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868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816758.2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 北京航天爱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K19/0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属于RFID射频天线领域。本发明的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在开放空间进行射频标签的读写,能量辐射集中约束在天线的正上方相对近的范围,保证了近距离的读取效果。本发明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通过射频开关芯片一拖二和一托六布局,两层模式设计扩展成12路天线。本发明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采用分时复用工作模式,本发明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具有抗干扰和可扩展的优势。本发明射频走线距离等长,使每个天线的输入功率一致,保证各个天线的一致性。本发明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近场天线板具有抗干扰和可扩展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6322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73577.2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任务栈空间分析方法,属于计算机软件领域。本发明通过代码静态扫描方法,确认所计算任务的函数调用关系图,通过反汇编手段确认各函数使用任务栈的大小,再根据任务具体内容分析递归函数使用情况和函数指针调用情况,根据架构要求确认中断和异常函数使用任务栈空间的情况,最终形成指定任务完整的函数调用关系图和任务栈使用数值,通过计算调用关系最大求和路径,分析出指定任务的任务栈空间最大使用数值。或通过计算任一调用图路径之和,分析出该分支下的任务栈空间使用情况。本发明能够大幅度改善任务栈空间分析时耗时较长计算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73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059461.1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IPC: G06F16/9035 , G06F16/36 , G06N5/02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头注意力和图谱嵌入算法融合的类案推荐方法,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基于双向自编码机制的阅读理解式信息抽取模型抽取案件中所有实体及关系,构建案件知识图谱,将其转换为案件图结构矩阵;基于图谱嵌入算法获取所述案件实体嵌入向量及图结构嵌入向量;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获取所述案件实体及图结构上下文特征向量;融合所述案件实体及图结构的嵌入向量和上下文特征向量;训练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和图谱嵌入算法的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待查询案件和候选案件输入类案推荐模型,计算查询案件与所有候选案件的相似度得分,输出最高得分对应的案件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模型方法在类案推荐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559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255866.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维地图复杂场景的可视化应用方法,属于地图应用领域。本发明首先将地图应用系统与可视化分析平台作为两个单独的服务,通过先分离、再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地图应用系统中,以不同维度的各类复杂场景作为基础,对地理信息和军事行动进行记录和操作,同时以组件化的方式与可视化分析平台相结合,更加灵活的完成多种复杂场景下抽象数据的展示与分析。本发明在地图集成可视化中首次添加场景的概念,从而完成更加复杂的地图操作;本发明首次将地图服务中的每一个场景封装成一个单独的组件,以嵌套的方式与可视化分析平台相结合,实现基于不同定制化场景的可视化展示与灵活多变的场景化数据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555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11538.4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操作系统实时性优化方法,属于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本发明在芯片中增加一组专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连接到CPU,用于在操作系统进行任务切换时,保存关键任务的CPU寄存器信息内容;将CPU中的部分Cache缓存空间进行重新分配,并命名为Cache专用缓存空间。Cache专用缓存空间的作用是将关键任务的代码段和数据段锁定在Cache中,在进行任务切换时,并不会将该段的内容进行替换。本发明能够大幅度改善软实时操作系统无法在严格的时间内完成,保障操作系统的实时性能够达到硬实时操作系统的水平。本发明实现简单有效,满足应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539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43910.2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惯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惯导系统与弹载计算机时钟同步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弹载计算机的时钟为基准,产生对时脉冲信号;惯导系统实时监测对时脉冲信号,FPGA获得对时脉冲信号ΔT内对应的时钟周期数;ARM接收ΔT内FPGA记录的时钟周期数;弹载计算机的ΔT作为实际值,惯导系统的ΔT作为理论值,将两者对应FPGA中的时钟周期数求差;根据两者差值,ARM设置惯导系统ΔT内定时器timer的调整幅度和调整次数寄存器的值;FPGA调整惯导系统与弹载计算机的ΔT时间长度一致。该方法保证惯导系统输出信息与对时同步信号的对齐,以及与弹载计算机内部时钟的同步;本发明确保弹载计算机实时接收惯导系统的测量值,及时下发相应的控制指令,有效提高制导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66559.9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IPC: G06Q10/10 , G06F16/11 , G06F16/2455 , G06F16/2458 ,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报统计系统,属于IT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管理员端和各级单位端,管理员端包括系统管理模块与基础业务管理模块,各级单位端包括任务管理模块和查询统计模块,各级单位用户登录后,任务管理模块根据登录用户角色提供任务发布、已发任务、任务填报和任务审核功能,查询统计模块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汇总导出。本发明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信息收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1989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66335.8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信虚拟化环境的剩余信息保护方法,属于计算机领域。本发明在监测到虚拟机即将释放内存时,首先会抽取部分即将释放的内存,并在其中写入数据以覆盖原有数据。当释放内存的指令到达宿主机时,宿主机将对内存地址进行覆盖,最后释放这些内存。本发明不仅保护了虚拟机释放内存中数据的过程,也保护了释放内存后防止数据被而已获取,实现了对内存剩余数据的全方位保护。此外,这种技术在保护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时间效率的影响,确保了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同时,不会对虚拟云环境的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本发明可以有效地保护虚拟云环境的可信,保障数据安全,同时又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9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010786548.9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国产处理器计算机平台的批量测试方法,其中,包括:根据MAC地址列表,修改/etc/dhcp下的dhcp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指定MAC与ip的对应关系,删除/var/lib/dhcp下的租约,重启dhcp服务;将服务器和多台待测计算机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通过dhcp自动为待测机分配ip;以服务器时间为基准,同步待测计算机的系统时间;通过scp协议将测试程序客户端推送到每台待测机的/opt路径下并解压,推送完成后,通过ssh协议执行解压目录下的start.sh,该脚本通过crontab计划任务启动测试程序客户端;在服务端的web页面发起全局、单项以及多项测试请求,客户端会根据请求依次调用tools路径下的测试脚本进行测试。(56)对比文件王晓彬;廖建新;王纯;刘争;朱晓民.移动智能网业务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工程.2008,(第01期),全文.刘量等.通用服务器端软件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第28期),全文.谭浩等.性能测试的原理及其自动化工具的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第19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5134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759368.0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IPC: H04L41/142 , H04L41/14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攻击面的网络安全效能度量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网络攻击面识别,从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攻击造成的威胁、系统具备的防护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利用提出的网络安全效能要素组成和网络安全效能演化,确定网络安全效能度量任务以及度量指标体系,克服了仅将网络攻击的效果等同于网络安全效能的局限性。同时本发明针对网络安全效能提出了具有可度量性、能够真实反映网络安全效能的衡量因子,避免了衡量因子脱离实际抽象存在,提升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56)对比文件Dong Seong Kim;Minjune Kim;Jin-HeeCho;Hyuk Lim;Terrence J. Moore;FredericaF. Nelson.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of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Based WebServices Adopting Moving TargetDefense.2020 50th Annual IEEE-IFIP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pendableSystems and Networks-Supplemental Volume(DSN-S).2020,全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