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0122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26035.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垣明 , 黄永忠 , 李权 , 唐昌兵 , 邱玺 , 余红星 , 柴晓明 , 李文杰 , 路怀玉 , 高士鑫 , 辛勇 , 赵波 , 何晓强 , 张宏亮 , 曾畅 , 刘振海 , 马超 , 齐飞鹏 , 王严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基弥散微封装燃料的堆芯结构,包括约束容器、包壳和燃料元件,所述燃料元件采用一个或多个拼接的弥散微封装燃料,所述弥散微封装燃料包括基体,所述基体采用石墨基,基体内弥散燃料颗粒,基体上还开设有多个冷却剂孔;所述包壳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约束容器的底部和顶部连接,包壳和约束容器连接作为堆芯结构的骨架;包壳内部用于插入热管或流通冷却剂;一个或多个拼接的弥散微封装燃料容纳在约束容器内,且包壳贯穿一个或几个拼接弥散微封装燃料的冷却剂孔。本发明利于简化堆芯结构,降低装配难度,降低燃料运行温度、提高燃料结构稳定性,且能够同时满足多种反应堆需求的多用途核燃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1414582.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06 , G21C13/032 , G21C15/06 , G21C15/14 , G21C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六棱柱包壳的热管反应堆燃料元件的堆芯结构,包括:燃料元件1、热管2、限位基体3、筒体容器4及堆芯上栅板5;其中所述燃料元件1和热管2呈蜂窝型排布设置于筒体容器4内部,所述燃料元件1和热管2的排列组合与筒体容器4内壁之间设有限位基体3,所述堆芯上栅板5设于筒体容器4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71401.4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压水堆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降低燃料棒位损伤和压力损失的单金属定位格架,为方形栅元结构,由两组条带相互垂直插配构成,每个栅元相对方向上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弹簧和刚凸;所述弹簧为由栅元条带直接冲压突出条带表面形成的拱形结构,且所述弹簧沿燃料棒轴向布置。本发明通过沿格架栅元纵向布置弹簧,且弹簧从条带壁面直接冲压成型,格架整体为单金属结构,相对于双金属格架,减少了镍基弹簧材料,能够降低对热中子的吸收,提高燃料组件的中子经济性,同时弹簧直接冲压成型,简化了制造工艺。弹簧沿轴向布置,燃料棒组装过程中具有连续导向作用,能够降低对棒表面的划伤。
-
公开(公告)号:CN113362973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625984.2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抗磨蚀性能并减小阻力的格架弹簧及定位格架,本发明的格架弹簧包括弹性件,还包括在所述弹性件上设置的刚性件,所述刚性件与燃料棒接触且所述刚性件与所述燃料棒形成面接触。本发明的弹簧采用弹性件与刚性件的叠加设计,刚性件与燃料棒为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抗磨蚀性能得到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990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63201.7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5/02 , G21C5/06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反应堆固态堆芯结构,包括设置有安装通孔的堆芯本体,以及插入且贯穿安装通孔的柱体,柱体外壁面周向设置有外螺纹,安装通孔内壁面周向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将柱体可拆卸的固定于安装通孔内,柱体为燃料棒或热管,柱体外壁面与安装通孔内壁面之间填充有石墨烯粉。本发明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固定连接结构,传热导热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小型热管反应堆固态堆芯结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36297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25984.2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抗磨蚀性能并减小阻力的格架弹簧及定位格架,本发明的格架弹簧包括弹性件,还包括在所述弹性件上设置的刚性件,所述刚性件与燃料棒接触且所述刚性件与所述燃料棒形成面接触。本发明的弹簧采用弹性件与刚性件的叠加设计,刚性件与燃料棒为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抗磨蚀性能得到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54048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07150.X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Y形弹簧的单金属结构格架,所述单金属结构格架包括若干条带A和若干条带B,条带A和条带B的一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弹簧,条带A和条带B的另一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刚凸,条带A和条带B上在竖直方向上均设置有若干装配槽,设置在条带A上的装配槽与设置在条带B上的装配槽的开口方向相反,若干条带A和若干条带B通过装配槽相互配插形成正方形栅元阵列,在正方形栅元阵列中,正方形栅元阵列包括若干正方形栅元,每个正方形栅元包括2个弹簧和4个刚凸,弹簧由两个背对的Y形结构通过冲压形成,弹簧和刚凸与燃料棒接触的面为平面。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单金属格架不能有效缓解格架与燃料棒间磨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7691.6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权 , 柴晓明 , 王金雨 , 张卓华 , 黄永忠 , 李文杰 , 李垣明 , 张宏亮 , 何晓强 , 曾畅 , 彭诗念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段振刚 , 余红星 , 杨洪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燃料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慢化能力的双包壳燃料元件,包括:上端塞、气腔弹簧A、内包壳、气腔弹簧B、外包壳、若干个芯块A、若干个芯块B和下端塞;内包壳内部下端堆叠若干个芯块A,芯块A上部设置内包壳裂变气体气腔;内包壳裂变气体气腔一端通过气腔弹簧A与芯块A阻隔,内包壳裂变气体气腔的另一端也设置有气腔弹簧A;内包壳的外壁套有外包壳;内包壳外壁与外包壳内壁之间由下至上堆叠放置若干个芯块B;芯块B上部设置气腔弹簧B;上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顶部定位连接;下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底部焊接连接;芯块A和芯块B的材料按裂变材料-慢化材料或慢化材料-裂变材料形式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3068.X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下管座及核燃料组件,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包括点阵支撑机构,所述点阵支撑机构包括点阵连接层以及镂空栅格;所述点阵连接层包括至少两个相连接的点阵单体,至少两个所述点阵单体平行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点阵单体的端部齐平;所述点阵单体呈多面体镂空结构,且所述点阵单体的两端均与对应的所述镂空栅格相连,能够满足支撑强度要求的同时,便于冷却介质流通。下管座包括下管座本体、管筒以及前述的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核燃料组件包括若干燃料元件、连接组件、上管座、控制棒导向管和定位格架,还包括前述的多层结构下管座支撑结构或前述的核燃料组件下管座。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1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3067.5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燃料组件上管座连接板及上管座,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体,连接板体包括:中部构体,中部构体位于连接板体的中部区域,中部构体贯穿设有多个第一过水孔;多个角部构体,各角部构体连接于中部构体对应的角部,角部构体贯穿设有多个第二过水孔;多个侧边构体,各侧边构体位于对应的两相邻的角部构体之间,侧边构体与对应的角部构体和中部构体对应的侧边相连,侧边构体贯穿设有多个第三过水孔;其中,多个第二过水孔在角部构体内的分布密度大于多个第一过水孔在中部构体内的分布密度,且小于多个第三过水孔在侧边构体内的分布密度,能够使得连接板不同区域的强度与受力大小匹配。上管座包括前述的连接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