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51704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618237.1

    申请日:2013-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58 H01M2/22 H01M2/34 H01M2200/103 H01M2/348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并具有壳体开口;联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端子;联接在所述端子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的引线接线片,所述引线接线片包括电池熔断部;以及在所述引线接线片的邻近所述壳体开口处的一部分与所述引线接线片的邻近所述侧壁的另一部分处的绝热构件。

    可再充电电池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03853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410077674.1

    申请日:2014-03-05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表面;壳体,该壳体包含所述电极组件和电解质溶液;盖板,该盖板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并包括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隔开并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表面;和电解质溶液吸收构件,该电解质溶液吸收构件在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所述电解质溶液吸收构件被构造为吸收所述电解质溶液的一部分。

    可再充电电池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8713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110207662.2

    申请日:2011-07-19

    Abstract: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通过减小外部短路电流具有改进的外部短路电流在电极组件中的击穿特性。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在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隔板;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覆盖所述壳体的开口的盖板;伸出到所述壳体外并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电极端子;和在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盖板之间且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盖板的电阻构件。

    电池模块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9681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010122.9

    申请日:2014-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包括: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壳体;和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处并且电联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短路构件。所述电池模块可进一步包括短路连接器,该短路连接器包括电联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短路导体,所述短路构件与所述短路导体分开并且被配置为改变形状以便接触所述短路导体,并且所述短路连接器具有在所述短路导体下方的切口。

    可再充电电池模块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40117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10376554.7

    申请日:2013-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包括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端子的多个第一可再充电电池;第二电池单元,包括具有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端子的至少一个第二可再充电电池,第二电池单元串联地结合到第一电池单元;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的充放电。提供了一种短路构件,该短路构件电连接到第二可再充电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并且通过变形电连接到第一模块端子以引起短路。

    二次电池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49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1555046.6

    申请日:2021-12-17

    Inventor: 韩玟烈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第一电极板、具有第二电极接线片的第二电极板以及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以及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隔板包括在气体被排放到壳体的外部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