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50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08245.6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7 , G06Q50/26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资源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染源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集成及预处理;步骤二,水循环作用机制:计算每个单元格内的水循环动态,测算得到水循环作用下污染物运移模型;步骤三,多对象链接与多要素耦合:引入物理、化学和生物数据至每个单元格测算中;步骤四,多过程反馈机制构建:根据水文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动态调整模型的参数和计算过程,动态调整参数的变化;步骤五,污染源防控:利用模型模拟结果和实地观测数据,识别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本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精准定位与识别、动态调整与适应和多要素综合考虑,能够提高防控效率以及精准地识别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51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503654.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挡坝构建;步骤二,砂土基质改良;步骤三,废弃采砂场修复区分区;步骤四,先锋植物种(东方藨草)及其群落构建;步骤五,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步骤六,灌木(柳树)移栽:移栽东方藨草50~60日后,在未移栽草本植物的剩余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1龄以上柳树;步骤七,东方藨草匍匐茎引育。本发明提供的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改良废弃采砂场砂质土壤,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物栖息生境,提高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同时过滤地表径流,吸收养分,改善河流水质的寒区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63275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07191.0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贝壳鱼礁,包括:主体Ⅰ为一锥状体,主体Ⅰ包括基座Ⅰ;根支撑杆Ⅰ;多根缆绳和多根分支绳;主体Ⅱ包括基座Ⅱ;多根支撑杆Ⅱ;支撑台;容置槽;盖体;海草种植在容置槽内的海底基质中;以及多个网笼,任一网笼内填充贝类。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贝壳鱼礁的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人工贝壳鱼礁,能够营造异质性栖息环境,为藻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提供适宜的附着、生长和繁殖场所,提高河口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通,并且还可进一步提高海草覆盖率,有效改善河口带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980484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0018691.0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8月在寒区河流沙洲上异位移栽成行1龄以上的柳树;且成行柳树的成行方向与寒区河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寒区河流沙洲四面环水,长度不小于50m,寒区河流沙洲的边沿与其临近的寒区河流的河岸距离小于20m;在柳树之间斑块式异位移栽水蒿、东方藨草、小叶章和长芒稗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草本植物种群。本发明方法通过沙洲地形空间的塑造及植物的配置来营造多种生境系统,达到提高河流生境多样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07599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320218.8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B03B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叶藻生殖枝集中采集后置于天然海区浮框内并没入海水中暂贮一定时间;将天然海区浮框取出后移至除杂桶中并注入天然海水后去除杂质;依次向除杂桶中放入密度逐渐升高的分选液,并采用除杂筐依次自密度逐渐升高的分选液中分离成熟度不同的大叶藻种子。本发明方法基于密度差异对成熟度不同的大叶藻种子进行分选和收集,分选效率高,所收集种子的成熟度相近且无石块等杂质,适于机械化播种,可为大规模恢复大叶藻海草场提供支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装置,该装置可有效提高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07599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320218.8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B03B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大叶藻生殖枝集中采集后置于天然海区浮框内并没入海水中暂贮一定时间;将天然海区浮框取出后移至除杂桶中并注入天然海水后去除杂质;依次向除杂桶中放入密度逐渐升高的分选液,并采用除杂筐依次自密度逐渐升高的分选液中分离成熟度不同的大叶藻种子。本发明方法基于密度差异对成熟度不同的大叶藻种子进行分选和收集,分选效率高,所收集种子的成熟度相近且无石块等杂质,适于机械化播种,可为大规模恢复大叶藻海草场提供支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装置,该装置可有效提高成熟大叶藻种子分选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4484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365061.3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安徽科清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格化精准清淤方法,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领域;清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水体地形划分清淤网格并确定坐标位置;步骤二、自动入位且进行对应清淤网格内的水下测量;步骤三、逐个清淤网格移动进行清淤作业;步骤四、根据步骤二中的测量结果对每个清淤网格内淤泥是否清理完成进行判定;步骤五、调理和脱水处理;步骤六、清水回流;通过在抽泥组件中设置采泥罩,利用采泥罩与底部板土形成独立空间,在独立空间内扰动淤泥并抽吸,大大提高淤泥抽吸上岸的含固率,从而可以直接进行调理和脱水处理,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淀池选址难且成本高的问题,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扰动淤泥时的水体污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75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03654.0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挡坝构建;步骤二,砂土基质改良;步骤三,废弃采砂场修复区分区;步骤四,先锋植物种(东方藨草)及其群落构建;步骤五,草本植物群落构建;步骤六,灌木(柳树)移栽:移栽东方藨草50~60日后,在未移栽草本植物的剩余多个栽植穴坑中斑块式异位移栽1龄以上柳树;步骤七,东方藨草匍匐茎引育。本发明提供的寒区河岸带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改良废弃采砂场砂质土壤,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物栖息生境,提高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同时过滤地表径流,吸收养分,改善河流水质的寒区废弃采砂场基质改良及其生态修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80484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018691.0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河流沙洲湿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4-8月在寒区河流沙洲上异位移栽成行1龄以上的柳树;且成行柳树的成行方向与寒区河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寒区河流沙洲四面环水,长度不小于50m,寒区河流沙洲的边沿与其临近的寒区河流的河岸距离小于20m;在柳树之间斑块式异位移栽水蒿、东方藨草、小叶章和长芒稗中的至少两种以形成草本植物种群。本发明方法通过沙洲地形空间的塑造及植物的配置来营造多种生境系统,达到提高河流生境多样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464264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810312912.0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度可自调式鱼类放流槽,包括:放流槽本体为一可伸缩的长条形槽体,在放流槽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形成一弧形的放流槽;放流槽本体包括多个分槽体,其中,任一个分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一端开口的U形套接筒,多个分槽体通过其内的U形套接筒依次套设,以使得多个分槽体的U形套接筒的内侧U形侧壁相互拼接成放流槽;以及伸缩推杆,其一端设置在放流槽本体的最外侧的第一分槽体的底部,伸缩推杆的每一级推杆的另一端依次与多个分槽体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设置。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放流水域的堤坝的长度和地势的不同,调整放流槽的长度,以满足多水域鱼类放流的需要;并且由于放流槽的长度可以调节,也极大的提高其运输的便利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