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性微圆盘图案化控制的微构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920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410439.2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一种基于磁性微圆盘图案化控制的微构件操作方法,涉及自组装磁微机器人的形状控制与微操作领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自组装链状磁结构的图案化控制方法以满足复杂多样的微操作任务。自组装链状磁结构由漂浮在液面的多个磁性微圆盘连接组成,每个圆盘均包含一半磁性部分和一半无磁性部分,圆盘因接触液体的底面不同而具有两种方向。相同或不同方向的圆盘连接形成顺序或交错结构,通过安排顺序/交错结构的位置可使磁性微圆盘连接成的链状结构形成多种图案。同时,自组装链状磁结构的形状随磁场强度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控制链状磁结构捕获、传输和释放漂浮在液面的微构件,实现对微构件的操作。

    一种激光陀螺腔体衬套自动装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4472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74087.9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一种激光陀螺腔体衬套自动装配系统,涉及精密仪器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激光陀螺腔体衬套手工装配精度低、一致性差且效率低的问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各装夹机构的气缸从衬套及腔体的内外侧的非装配面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检测机构的电感测微仪快速测得零件在系统中精确位置后,由涂胶机构完成变粘度胶液的均匀涂敷,由精密电机带动零件运动进行自动装配;基于显微视觉对装配结果自动检测和调整,直至产品同轴度满足装配要求。具有装配精度高、涂胶均匀、装配效率高、产品一致性好等优点。

    一种基于挤压打印的球面型及圆柱面型微透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7351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91783.3

    申请日:2016-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3Y10/00 B29L2011/00 B33Y3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挤压打印的球面型及圆柱面型微透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挤压打印的球面型及圆柱面型微透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加工微透镜的方法存在的可控性差、效率低、难以制造圆柱面型透镜以及喷墨打印加工方法对墨水原料的粘度要求高的问题。产品包括气压控制器、注射器针管、微喷嘴、基底、三轴线性运动平台、控制驱动器、光学显微镜、COMS相机和计算机。方法:一、材料装填及装置连接;二、基底疏水处理;三、加工;四、固化。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挤压打印的微透镜加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及灵活性,可有效实现微透镜尺寸及形状的调节。

    一种聚变靶关键零件自动精密装配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70705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698051.1

    申请日:2013-12-18

    Abstract: 一种聚变靶关键零件自动精密装配平台,它涉及一种点火靶关键零件装配平台,以解决现有点火靶关键零件装配采用半自动装配装置,装配过程复杂、操作复杂,累加误差多、稳定性差的问题。诊断环初定位夹持装置、靶丸夹持定位装置、上套件夹持定位装置、竖直显微镜图像反馈装置、诊断环精定位夹持装置、水平显微镜图像反馈装置和下套件夹持定位装置按逆时针排序设置在基板上端面上,靶丸夹持定位装置设置在诊断环初定位夹持装置与上套件夹持定位装置之间,竖直显微镜图像反馈装置设置在诊断环精定位夹持装置与上套件夹持定位装置之间,水平显微镜图像反馈装置设置在诊断环精定位夹持装置与下套件夹持定位装置之间。本发明用于聚变靶关键零件的装配。

    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及采用该显微镜实现纳米结构操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2150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389447.8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及采用该显微镜实现纳米结构操作的方法,涉及纳米操作和组装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尤其涉及实现纳米结构或纳米器件三维操作和组装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为了解决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不能实现纳米结构的三维摄取和释放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上位机和双路探针控制器对两个纳米定位台和三个微米定位台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探针手臂和样品台移动。本发明能够实现纳米结构的夹持、三维摄取和释放操作,双路探针控制器能够实现两个探针手臂在Z方向位置的精确控制,确保了夹持、摄取和释放过程的稳定性。本发明适用于纳米制造、测试、特性表征以及生物领域。

    一种Z轴传动结构
    9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00181B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110062758.4

    申请日:2011-03-16

    Abstract: 一种Z轴传动结构,使用三角支撑滑套(6)及三套LF型直线滚珠花键轴/直线滚珠衬套组合(3)替代立柱,作为主体支撑结构。由于LF型直线滚珠花键轴/直线滚珠衬套组合(3)具有很高的传动精度,而且安装在圆周内呈120°均布,因此使三角支撑滑套(6)只均匀地承受T轴与R轴机构的重量,而不会因受力不均产生额外的翻转力矩,极大的改善了受力状态,使Z轴传动结构更加合理。

    用于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激光测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5445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89448.2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用于双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的激光测力系统,属于纳米结构或纳米器件三维操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原子力显微镜探针的测力技术。它为了解决传统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因不具备探针测力系统而不能实现纳米结构的三维操作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两套独立的激光力学子系统,所述两套独立的激光力学子系统的布局与两个探针的布局相对应,呈左右对称结构。两套激光力学子系统中的两个四象限位置检测器分别用来测量每个探针的受力变形程度,以此实现两个探针位置的纳米级精密定位和操作力的精确检测控制,进而实现纳米结构的三维操作。本发明适用于纳米制造、测试、特性表征以及生物领域。

    一种适用于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测力系统的测力灵敏度标定装置及基于该标定装置的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1214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89161.X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测力系统的测力灵敏度标定装置及基于该标定装置的标定方法,涉及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测力系统的测力灵敏度标定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标定装置需要对探针施加外力,使探针发生变形和产生磨损,从而导致标定装置无法正常使用,同时由于现有对测力灵敏度的标定方法单一导致标定精度低的问题。该标定装置的探针支架架设在标定机构上,探针装设在悬臂梁的中心,激光发生器用于向探针发射激光,位移探测器用于接收探针反射的激光;通过进行法向局部灵敏度标定、法向全局灵敏度标定、侧向局部灵敏度标定和侧向全局灵敏度标定实现了对测力灵敏度的精确标定。本发明适用于对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测力系统的测力灵敏度进行标定。

    三自由度一体化粘滑式直线定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06785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110286383.X

    申请日:2011-09-23

    Abstract: 三自由度一体化粘滑式直线定位装置,它涉及一种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定位装置存在的体积大、装配误差大和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它包括承载板和与驱动单元相配合的盖套,盖套固接在承载板的板面上,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弹性驱动座、压电陶瓷驱动器、导向柱、触足、位移板、预紧压板和多个滚珠,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上端面与弹性驱动座的上弹性板的下端面连接,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下端面与触足的上端面连接,触足的下端面与位移板的上端面连接,预紧压板的下端面与弹性驱动座的下弹性板的上端面连接,位移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在弹性驱动座的方形空腔的外部且分别与基台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用于物体的定位。

    一种硅片传输机器人
    10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57417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062743.8

    申请日:2011-03-16

    Abstract: 一种硅片传输机器人,用于完成较大传输空间的取放硅片工作流程。当取放硅片的位置相对于R轴回转半径过大而不能及、且行走轨迹较为复杂时,采用本发明的特殊结构的硅片传输机器人,能够简化R轴的工作路径和行走轨迹,化简程序编制的难度及工作量,并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特殊结构的硅片传输机器人之所以特殊,在于这种结构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R轴,而是在随T轴旋转的机箱盖上,通过铺设导轨滑块机构定位,以伺服电机带动丝杠丝母机构作为驱动,驱动左右活动臂前后平移;而左右活动臂上也铺设导轨滑块机构定位,以伺服电机带动丝杠丝母机构作为驱动,驱动左右取片臂前后平移,以完成特殊位置的取放硅片工作流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