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7549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113712.4

    申请日:2014-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12 F28D1/0477 F28F1/325 F28F22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第一管,以形成第一列的方式配置,多个第二管,配置在上述多个第一管的一侧,形成第二列,以及翅片,供上述多个第一管及多个第二管插入;上述翅片包括列间分离部,上述列间分离部用于防止上述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的热传导。

    连接管及包括该连接管的制冷剂流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380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10212142.3

    申请日:2009-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管及包括该连接管的制冷剂流动系统。其中的连接管包括:连接管主体,所述连接管主体的两端联结到制冷剂流经的第一制冷剂管和第二制冷剂管,并且所述连接管主体具有通道,从第一制冷剂管输送的制冷剂流经所述通道以被输送到第二制冷剂管;以及流动干扰部,所述流动干扰部设于通道上,以干扰制冷剂在从第一制冷剂管输送到通道的方向上的流动。

    套管换热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28554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22486.5

    申请日:2011-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6 F28F1/08 F28F1/426 F28F22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套管换热器。该套管换热器可包括:具有第一中空部分的第一换热管;以及第二换热管,其与第一换热管同轴地设置于该第一换热管内,并具有螺旋部分,在该螺旋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脊和凹槽。根据本发明,在设置于第一换热管内的第二换热管的表面上可形成有螺旋部分,并且该螺旋部分的节距和高度可以被优化,从而大幅提高了传热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