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7667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0766078.2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岸带砂质岸坡生态固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滨岸带砂质岸坡的坡面上挖设间距均匀的多个扦插坑穴,且多个扦插坑穴成列排设,并于多个扦插坑穴内分别置入扦插钵以备后续操作使用;沿成列排设的多个扦插坑穴的上端开口铺设多个秸秆束捆;将多个活体柳枝段贯穿多个秸秆束捆后一一对应扦插入多个扦插坑穴内;在多个秸秆束捆之间的裸露的坡面上均匀挖设多个播种坑穴,在多个播种坑穴内底部铺设秸秆碎絮、在秸秆碎絮的上方播种抗旱草种。本发明方法通过秸秆束捆截蓄水土、多个活体柳枝段扩繁为灌木层及抗旱草种形成草本层相结合方式,快速高效地构建滨岸带沙质岸坡内的网状交织根系环境,“三位一体”地达到生态固护岸坡的目的。

    一种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508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10787.X

    申请日:2019-0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生物质放入坩埚中,压实,并用锡箔纸包裹坩埚,加盖后将坩埚置于箱式马弗炉中;S2开启升温模式,以5-10℃/min的升温速率将温度升温至第一预定温度,并恒温维持第一预定温度1-2h,使锡箔纸内的生物质均匀受热;S3继续启动升温模式,以升温速率Q将第一预定温度升至第二预定温度,并恒温维持第二预定温度0.5~4h,使锡箔纸内的生物质充分炭化成为生物质炭;S4马弗炉温度降至200℃以下,取出锡箔纸包裹的生物质炭在干燥环境中冷却至室温。通过选用生物质原料、控制热解时间、热解温度和升温速率,生产出具有良好疏水性、方向性和更大比表面积的生物质炭,具有良好的去除无机、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雷氏七鳃鳗生境构建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7793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75865.X

    申请日:2018-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氏七鳃鳗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定当前存活至少一条雷氏七鳃鳗的河段作为生境构建河段;在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沿第一河岸带构建成河岸植被群落;在河岸植被群落和底栖动物躲避装置之间的缓流浅水水域的水面设置多个固定式鳅科鱼类栖息装置;同时在缓流浅水水域的河床上分区域投放天然卵石形成多个卵石斑块;以及在生境构建河段的中下游的缓流深水水域间隔开成排设置多个树根鱼巢。本发明方法充分地利用了河流的水质及地貌特点,借助人工措施,快速扩大雷氏七鳃鳗的栖息地面积和种群数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它鱼类及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

    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04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75652.7

    申请日:2018-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E02B3/00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选定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沿第一河岸带的延伸方向构筑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并在两两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靠近第一河岸带水域呈多个斑块式移栽香蒲和/或菖蒲,构建成水生植物群落;在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后的缓流水域的水面上间隔开设置多个苔草木方,在河床上铺设多个卵石斑块;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上投放土著底栖软体动物。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河流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提高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5329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1083138.7

    申请日:2018-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包括:成体越冬场;成体产卵育幼场和幼体避难场;成体觅食场以及幼体成体迁移通道,其连接成体越冬场、低洼水坑或池塘和所述成体觅食场,以上各场地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野生东北林蛙产卵成功率、蛙卵孵化率、幼蛙成活率等,同时营造出有利于东北林蛙觅食、避害以及越冬休眠的小生境,不仅有助于野生东北林蛙数量的增加和恢复,还有利于改善天然河流溪沟及其岸坡的自然环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的构建方法,为成功构建开放式栖息生境提供技术参考。

    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48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18691.0

    申请日:2019-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8月在寒区河流沙洲上异位移栽成行1龄以上的柳树;且成行柳树的成行方向与寒区河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寒区河流沙洲四面环水,长度不小于50m,寒区河流沙洲的边沿与其临近的寒区河流的河岸距离小于20m;在柳树之间斑块式异位移栽水蒿、东方藨草、小叶章和长芒稗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草本植物种群。本发明方法通过沙洲地形空间的塑造及植物的配置来营造多种生境系统,达到提高河流生境多样性的目的。

    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60453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175652.7

    申请日:2018-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流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步选定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上游,沿第一河岸带的延伸方向构筑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并在两两多孔隙堆石堰坝之间的靠近第一河岸带水域呈多个斑块式移栽香蒲和/或菖蒲,构建成水生植物群落;在多个多孔隙堆石堰坝之后的缓流水域的水面上间隔开设置多个苔草木方,在河床上铺设多个卵石斑块;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下游河面上间隔开铺设多个高度可调控的河流底栖动物躲避装置;在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上投放土著底栖软体动物。本发明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河流底栖动物的生境质量,进而提高底栖动物生境构建河段的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

    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532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83138.7

    申请日:2018-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包括:成体越冬场;成体产卵育幼场和幼体避难场;成体觅食场以及幼体成体迁移通道,其连接成体越冬场、低洼水坑或池塘和所述成体觅食场,以上各场地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野生东北林蛙产卵成功率、蛙卵孵化率、幼蛙成活率等,同时营造出有利于东北林蛙觅食、避害以及越冬休眠的小生境,不仅有助于野生东北林蛙数量的增加和恢复,还有利于改善天然河流溪沟及其岸坡的自然环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的构建方法,为成功构建开放式栖息生境提供技术参考。

    长度可自调式鱼类放流槽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64264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312912.0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自调式鱼类放流槽,包括:放流槽本体为一可伸缩的长条形槽体,在放流槽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一弧形的放流槽;放流槽本体包括多个分槽体,其中,任一个分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U形套接筒,多个分槽体通过其内的U形套接筒依次套设,以使得多个分槽体的U形套接筒的内侧U形侧壁相互拼接成放流槽;以及伸缩推杆,其一端设置在放流槽本体的最外侧的第一分槽体的底部,伸缩推杆的每一级推杆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分槽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设置。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放流水域的堤坝的长度和地势的不同,调整放流槽的长度,以满足多水域鱼类放流的需要;并且由于放流槽的长度可以调节,也极大的提高其运输的便利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