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相位双扑翼机构及微型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3386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62843.8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相位双扑翼机构及微型飞行器,包括两个扑翼组件;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一端与一扑翼组件连接;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同轴设置,且第一端与另一扑翼组件连接;驱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的第二端和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二端分别驱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同时轴向转动;差速控制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转动组件的轴向转动速度,以调整第二转动组件与第一转动组件之间的相对转动差速。本发明提供的变相位双扑翼机构,通过差速控制组件调整由驱动组件带动下同时轴向转动的第二转动组件和第一转动组件之间相对转动差速,以改变与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分别连接的扑翼组件的扑动相位差。

    一种变相位仿蜻蜓双扑翼机构及相位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226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71897.4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相位仿蜻蜓双扑翼机构及相位调节方法,包括机架、前传动机构、后传动机构、相位变化机构和两个扑动机构。机架上设有第一电机,前传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与其中一个扑动机构连接,前传动机构能够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以带动扑动机构运动。后传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与另一个扑动机构连接,后传动机构能够带动后扑动机构运动。相位变化机构分别与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相连接,被配置为适于带动后传动机构相对于前传动机构同速和/或差速转动。当后传动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同速转动时,后翼相对于前翼同相位扑动。当后传动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差速转动时,后翼相对于前翼变相位扑动。实现了前、后翼的变相位扑动,提高了飞行灵活性。

    一种扑翼机构
    1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155638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1330165.7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扑翼机构,包括扑翼架、连接杆、扑翼部和传动带组件,扑翼架上设有条形孔;连接杆穿设在扑翼架上,并可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扑翼部的第一端可转动的设在扑翼架上;连接杆和扑翼部的第一端通过传动带组件传动连接;在连接杆沿条形孔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扑翼部的第一端在传动带组件的带动下轴向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扑翼机构,通过连接杆利用传动带组件与扑翼部的第一端传动连接,使连接杆沿扑翼架上条形孔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时,连接杆带动扑翼部的第一端轴向转动,以实现扑翼部的扑动,其中,通过采用传动带组件使连接杆和扑翼部的第一端传动连接,可以减小扑翼扑动的噪音,并减轻整体结构的重量。

    仿莱氏拟乌贼的水下多自由度运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7864657U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21610360.X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仿莱氏拟乌贼的水下多自由度运动机构,包括调控组件、连接箱及推进加速组件,所述调控组件、连接箱及推进加速组件依次连接,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推进调节部、浮沉调节部及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设置于所述连接箱远离所述推进加速组件一侧,所述推进调节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底部,所述浮沉调节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顶部,所述推进调节部用于调节移动方向及提供移动推进力。通过模仿自然水下生物的游动模式和生理结构,与传统的采用螺旋桨等方式驱动的水下机器人相比较,本装置对水下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穿过空间狭窄、水域情况复杂的区域,游动过程噪音低、隐蔽性强。

    一种仿蜻蜓飞行器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986059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0354427.7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蜻蜓飞行器,包括机身、机架、前传动机构、后传动机构、相位变化机构和两个扑动机构。机架设于机身上,机架上设有第一电机,前传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与其中一个扑动机构连接,前传动机构能够在第一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以带动扑动机构运动。后传动机构设于机架上,与另一个扑动机构连接,后传动机构能够带动后扑动机构运动。相位变化机构分别与前传动机构和后传动机构相连接,被配置为适于带动后传动机构相对于前传动机构同速和/或差速转动。当后传动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同速转动时,后翼相对于前翼同相位扑动。当后传动机构与前传动机构差速转动时,后翼相对于前翼变相位扑动。实现了前、后翼的变相位扑动,提高了飞行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