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45984B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511021507.6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控孔结构的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孔材料包括高温热稳定硬质颗粒;其中,所述高温热稳定硬质颗粒为在制备所述多孔材料的温度下仍能稳定存在的硬质颗粒。本发明的多孔材料相比于未添加高温热稳定硬质颗粒的多孔材料,可通过不同添加量,不同粒径的高温热稳定硬质颗粒定量调控多孔材料孔径分布,使其孔隙率为60.0‑98.0%,平均孔径为0.1‑10.0mm,最可几孔径为0.1‑8.0mm,尤其是可以将具有最可几孔径的孔所占比例由未加入高温热稳定硬质颗粒时的10‑30%提高至50‑99%。
-
公开(公告)号:CN10472470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118143.7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3/021 , C22C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熔渣精炼提纯合金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电场强化熔渣精炼提纯硅合金的方法。主要包括:(1)首先预熔熔渣与合金,形成稳定的熔渣与合金双层界面;(2)其次将两根电极分别插入熔渣层和合金层中;(3)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在电极两端施加电压进行氧化精炼;(4)将精炼所得合金经破碎分离,获得纯化的多晶硅。本发明通过电场作用,解决了熔渣精炼过程中杂质元素分配系数小,传质速率慢的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合金中杂质的分离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708264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386088.9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8/0087 , C04B35/64 , C04B2235/3201 , C04B2235/3206 , C04B2235/3208 , C04B2235/3217 , C04B2235/3409 , C04B2235/3418 , C04B2235/3826 , C04B2235/3865 , C04B2235/428 , C04B2235/442 , C04B2235/445 , C04B2235/6562 , C04B2235/6567 , C04B35/00 , C04B38/0074 , C04B38/00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材料及其低能耗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空材料包括多孔材料基料与硬质高导热颗粒;其中,所述硬质高导热颗粒的热导率为50~200W/mK,比热容为0.05~0.5kcal/(kg·℃)。所述方法包括:将多孔材料基料与硬质高导热颗粒混匀后,经热处理进行发泡,之后冷却,得到所述多孔材料;最终多孔材料烧成时加热温度降低20~250℃,从而降低多孔材料制备过程中能量消耗。且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为40.0~98.0%。
-
公开(公告)号:CN104911635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222433.6
申请日:2015-05-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难熔金属含氧酸盐电解过程碱回收与熔盐循环的方法,步骤:难熔金属含氧酸盐在CaCl2与碱金属氯化物混合熔盐中电解制取金属,其中碱金属氯化物与CaCl2的摩尔比为2:1~1:5,难熔金属含氧酸盐在碱金属氯化物和CaCl2混合熔盐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10%,温度为600~1000℃的熔融态熔盐从电解反应器中排出,降温至120~130℃,进行酸溶,酸溶固液比的范围为1:1~1:5,并调整pH至2.0~6.5,溶解液冷却结晶分离碱金属氯化物,利用熔盐冷却释放的余热对结晶后溶液进行蒸发,获得CaCl2与碱金属氯化物混合物,干燥脱水后返回熔盐电解过程。本发明利用了熔盐冷却的余热进行蒸发结晶再生CaCl2与碱金属氯化物,实现熔盐电解质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4251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38255.X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3/132 , C04B33/135 , C04B35/64 , C04B38/02 , C04B38/06 , C04B3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69 , C04B33/1321 , C04B33/132 , C04B33/1352 , C04B35/64 , C04B38/009 , C04B2235/3201 , C04B2235/3217 , C04B2235/3418 , C04B2235/3472 , C04B2235/349 , C04B2235/3826 , C04B2235/6562 , C04B2235/77 , C04B2235/96 , C04B38/10 , C04B38/02 , C04B3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固废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固废轻质高强陶粒按重量份数主要由如下原料制备得到:铁尾矿40.0-60.0份;辅助原料10.0-15.0份;发泡剂0.1-3.0份;还包括污泥,污泥中干基污泥含量为30.0-50.0份。其制备方法为:按照设计成分配比准确称量污泥、铁尾矿、辅助原料和发泡剂混合均匀,形成均匀的基础配合料;造粒成型获得陶粒生坯,对陶粒生坯进行烧成,退火冷却得到城市污泥协同铁尾矿陶粒。以污泥协同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陶粒,不仅将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而且将污泥这种“城市矿产”替代原生矿物原料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268714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110178434.7
