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9816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02081.2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A61K36/9062 , A61P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高良姜的超临界萃取物;和治疗有效量的蒲公英的乙醇提取物和吴茱萸的乙醇提取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高良姜的超临界萃取物8~15份、蒲公英的乙醇提取物5~9份、吴茱萸的乙醇提取物3~7份。本发明的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经过动物临床研究,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配方简单,为有效治疗胃溃疡提供了新的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3570662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81128.7
申请日:2013-11-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D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芦丁的制备方法,以芦丁粗品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热溶解、热过滤,将滤液以大孔树脂/聚酰胺、大孔树脂/微晶纤维素或微晶纤维素/聚酰胺为混合填料进行色谱柱分离得到高纯芦丁,经HPLC测定其纯度最高可达98%以上,产量可达千克量级。本发明工艺稳定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618386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66242.1
申请日:2012-03-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11B9/02 , A61K36/185 , A61K8/97 , A61P31/04 , A61P31/10 , A61P39/06 , A23L3/34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 Y02A50/475 , Y02A50/4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菊叶香藜挥发油在抑菌/杀菌和抗氧化产品中的应用。菊叶香藜挥发油可通过水蒸气蒸馏或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获得,其主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进行了鉴定。菊叶香藜挥发油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沙门氏属、志贺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等细菌以及念珠菌属、隐球菌属、青霉素、曲霉属、毛霉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等真菌具有明显的杀灭或抑制功能。DPPH法证明菊叶香藜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菊叶香藜挥发油可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用于制备相关的抑菌/杀菌和抗氧化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741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66441.2
申请日:2012-03-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乳白香青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及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乳白香青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首次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其中的57个成分,占全部精油的94%以上。采用牛津杯法对该挥发油的抑菌杀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挥发油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沙门氏属、志贺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等细菌以及念珠菌属、隐球菌属、青霉素、曲霉属、毛霉属、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等真菌具有明显的杀灭或抑制功能。DPPH法测定发现该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鉴于该挥发油的良好的活性,其可以在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73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42482.X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C50/36 , C07C46/10 , A61P35/00 , A61K3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抗肿瘤成分Rubiaxylm B及其应用,抗肿瘤成分Rubiaxylm B的分子式为C22H10O5,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本发明的化合物经多种现代光谱分析后,确定了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一种新的蒽醌类化合物。本发明的Rubiaxylm B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将该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与适宜的赋形剂相结合,可制成各种药物制剂,用于抑制乳腺癌细胞活性以及治疗乳腺癌,因此本发明的Rubiaxylm B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67766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1341447.6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D401/14 , A61P1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鹅肌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鹅肌肽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D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临床应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本发明的化合物结构新颖,合成方法简单绿色,原料价格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567766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1447.6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D401/14 , A61P1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鹅肌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鹅肌肽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本发明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D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临床应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本发明的化合物结构新颖,合成方法简单绿色,原料价格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49206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67388.8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7C45/63 , C07C201/12 , C07C221/00 , C07C315/04 , C07D333/22 , C07D307/46 , C07B39/00 , C07C49/80 , C07C49/84 , C07C49/235 , C07C49/217 , C07C49/255 , C07C205/45 , C07C225/22 , C07C31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氯代芳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化学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芳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芳乙酮类化合物,并与催化量的I2、化学计量的DMSO和HCl混合,控制反应温度为80℃,最终制得相应的α氯代芳乙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与传统乙酰基碳的C(sp3)‑H氯代反应相比,本发明具备对双键、三键和富电芳环的反应惰性,拓展了底物范围。还可以通过HCl的投料量来控制氯代反应的程度,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此外该方法在试剂和操作上均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体现出明显的化学合成手段上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627156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1597679.1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贝壳杉烯酸提取分离的方法,该方法以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的新鲜球茎为原料,经过自然阴干、粉碎、超临界CO2萃取以乙酸乙酯为夹带剂,继以分子蒸馏和重结晶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具有抗肿瘤潜力的贝壳杉烷型二萜‑贝壳杉烯酸。本发明采用植物慈姑可以广泛种植,价格低廉,为从天然植物中分离贝壳杉烯酸提供了新方法途径;本发明采用方法流程简单、易操作,产率高,纯度高达99.0%,不使用有毒有害溶剂,环境污染程度低,适用于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2715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97679.1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贝壳杉烯酸提取分离的方法,该方法以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的新鲜球茎为原料,经过自然阴干、粉碎、超临界CO2萃取以乙酸乙酯为夹带剂,继以分子蒸馏和重结晶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具有抗肿瘤潜力的贝壳杉烷型二萜‑贝壳杉烯酸。本发明采用植物慈姑可以广泛种植,价格低廉,为从天然植物中分离贝壳杉烯酸提供了新方法途径;本发明采用方法流程简单、易操作,产率高,纯度高达99.0%,不使用有毒有害溶剂,环境污染程度低,适用于工业化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