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炉渣结晶过程热重测试设备与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240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391952.5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炉渣结晶过程热重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上方固定有成像装置;所述反应室设在质量测量单元上;所述反应室两侧对称各设有一个导管,两个导管内均设有温度采集和测试装置;所述温度采集和测试装置的测温元件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和测试装置的加热元件与加热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成像装置、加热控制装置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本发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两支热电偶对保护渣进行加热、测温,模拟连铸结晶器内铸坯、保护渣、结晶器壁之间的实际工况,实现原位观察、记录、测量保护渣的熔化与相变过程的热物性。

    一种新型含铝钢连铸中间包覆盖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858381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70424.4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含铝钢连铸中间包覆盖剂及其应用;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中间包覆盖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下述组分:CaO 26~35%、SiO26~13%、Al2O322~32%、MgO 5~12%、(Na2O+Li2O)8~15%、B2O32~8%。该中间包覆盖剂具有粘度低(1300℃时为0.5~1.2Pa·s)、熔化温度低(1180~1300℃),能够高效吸收含铝钢中的夹杂物,并改善中间包内钢水的洁净度,很好地防止钢液二次氧化,改善铸坯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等特点。本发明所设计的中间包覆盖剂,能很好地用于Al质量百分含量在0.3~3%范围内的含铝钢连铸过程。

    一种含锆中碳钢连铸用无氟保护渣

    公开(公告)号:CN10460760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852424.0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锆中碳钢连铸用无氟保护渣,所述保护渣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氧化物组成:CaO 35%~45%,SiO230%~35%,Al2O32%~5%,MgO 1%~3%,B2O36%~10%,(Na2O+Li2O)10~15%,ZrO21%~3%;且1.3≤(Na2O+Li2O+ZrO2)/B2O3≤2。该无氟保护渣结晶性能优良,结晶矿相为硼硅酸钙,同时通过添加ZrO2促进硼硅酸钙析出并细化其晶粒和增强其稳定性。该保护渣不含氟,解决了连铸过程中的氟污染问题,可以大大降低连铸冷却水的处理成本和铸机的腐蚀速度。

    连铸结晶器内钢液凝固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57650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01430.3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连铸结晶器内钢液凝固模拟装置,包括机座、炼钢炉、结晶器、拉坯电机、振动电机、冷却水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机座上设有两根一端垂直于机座平面,另一端与电机驱动装置连接的丝杆,在所述丝杆上,设有升降托架;所述炼钢炉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拉坯电机、振动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上,所述结晶器通过振动电机驱动作上下振动,所述拉坯电机驱动拉坯板,所述拉坯板处于所述结晶器下方。本发明通过模拟连铸实际生产过程,测量不同连铸工艺参数下结晶器内弯月面处的热流变化曲线,获得具有实际铸坯特征的钢液凝固坯壳,实现对钢液在结晶器内初始凝固行为的研究及各种连铸工艺参数对钢液初始凝固行为的影响,操作方便,试验成本低,适合作为实验室研究连铸结晶器各种工艺条件设备。

    一种连铸保护渣热流模拟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0763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00039.1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连铸保护渣热流模拟测量装置,包括热流发射系统、铜模结晶器、功率控制系统、数据采集/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成像系统,所述功率控制系统一端与热流发射系统相连,另一端与数据采集/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铜模结晶器放置在热流发射系统下方,数字成像系统设置在铜模结晶器旁边。本发明通过对工况条件的全面模拟,接近生产实际,能测量保护渣的瞬时和稳态条件下的热流,以及渣膜与铜模间界面热阻的大小,同时保护渣的厚度准确可控。热流测试设备具有输入热流波形/幅度可控、测试灵敏度高的功能;测试重现性好,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低,操作方便,稳定可靠,结构独特、新颖,试验样品制备方便,制造成本低,是一种新型的热流测试设备。

    一种300系不锈钢薄带及其连铸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3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0682.7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技术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00系不锈钢薄带及其连铸制备方法。所述不锈钢薄带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 0.01~0.05%;Si 0.30~0.60%;Cr 16.0~18.5%;Mn 0.8~1.6%;Ni 6.0~12.0%;N 0.01~0.05%;Cu 0.2~3.5%;S ≤0.005%,P ≤0.020%,B≤50ppm,Ce≤100ppm,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其他杂质。其制备方法为:熔炼、浇铸、热轧、水冷,随后卷取得到热轧薄带,对热轧薄带进行保温,水淬,得到成品300系不锈钢薄带。本发明采用优化后的结晶辊得到了抗拉强度为900~1110MPa、屈服强度为670~780MPa,断后延伸率为45%~65%、表面无裂纹和褶皱、厚度为0.6mm左右优质薄带。本发明成分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所得产品性能优良,便于产业化应用。

    一种高Cu含量的200系不锈钢及其薄带的连铸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31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36858.1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Cu含量的200系不锈钢及其薄带连铸制备方法。所述高Cu含量的200系不锈钢的成分按照质量百分比满足:C 0.1~0.15%;Si 0.30~0.50%;Cr 14.0~15.0%;Mn 9.0~10.0%;Ni 1.0~2.0%;N 0.10~0.20%;Cu 0.2~1.0%;S≤0.005%,P≤0.020%;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其他杂质元素。其制备方法为:按照设计成分选配各原料,经熔炼得到浇铸用的钢水;使用双辊薄带连铸对熔炼得到的钢水进行浇铸,得到不锈钢铸带,铸带经道次热轧后水淬,得到薄带;对得到的薄带进行保温处理消除应力,然后水淬,得到产品。本发明组分设计合理、工艺简单可控,所得产品性能优良且厚度更薄,便于产业化应用。

    一种新型冷镦钢保护渣
    1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0190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0982640.1

    申请日:2022-08-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冷镦钢保护渣,属于钢铁冶金连铸领域。本发明首次尝试用适量镁铬铁矿作为保护渣的原料之一,不仅在控热性能上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还降低了成本。通过提高过渡金属Cr3+和Mn2+的含量来提高渣膜的辐射吸收系数,减少红外线的热辐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保护渣的控热能力的目的。本发明所开发的冷镦钢保护渣,其熔点、粘度适当,使用时钢渣界面稳定性高、抑制卷渣能力强、润滑性能好,并能很好地控制传热,保证了冷镦钢连铸过程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防止纵裂纹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种薄带连铸制备超低铁损无取向硅钢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61666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30043.4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低铁损无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薄带连铸技术配合轧制与热处理工艺降低无取向硅钢铁损的工艺流程。本发明的方法是先制取铝含量小于0.01%的无取向硅钢铸带,过热度控制在70~100℃。随后于800~900℃热轧,控制压下率为35%~55%。随后冷轧至0.35mm,在950~1050℃下退火10~15min,获得无取向硅钢成品薄板,其铁损P1.5/50低于2.0W/kg。本发明方法在不增加工艺流程、不使用贵重金属的前提下,优化了铸带的表面质量,实现了成品板组织的均匀化和晶粒尺寸控制,使薄带连铸无取向硅钢的成品铁损显著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