申请日:2011-06-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一种电解提取金属镓用阴极的电化学预处理方法,属于电解提取金属镓技术领域。工艺为:将电解提取镓用阴极经过除油除锈处理;在酸性、中性或碱性电解液中,将电解提取镓用阴极作为阳极进行电化学预处理,阴极可以但不限于是不锈钢,预处理温度为15-40℃,阳极电流密度0.01-0.2A/cm2,预处理时间为3min-2h。经过电化学预处理后的电极表面电极的微观表面更为平缓,电极表面电流分布较为均匀,且由于经过电化学预处理的电极表面暴露出部分晶格结构,使得电沉积镓与电极表面的结合力更强,降低沉积镓在碱性条件下的返溶性,从而更容易电沉积出连续的金属镓层,缩短电沉积的诱导时间。电极的电化学预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简便,易于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77980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029895.7
申请日:2013-01-25
Applicant: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H01L31/032 , H01L31/0749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由基底、金属正极、光吸收层、缓冲层、窗口层、透明电极层和栅状金属负极顺次连接构成,光吸收层由至少两层不同能隙的铜铟镓硒薄膜组成。光吸收层的每个铜铟镓硒单层通过调整磁控溅射气体压力、温度范围以及功率密度直接成膜,或通过磁控溅射制备预制层,然后将预制层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400~500oC硒化处理成铜铟镓硒薄膜;本发明的各单层CIGS薄膜具有不同的能隙,可以通过组合的方式调整光吸收层的能带的形状,兼顾载流子的收集和光谱响应曲线,光吸收层的吸收效率提高30%~50%。本发明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高,工艺简便,所需设备简单,容易实现量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828824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129164.9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石渣(Ca(OH)2)和焦粉(生物焦、兰炭)共成型制备电石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提纯并改性的电石渣粉和焦粉用有机粘结剂共成型制备含碳电石渣(生球),再经煅烧脱水固化制备含碳块状CaO(熟球),该氧化钙含碳球团在1000℃下的热强度大于3MPa,在1800-1900℃电炉内制备出电石。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343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071442.0
申请日:2013-03-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C21/06 , C07C17/38 , C07C17/3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除电石法液态氯乙烯单体中微水的方法,利用物理换热技术初步脱除氯乙烯单体微水,再利用化学吸附剂,将氯乙烯单体中的微水脱除至50ppm以下,通过热传递技术实现其再生利用。该技术属于电石生产PVC工艺节能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水量在1000ppm左右的氯乙烯单体经过物理热交换技术,实现微水脱除到200ppm以下,在利用化学吸附剂将氯乙烯单体中微水降至50ppm以下。本发明工艺简便,操作条件可控等优点,换热设备与吸附剂均可实现再生,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410894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44595.2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4B3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钼矿选冶尾矿闭合型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闭合型多孔材料以镍钼矿选冶尾矿为主要原料,以SiO2、无烟煤煤粉、稳泡剂等为辅助原料,利用镍钼矿选冶尾矿中的硫酸钙与辅助原料中无烟煤煤粉反应产生SO2和CO2作为发泡过程所需气体,采用熔融发泡方法制备出闭合型多孔材料。该闭合型多孔材料孔径均匀且闭孔率大于95%,体积密度小于0.90g/㎝3,隔热保温性能优良(导热系数小于0.35W/m·K),化学稳定性良好(耐酸性k≤0.08%,耐碱性k≤0.04%)、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建筑装饰、石油、矿山、机械等领域的管道、储罐、换热系统的隔热保温,及特殊条件下工作的复合隔热系统及隔音吸声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