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0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86303.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复合污染暴露评估方法及预警装置,该方法通过构建包括高精度卫星遥感数据、地面监测站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在内的多源数据库,实现包括人员密度、交通容量、土地覆盖类型、蓝绿基础设施面积、建筑密度/高度与复合污染浓度在内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因素加权赋值的城市复合污染暴露风险评估方法,将评估方法进行编码转化,形成可执行独立操作程序,并研发一种可用于风险实时预警的便携式装置。本发明通过高效解析城市复合空气污染与人员、交通、土地利用、蓝绿设施、空间结构等多源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关联机制,以实现复合类别空气污染暴露风险的精准评估与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3983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93000.2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地覆盖空间形态优化的城市碳排放调控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为收集多个城市的CO2排放数据和土地覆盖类型数据,并根据收集到的CO2排放数据,判断出CO2高排放城市;利用收集到的CO2高排放城市的土地覆盖类型数据,计算土地覆盖空间形态指标;对计算得到的所有土地覆盖空间形态指标进行预处理,筛选出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的土地覆盖空间形态指标;通过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个筛选出的土地覆盖空间形态指标对碳排放的时空驱动效应,从而制定土地覆盖空间形态优化方案,以实现城市CO2的减排。本发明可以实现城市CO2排放的精准调控,同时降低了计算成本,普适性强,可以助力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65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69273.3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8 , G06N3/042 , G06Q50/26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气象模型及图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城市湿度预测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域的所在位置,并设置大尺度的气象模型网格;利用气象模型、研究区域的不同气象场再分析数据、研究区域的气象站相对湿度监测数据,构建气象数据库;基于构建好的气象数据库,利用训练并优化后的图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研究区域的气象参数,形成气象边界条件;基于获得的气象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获取研究区域的高分辨率城市相对湿度数据,并进行数据精度验证。本发明解决了获取城市区域相对湿度时边界条件获取困难、气象模型计算时间长、高分辨率数据模拟结果精度低等难题,旨在为未来城市气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以及碳排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43222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1280976.0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室内湿源信息的HVAC在线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两侧墙壁中部的送风单元、设置在建筑顶部区域的空调机组、设置在墙壁底部位置的回风单元和设置在目标区域的监测单元,送风单元和回风单元均与空调机组连接,监测单元通过传感器监测目标区域的相对湿度,监测单元通过无线传输装置来发送实时信号从而对HVAC系统进行调控。本发明可根据室内湿源分布实时响应数据,实现室内湿度分布结果快速预测,最终实现HVAC系统智能化控制室内湿度,解决了室内湿度无法基于传感器监测数据实现准确、智能化调控等难题,营造更加健康、舒适和节能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43223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281119.2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4F1/00 , F24F13/02 , F24F13/06 , F24F11/89 , F24F11/63 , F24F11/74 , F24F110/70 , F24F110/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有限传感器的智能化通风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送风单元、空调机组和回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设置在建筑一侧墙壁中部,所述送风单元包括条缝型送风口和设置在送风口一侧的送风管道,所述空调机组设置在建筑顶层区域,所述回风单元设置在建筑底部且靠近墙壁区域,所述回风单元包括条缝型回风口和设置于回风口一侧的回风管道,所述空调机组分别连接送风单元与回风单元实现室内空气循环。本发明可根据有限位置的传感器监测数据,实现全局污染物浓度分布快速预测,最终实现通风系统智能化监控,解决传统通风系统无法基于传感器监测数据获取全局环境参数实现准确、快速调控等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2840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97964.9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4F7/08 , F24F11/64 , F24F11/77 , F24F11/79 , F24F13/02 , F24F13/14 , F24F13/28 , F24F110/70 , F24F110/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该智能化导流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一侧墙壁上端的送风单元、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端的监测单元和与监测单元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送风单元包括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腔体、设置在送风单元敞口位置且初始位置呈水平布置方式的可变式导流板、设置在送风单元一侧墙壁外部的送风管道和设置在送风管道一侧端部的空调机组;检测单元包括CO2和PM2.5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旋转式铰接单元、设置在可变式导流板1后端的变换控制器和风机组件的流量控制器。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机械通风系统无法自适应室内环境参数实时变化需求且采用恒定送风参数导致通风能耗过大等难题,营造安全、健康且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339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06837.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T17/05 , G06V20/17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三维空间参数捕集及快速建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为远程操控搭载红外成像高清相机的无人飞行器对目标城市全局空间进行航拍,获取城市精细化航拍图;对城市精细化航拍图进行处理,得到城市三维空间参数;利用聚类算法对城市密度数据和城市高度数据进行归类,得到聚类结果;基于聚类结果对城市精细化航拍图像进行深度识别,实现城市复杂几何形态低维化处理,得到城市平均几何形态高度;基于聚类结果和城市平均几何形态高度快速构建城市三维空间几何模型;对目标城市的城市物理环境高分辨率分布结果进行预测并展示。本发明适用于任意规模城市的三维空间几何模型快速构建以及物理环境快速仿真,具有普适性,对降低城市物理环境仿真成本、实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25201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35233.2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热环境三维图像快速预测、图显装置及方法,包括360°旋转摄像头、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图像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器。360°旋转摄像头负责拍摄道路的实时车辆情况画面;图像采集模块负责对实时车辆情况画面进行车辆计数;温度传感器负责采集道路周边的实时空气温度;风速传感器负责采集道路周边的实时风速;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道路的实时高分辨率交通热环境动态图像,并判定平均温度高低;显示器负责显示实时高分辨率交通热环境动态图像,或同时提示“高温预警”。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技术受监测设备数量和使用成本限制的难题,可以适用于任意道路交通热环境三维图像的预测及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18703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76382.8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固废基地质聚合物的辐射冷却涂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将废弃混凝土与粉煤灰破碎研磨,得到固废原料;将得到的所述固废原料置于烧杯中,依次加入水、碱激发剂、功能填料以及表面活性剂后混合搅拌,得到辐射冷却浆料;将得到的所述辐射冷却浆料用高压喷枪喷涂在标准板上,养护固化后得到辐射冷却涂层。本发明利用具有较强碱激发胶凝活性的粉煤灰和废弃混凝土耦合制备地质聚合物基新型辐射冷却涂层,不仅有望应用于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升级,实现建筑节能降碳的目标,并且还能充分发挥废弃混凝土和粉煤灰的资源属性,推动固废的低碳化、生态化、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154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748472.0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337 , G06Q10/04 , G06N3/045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知城市大气污染区域分布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该评价方法的感知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城市气象监测站、遥感卫星;根据上述感知系统硬件部分提供的数据,构建基于有限监测站的多源融合数据库。多源融合数据库包含污染物指标、环境要素指标和交通要素指标。步骤(2):基于城市环境要素指标和交通要素指标的城市区域聚类监测方法。步骤(3):利用上述步骤(2)监测站点特征聚类,验证城市环境要素和交通要素与空气污染的关联机制。步骤(4):数据库的机器学习和预测,评价城市大气污染的区域分布特征。本发明可根据有限的城市环境监测站数据(污染物浓度),实现城市全尺度污染物区域分布快速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