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6154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21838.2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71 , A01H4/00 , C12N15/8205 , C12N15/8243 , C12Y114/1100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转F3H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本发明从青蒿中克隆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构建含F3H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F3H基因转入青蒿并再生出植株,PCR检测外源目的基因F3H的整合情况,HPLC?ELSD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筛选获得青蒿素含量提高的转基因青蒿植株。本发明获得的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到非转化对照植株的1.95倍,从而提供了一种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为利用转基因青蒿大规模生产青蒿素打下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69550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72336.2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转ICS1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本发明从青蒿中克隆异分支酸合成酶ICS1基因,构建含ICS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ICS1基因转入青蒿并再生出植株,PCR检测外源目的基因ICS1的整合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HPLC-ELSD)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筛选获得青蒿素含量提高的转基因青蒿植株。本发明获得的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显著提高,最高达到非转化对照植株的1.90倍,从而提供了一种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为利用转基因青蒿大规模生产青蒿素打下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3248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61595.1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尾水管涡带形态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尾水管内构件,连接管和外部压力调控装置;所述尾水管内构件安装在尾水管内部下游位置处;所述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尾水管内构件和外部压力调控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利用尾水管内发生涡破裂后流体处于亚临界状态,此时流动结构对出口边界条件敏感,出口扰动可以向上游传播的原理,通过外部压力调控装置改变尾水管出口局部边界条件,从而控制涡带形态。本发明结构设计安全合理,操作便捷;能适用各种不同设计的尾水管。
-
公开(公告)号:CN106220719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610680590.6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蒿AaMYC3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其应用。具体包括基因AaMYC3的克隆、含有该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该基因对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特有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上述青蒿AaMYC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AaMYC3基因具有能够激活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异的ADS,CYP71AV1,DBR2和ALDH1这4个基因启动子表达的特性。本发明中AaMYC3基因可通过RNAi干扰,antisense抑制等方法应用于青蒿品质改良,可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475278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710847986.X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广州奈米微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核酸序列、载体以及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一种核酸序列,依次由青蒿中的启动子pCYP、GUS基因和青蒿中CRY1基因的C端CCT1基因连接而成。该序列能有效促进青蒿中青蒿素的合成,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所述的核酸序列的载体,为核酸序列的转入提供良好的基础。本发明还提供了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将上述的核酸序列或者上述的载体转入青蒿中,PCR检测外源目的基因的整合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筛选获得青蒿素含量提高的转基因青蒿植株,为利用转基因青蒿大规模生产青蒿素打下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93742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082638.4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 , C12N9/14 , C12N15/8286
Abstract: 一种双基因融合增强植物抗蚜性的方法,通过从桃蚜(Myzus×persicae)的V-ATPase subunit E基因和COO2基因片段中构建得到上述具有抗蚜虫功能的基因,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入农杆菌,以该农杆菌侵染小麦幼胚,在小麦中表达产生V-ATPase subunit E和COO2双基因的dsRNA,从而达到趋避蚜虫的目的。此外,实验证明通过转化双基因融合载体的转基因小麦抗虫效果高于分别转化单基因的转基因小麦。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抗虫转基因植物具有只对目标害虫有效,而对非危害生物没有影响的优点,植物表达产生的抗虫物质存在于植物体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成本低,利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782880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082631.2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88 , C12N15/8216 , C12N15/8286 , C12Y402/03047
Abstract: 一种基于ubiquitin-1启动子的植物抗蚜性实现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从椒样薄荷中克隆到EβF合成酶(E-β-farnesenesynthase,EβFS)基因(EβF),构建ubiquitin-1启动子驱动EβF载体,将该基因通过基因枪转化方法转入小麦,在小麦中催化FPP合成[反]-β-法呢烯,通过在小麦中合成蚜虫警报素[反]-β-法呢烯,达到转基因小麦释放[反]-β-法呢烯,从而趋避蚜虫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6070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68786.0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88 , A01H4/00 , C12N15/8286 , C12Y402/03047
Abstract: 一种基于35s启动子的植物抗蚜性实现方法,通过从椒样薄荷Mentha×piperita中克隆得到EβF合成酶基因EβFS,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入农杆菌,以该农杆菌侵染小麦幼胚,实现在小麦中催化FPP合成[反]-β-法呢烯,通过在小麦中合成蚜虫警报素[反]-β-法呢烯,达到转基因小麦释放[反]-β-法呢烯,从而趋避蚜虫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220719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80590.6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82 , C12N15/66 , C12N1/21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蒿AaMYC3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其应用。具体包括基因AaMYC3的克隆、含有该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该基因对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特有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上述青蒿AaMYC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AaMYC3基因具有能够激活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特异的ADS,CYP71AV1,DBR2和ALDH1这4个基因启动子表达的特性。本发明中AaMYC3基因可通过RNAi干扰,antisense抑制等方法应用于青蒿品质改良,可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71392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21764.2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90 , A01H4/00 , C12N15/8205 , C12N15/8243 , C12Y505/0100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转CHI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本发明从青蒿中克隆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构建含CH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将CHI基因转入青蒿并再生出植株,PCR检测外源目的基因CHI的整合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HPLC-ELSD)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筛选获得青蒿素含量提高的转基因青蒿植株。本发明获得的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有所提升,最高达到非转化对照植株的1.5倍,从而提供了一种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为利用转基因青蒿大规模生产青蒿素打下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