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58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68295.9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1C11/0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活动断裂对隧道围岩影响评估方法,属于地质技术方法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活动断裂区域资料;采用多源卫星遥感确定需调绘区域;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形成调绘地质图件;采用航空物体制备物理场图件;确定工程水文条件;确定地震事件的地震动时程记录;构建隧道与所述活动断裂区域交汇模型,采用非连续变形方法模拟分析隧道围岩状态,以评估围岩状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场活动断裂对隧道围岩影响评估方法,能够适应大范围的活动断裂地区的准确监测,受到地形影响较小,现场作业危险系数低,并且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勘探,显著调高工工作效率,实现对活动断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564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09777.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WebGIS的工程地质遥感解译系统,包括:网络地图服务配置模块、离线文件加载模块、图层配置模块、三维可视化模块、遥感解译工具模块和解译成果同步模块;本发明通过6个模块部分之间的相互耦合,为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工作提供支撑。本发明消除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工作对于桌面端软件的依赖,使得在不额外安装GIS软件的情况下,直接在浏览器网页中开展遥感解译工作成为可能。较少对本地磁盘数据的依赖,将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所需的主要数据通过网络地图服务的方式接入,少量项目数据通过本地文件接入,从而释放电脑磁盘空间,减轻磁盘数据的管理难度。在本WebGIS系统中遥感解译所得的成果数据实时同步至云端数据库,使得多人协同作业成为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51684.6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车动载下桩基侧向地基土扰动模型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竖向加载机构、蜂巢式侧向加载机构和控制组件,试验箱内部通过限位框架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填装土体,土体内埋设承载桩模型,竖向加载机构置于承载桩模型上方,蜂巢式侧向加载机构置于第二区域内,蜂巢式侧向加载机构包括若干个顶伸筒以及拉伸组件,各顶伸筒呈阵列排布于限位框架上,承载桩模型周边设有传感器组件,竖向加载机构、拉伸组件及传感器组件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该试验装置能三维模拟行车动载下临近地基土的激振分布,避免同时搭建两条并行路基模型,充分利用有限的试验空间,最大程度保证既有桩基的尺寸,突出动载下既有桩基承载状态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4011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86136.9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孕镶金刚石钻头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该制造模具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同轴套接布置的绝缘外芯、钢质底模和绝缘内芯,所述钢质底模包括环状圆柱段和沿环状圆柱段上表面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钢叉,相邻两个钢叉之间安装有石墨压头,所述石墨压头下端面与环状圆柱段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形成用于放置胎体粉末的装料空间。该发明通过设计石墨压头,在进行电阻加热时,可相当于电阻烧结的电主体,电流依次流经石墨压头‑胎体粉末‑钢质底模,热量自上向下传导,有效解决了现有对于大直径孕镶金刚石钻头难以保障热压烧结的均质性的问题;并且石墨压头可承受大于50MPa的高压力,充分压密胎体粉末,提高对金刚石的握裹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21894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29310.1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占荣 , 刘华吉 , 孙红林 , 李时亮 , 李东黎 , 赵晋乾 , 王亚飞 , 李炜 , 吕小宁 , 李鹏程 , 毛泽宇 , 吕俊磊 , 王卫国 , 陈锣增 , 岳建刚 , 肖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钻监测系统监测参数实时校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在钻机上的用于获取随钻监测参数的随钻监测系统,与钻机的钻具连接的用于获取校准参数的校准装置,以及与所述随钻监测系统和所述校准装置连接的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可实时接收随钻监测参数和校准装置采集得到的校准参数,并按照本发明的校准方法进行数据自动处理,直接计算获得各项监测参数的修正系数。本发明在工程勘察现场随钻监测前,对随钻监测系统获取的随钻参数的准确性进行实时校准和修正,提高随钻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利用随钻监测参数进行准确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反演,满足了智能化钻探技术要求,提高了勘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0278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89061.8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BIM模型的Web端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BIM模型的显示请求;根据所述显示请求,加载预定格式的BIM模型文件并创建图层;其中,所述预定格式为所述Web端所支持加载的格式;对所述预定格式的BIM模型文件中的数据进行解析,获得解析后的数据;利用所述解析后的数据绘制所述图层后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0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296087.6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加速度震源激发装置,包括机架、氮气弹簧组件、重锤、砧块和重锤提升与释放机构,砧块设置于机架底端,重锤活动设置于机架内部,氮气弹簧组件设置于机架内部,且位于重锤上方,重锤提升与释放机构包括重锤提升组件和重锤释放组件,重锤提升组件设于机架外侧,用于提升重锤并使重锤挤压氮气弹簧组件至压缩状态,重锤释放组件与重锤提升组件连接,使重锤提升组件与处于上极限位置的重锤分离。该发明通过使用氮气弹簧组件作为动力源,对重锤释放产生较大加速度,以较大冲击力撞击砧板,提高了重锤震源的激发能量;同时将重锤提升与释放进行一体化设计,有效解决现有加速度重锤震源结构复杂,多液压缸协调不同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934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64858.X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线路,包括:地基,多个底座,多个轨道梁,多个垫片和多个连接螺栓。多个底座沿长度方向布置并支撑于地基上。轨道梁固定于底座的上方。多个垫片设置于轨道梁和底座之间,连接螺栓可拆卸地连接轨道梁和底座,以通过调整垫片的数量来调节轨道梁相对于底座的距离和平行度。本申请实施例的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线路,通过轨道梁和底座之间的可调整连接,既保障了轨道梁的施工精度又使得线路运营后轨道梁针对地基发生的沉降变形病害有一定的位移调整能力,确保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线路具有高平顺性和稳定性。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线路的高平顺性可满足磁浮列车的导向、悬浮和驱动等受力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18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283110.X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取心钻具及取心钻机,涉及工程勘察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取心钻具容易损伤岩心、结构复杂和无法自动割心的问题。该取心钻具包括外管总成、内管总成与弹性爪。内管总成设置在外管总成内,内管总成能够相对外管总成向钻取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内管总成侧壁上形成有通孔;弹性爪设置在外管总成与内管总成之间,弹性爪末端抵靠在内管总成的外壁上,弹性爪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使得弹性爪末端对内管总成的外壁施加压力;当内管总成相对外管总成向钻取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弹性爪相对内管总成运动,使得弹性爪末端伸入通孔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心钻具用于钻探取心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31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96647.9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明确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数量,并划分力学参数种类:依靠室内试验获取为第一类力学参数,通过经验式取值获取为第二类力学参数,通过室内试验和经验式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为第三类力学参数;现场钻孔取样,开展土体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以及标准固结试验获取第一类力学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获取第二类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和经验公式获取第三类力学参数;本发明用室内试验方法,并结合经验取值方法,实现了软土地区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的合理高效取值,便于工程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