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002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0402488.6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封石墨烯量子点的纳米脂质体及制备以及其在生物酶活性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卵磷脂与胆固醇加入到氯仿中,超声使其分散均匀,然后旋蒸除去氯仿,得到脂质体薄膜;(2)将石墨烯量子点溶液加入到脂质体薄膜中,冰浴超声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溶液I;然后将混合溶液通过聚碳酸酯膜反复挤压,得到混合溶液II;再将混合溶液II进行透析,得到包封石墨烯量子点的纳米脂质体。本发明中制备的纳米脂质体生物安全性高且发光长效稳定,在磷脂酶A2存在下使得该脂质体破裂,释放包裹在其中的荧光信号分子,因此可将其用于胰腺炎标志物磷脂酶A2的活性检测,在生物检测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26567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948438.0
申请日:2018-08-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谷氨酸‑胆碱磷酸)及其作为疫苗免疫佐剂的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该聚(谷氨酸‑胆碱磷酸)通过采用化学共价键将胆碱磷酸基团修饰到聚谷氨酸的侧链上,得到一种生物医用高分子聚(谷氨酸‑胆碱磷酸),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细胞膜黏附性、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本发明首次采用聚(谷氨酸‑胆碱磷酸)作为疫苗免疫佐剂,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包括显著升高的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和细胞因子分泌。因此,聚(谷氨酸‑胆碱磷酸)作为疫苗免疫佐剂在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56799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236193.9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3D打印构建用于降血糖的人工智能胰腺的方法,涉及3D生物打印及人工胰腺领域。该方法包括缩醛化葡聚糖加载胰岛素纳米粒子的制备、打印用水凝胶的制备、水凝胶支撑浴的制备、3D打印制备等步骤。本发明3D打印制备的人工智能胰腺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优点,能够根据实时血糖浓度控制胰岛素的释放,从而达到智能降血糖及达到长时间控制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的目的,避免了多次进行血糖检测以及皮下注射。本发明不需要携带便携式设备,不用更换电池,导管等,能够极大地减轻患者的负担,具有较突出的应用基础研究的价值和极具潜力的市场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10196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1429527.6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胞穿膜肽的氧化还原敏感多肽及其在疫苗载体中的应用。该多肽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多肽可以与带负电荷的抗原先发生静电相互作用,之后半胱氨酸的巯基之间发生交联,将抗原紧紧地包裹,形成稳定的多肽/抗原纳米复合物。在纳米复合物中,半胱氨酸的巯基自发氧化形成二硫键,多肽间发生交联构建成更致密的肽/抗原缩合物。本发明结合了细胞穿膜肽和氧化还原响应型的双硫键交联剂的优势,采用新的细胞穿膜肽介导的氧化还原响应型多肽作为疫苗佐剂,克服传统免疫佐剂无法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缺点,有望用于临床疫苗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18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242053.X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8J3/24 , C08L89/00 , C08L5/08 , C08L5/10 , C08K5/07 , A61K47/64 , A61K31/737 , A61K31/727 , A61P19/02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蛋白多糖类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B型明胶溶液与含有磺酸基团且不含胺基的阴离子聚合物混合,调节pH至反应体系呈酸性;再依次加入丙酮、交联剂,搅拌,反应,旋蒸去除丙酮,终止反应;将反应产物纯化处理,得到离子交联负载药物纳米明胶,然后与聚合物进一步混合,搅拌,反应,得到一种双重负载的纳米明胶载体材料,方法简单易行,产率高,易于大批量生产。本发明仿生蛋白多糖类纳米材料通过特殊不同作用力的双重负载的载药方式,提高了载药量高,可同时实现蛋白酶控制释放与简单物理控制释放效果,药物的利用率高,在未来的药物传递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739506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711011405.5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8L79/02 , C08K3/08 , C08K3/28 , C08G73/02 , C08J5/18 , A61K33/00 , A61K41/00 , A61K9/70 , A61K47/34 , A61K47/59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控释放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合成出球形树枝状聚酰胺‑胺(N‑N‑PAMAM‑D3),然后在粒径均一的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N‑N‑PAMAM‑D3,制备出N‑N‑PAMAM修饰的纳米金,再负载一氧化氮,得到光控释放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将光控释放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与聚己内酯(PCL)共混冻干压制成膜,能得到可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控制释放的一氧化氮的复合膜材料。该材料粒径均一,响应敏感,NO负载及储存量大,释放时间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可应用于生物医药工程材料领域,且该材料能有效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可用于制备抗菌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0964222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36996.2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氟修饰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为:(1)将硅橡胶浸入水中,温育,得到处理后的硅橡胶;(2)按体积百分数计,将1~10%含氟硅烷、78~81%甲醇和12~18%乙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处理后的硅橡胶,反应,洗涤,干燥,得到具有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氟修饰硅橡胶。本发明将具有疏水性质的含氟硅烷修饰硅橡胶,以构建一种具有抗蛋白质黏附和成纤维细胞黏附的硅橡胶表面,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该材料的性质,从而实现增强硅橡胶表面的抗蛋白质黏附和成纤维细胞作用。该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蛋白质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能用于植入人体设备领域的改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510849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710700712.8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47/59 , A61K31/519 , A61K31/4745 , A61P35/00 , A61K31/12 , A61K9/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谷胱甘肽响应型双重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麦克尔加成反应得到超支化聚酰胺胺;然后通过酰胺化反应将疏水药物连接在高聚物的末端基团氨基上形成前药胶束分子;然后通过前药胶束分子的主客体组装再负载另一种疏水药物,有效提高载药量和促进药物协同作用,制备得到谷胱甘肽响应型双重药物载体。本发明的方法温和、操作方便,副产物少且产物易于分离纯化,有利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材料成分简单、原料易得、生物相容性好,表面的大量可修饰功能团为其在制备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的应用提供支持,有望在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34316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95458.6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广东合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K14/445 , C12N15/30 , C12N15/70 , G01N33/569 , G01N33/558 , G01N33/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恶性疟原虫HRP2和间日疟原虫LDH的结合蛋白组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结合蛋白组合由检测恶性疟原虫HRP2的结合蛋白1、结合蛋白2和检测间日疟原虫LDH的结合蛋白3、结合蛋白4组成,所述结合蛋白1~4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8所示。本发明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恶性疟原虫HRP2和间日疟原虫LDH为靶抗原,从噬菌体展示蛋白文库中淘选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结合蛋白组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以此结合蛋白组合试剂替代疟疾免疫检测中用抗体试剂,建立胶体金层析快速检测方法,所得试剂盒的储存稳定性高于现有临床检测产品,具有可靠、准确、安全、简便、稳定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97088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53730.8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O存储载体,一种可控释NO纳米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材料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由BSA‑Au NSs@CS‑PLLD/NONOate@PCL/PLA材料作为支架;其中按质量计,PCL:PLA:CS‑PLLD/NONOate=1:0.5‑1.5:0.1‑1;所述BSA‑Au NSs中Au和CS‑PLLD/NONOate的质量比为2×10‑5‑6×10‑5。该材料孔洞之间高度相互连通,孔径规整均匀,有利于支架内部材料的均匀分布,材料性能明显,且能够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持伤口干燥,极大地改善了感染伤口的愈合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