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芯及电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9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38240.6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芯及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正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负极片沿卷绕方向由首端卷绕至尾端形成所述卷芯;卷芯划分为第一卷绕区域和第二卷绕区域;正极耳和负极耳位于第一卷绕区域,第一正极活性层边缘、第二正极活性层边缘、第一胶纸远离正极耳的一端、第二胶纸远离正极耳的一端、第一负极活性层靠近第一负极空白区的一端、第二负极活性层靠近第二负极空白区的一端、第三胶纸远离负极耳的一端、第四胶纸远离负极耳的一端位于第二卷绕区域,使得正极耳/负极耳、活性层边缘、胶纸边缘均匀分布在卷芯的周向上,避免产生较大的台阶,以降低正极片/负极片断片的风险,提高电池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一种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4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93004.4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钴酸锂,钴酸锂的粒径为d1,单位为μm,d1的取值范围为0μm<d1≤2μm;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的厚度为7μm‑11μm;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粘结剂,第二粘结剂包括CMC类化合物;本发明通过在正极片中引入粒径为0‑2μm的钴酸锂颗粒,采用7μm‑11μm厚的负极集流体,同时在负极活性物质层采用CMC类化合物,可以使电池直流内阻较小,且在循环过程中产热会减少,从而可以相对的减少温升导致的副产物,从而保证电芯的长循环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692498.2

    申请日:2024-11-22

    Inventor: 伍思泳 曾长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解液、负极片和正极片,电解液包括氟代溶剂,以电解液的总重量为基准,氟代溶剂的重量含量为f wt%;负极片的宽度与正极片的宽度之比为g,则锂离子电池满足如下关系式:2≤f/g≤30。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通过控制电解液中氟代溶剂的重量含量与正负极片宽度之比的关系,使氟代溶剂能够在正负极的表面以及负极片的边缘形成富含LiF的SEI膜,该富含LiF的SEI膜的厚度比较薄且韧性较高,能够降低负极片边缘毛刺带来的短路风险,同时提高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扩散速度,改善析锂情况,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一种氮化硼改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4385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35665.3

    申请日:2025-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硼改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氮化硼改性正极,包括集流体,在集流体的表面涂布有改性正极材料;所述改性正极材料包括粘结剂、导电剂、正极材料、添加剂和溶剂,所述粘结剂、导电剂与正极材料的质量比为(1‑2):(1‑2):(96‑98);所述添加剂为氮化硼,氮化硼的质量为正极材料质量的0.2%‑5%。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氮化硼改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正极材料不稳定,导致电池容量保持率低、充放电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的问题。

    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938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227740.4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复合极片、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复合集流体包括:基片;多个第一线型导电结构,多个第一线型导电结构以预设间距大致平行的沿基片表面延伸;第一包覆层,连续性地包裹于多个第一线型导电结构远离基片的一侧及每一个第一线型导电结构的侧面,使得第一包覆层在基片的正投影与基片重叠;多个第二线型导电结构,多个第二线型导电结构以预设间距大致平行的沿基片表面延伸;第二包覆层,连续性地包裹于多个第二线型导电结构远离基片的一侧及每一个第二线型导电结构的侧面,使得第二包覆层在基片的正投影与基片重叠;其中,多个第一线型导电结构与多个第二线型导电结构相对于基片对称设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