间,时间精度为1ns。系统可以获得对快反应随机事件在有限个时间仓轴上的纳秒级随机脉冲序列的TDC时间数据转换。系统对于多通道脉冲信号的检测是在线、高速、大容量、高度同步地进行。

    一种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的综合在线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3830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191492.6

    申请日:2009-11-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的综合在线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对中子脉冲进行采集,得到中子源与被中子源激发的探测体所产生的中子脉冲的时间分布;2)将采集后的数据包按给定长度进行分块,计算每一块中子信号的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3)对相关函数利用相关拟合法计算瞬发中子衰减常数、对功率谱密度按转折频率法计算瞬发中子衰减常数;4)对上述两种不同方法计算的结果做综合处理,给出最终测定结果。该方法可以同时在时域与频域对瞬发中子衰减常数进行估计,并与测量同步,随测量的进行精度逐步提高,最终实现在线测定的目的。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0372170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10054023.6

    申请日:2006-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包括有蓄电池组、进风导流盖板、蓄电池支承板、蓄电池底板和排气风扇。在进风导流盖板上对应于每块单体蓄电池的位置都斜向开有进气导流槽,进气导流槽的槽口倾斜对向两列蓄电池组之间的空隙,且将进气导流槽的开槽宽度和导流角度大小设计为沿蓄电池组中心向两边逐渐增大。排气风扇安装在蓄电池底板下,与蓄电池组中心位置相对,每组蓄电池对应安装一个排气风扇,并在排气风扇外罩排气导流槽板。另外在蓄电池组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散热系统信号处理单元。本发明和已有的相关技术相比,可以保持电池组内单体电池温度的一致性,从而保证电池组各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整车安装布置。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的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896892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054205.3

    申请日:2006-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合动力车用动力电池组的管理系统,由采集电路板和主控制电路板两大子系统构成,其中采集电路板的单组电池电压采集模块、电池总电压/总电流采集模块通过多路转换开关、A/D转换芯片后,与主控芯片CPU的I/O口连接;采集电路板与主控制电路板通过CAN总线通讯模块进行通讯;控制电路板的非易失性数据存储模块的地址端口与数据端口分别与主控芯片CPU的I/O口连接,读、写端口分别与主控芯片CPU的读、写端口连接,主控芯片CPU的I/O端口分别连接强电保护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故障报警模块光耦的输入端(CA)。本发明可以提高系统的电压采集精度和速度,在整车复杂的实际工况中数据发送的稳定性,以及单组电池电压采集精度以及电压采集过程中的抗干扰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