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942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066404.0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终端能量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所述无线终端能量路由器包括:光伏接口、交流并网接口、直流母线和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所述直流母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光伏接口与光伏模块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交流并网接口与电网连接;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一端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各用户负载通过所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另一端接入所述无线终端能量路由器,并由所述光伏模块和/或所述电网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为所述用户的负载进行供电。本发明考虑到了负载的功率和电压等级存在差异,对负载进行无线电能传输,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由于采用有线电能传输方式引起的事故,极大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4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89545.2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移动能源保障管理装置、方法及车辆,装置中控制器根据当前应急供电场景下所述装置的工作模式,确定进行应急供电的电源;若所述电源为所述内部储能或外部的分布式电源,则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汇流到所述直流母线,再由所述逆变器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所述隔离变压器将所述交流电进行升压,通过所述交流母线将升压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出至外部的负载;若所述电源为外部的交流电源,则将所述电源输出的交流电通过所述隔离变压器进行升压,通过所述交流母线将升压后的所述交流电输出至外部的负载。本发明的分布式移动能源保障管理装置可以实现不间断保供电工作,更好适应多样的应急供电场景,从而灵活快速地恢复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94496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77353.6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智能设备状态判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循环发送周期向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发送脉搏信息包;基于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回复的脉搏信息包结合脉搏信息包周期得到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的状态;其中,所述脉搏信息包包括: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ID号和发送脉搏信息包的时间。本发明具有简洁和高效的有点,提高了网络运行效率,并且节省了储存空间,能够更好适应快速需求响应的应用场景,通过脉搏信息包接收与发送的时间差替代监听的计时器提高了实时监测的效率,从而能更好地实现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的即插即用离线注销机制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478457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0302921.8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低压直流领域的直流插座,包括: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包括绝缘壳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导电夹头、操作机构和开关;所述导电夹头与所述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的一端与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夹头连接;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操作机构上;所述操作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开关的闭合状态;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导电夹头相对应的绝缘插孔;所述插头穿过所述绝缘插孔与所述导电夹头连接。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低压直流领域的直流插座,可以方便接入直流家用电器设备,在拔出前可靠熄灭直流电弧,保证用户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6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4797.1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穆易 , 沙广林 , 吴云召 , 段青 , 盛万兴 , 刘璐 , 张姚 , 张伟超 , 马春艳 , 高健 , 蔺海丽 , 王昊晴 , 赵彩虹 , 刘宁 , 冯德志 , 李运硕 , 李佳 , 史雪锋 , 张琳 , 许媛媛 , 王素敏
IPC: H02J3/38 , H02J3/32 , H02J3/28 , H02J15/00 , H02J9/06 , H01M8/04014 , H01M8/04029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氢能供电保障系统及方法,包括:燃料电池系统、储氢供氢装置、储能电池、电力输出模块和控制与管理模块;所述储氢供氢装置、燃料电池系统、电力输出模块和储能电池依次连接,储能电池和控制与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力输出模块还与外部负载连接;所述燃料电池系统用于,给移动式一体化氢能供电保障系统提供所需电能;所述控制与管理模块用于监测在无市电时外界市电是否上线和在外界市电在线时,检测市电接口,确认市电是否中断,控制电力输出模块依据当前状态转换工作模式;面向多种应急场景的移动式一体化氢能供电保障系统可实现“削峰填谷+保电+应急+备用+智能充售+移动救援+柔性互联”的多重应用一体化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01933.6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及控制方法,包括:直流母线模块、低压交流母线模块和电能路由器;所述直流母线模块与所述电能路由器连接;所述低压交流母线模块与所述电能路由器连接;所述电能路由器与交直流混合微网外部的高压交流电网连接;所述低压交流母线模块,用于在并网模式或孤岛模式时,通过所述电能路由器和所述高压交流电网维持低压交流母线模块的电压和频率平衡;所述直流母线模块,用于在并网模式或孤岛模式时,进行电压自控制,当从并网模式切换到孤岛模式,进行缺额功率的平抑,本发明通过交直流混合微网实现了交直流的混合供电,满足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负荷需求,具备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7432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31500.0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李佳 , 段祥骏 , 李运硕 , 冯德志 , 许媛媛 , 张琳 , 段青 , 沙广林 , 史雪锋 , 高健 , 马春艳 , 赵彩虹 , 张姚 , 吴云召 , 王昊晴 , 刘宁 , 穆易 , 蔺海丽 , 王素敏 , 李鹏华 , 孟海磊 , 董啸 , 任敬飞
IPC: G06V40/10 , G06V40/2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K9/62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工程现场人员安全行为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获取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待检测图片;基于安全管控模型,采用双通道对角滑窗检测方法对所述待检测图片进行检测,得到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类型;所述安全管控模型,是基于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的安全管控合规的以及安全管控缺陷的历史图片训练的;本发明通过安全管控模型对图像进行检测,实现了对人体的检测跟踪,可进一步进行安全类型的判断,有效地提高了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识别的针对性,为配网工程现场安全实时监管提供了可能。本发明基于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对配网工程现场人员作业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可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9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576061.9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昊晴 , 盛万兴 , 段青 , 赵彩虹 , 刘宁 , 孟晓丽 , 沙广林 , 马春艳 , 张姚 , 吴云召 , 刘璐 , 张伟超 , 李佳 , 高健 , 蔺海丽 , 冯德志 , 李运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电网络评估和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供电网络拓扑结构优化方法及装置,包括:求解预先构建的第一优化模型,获取供电网络拓扑结构中各节点间的最优连通情况;利用所述各节点间的最优连通情况调节供电网络拓扑结构中各节点间的连通情况;求解预先构建的第二优化模型,获取供电网络拓扑结构的最优潮流参数;利用所述最优潮流参数调节供电网络拓扑结构的潮流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进而优化调节供电网络拓扑结构,能够使供电网络拓扑结构可靠性提高3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16550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898415.0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 , H04L41/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能量路由器的能源互联网网络架构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虚拟能量路由器:通过采集能源互联网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分析系统行为,实现能源互联网能量与信息协同优化、智能管理与能量转化;物理能量路由器:物理能量路由器将测量的能源互联网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传送给虚拟能量路由器,由虚拟能量路由器做出最优决断;分布式发电子系统:通过物理能量路由器形成互联网络,通过物理能量路由器与大电网连接。本发明顶层虚拟能量路由器和物理能量路由器可实现发电设备和用户终端双向通信和功率调配,还可实现双向能量智能调控,实现能源单元的即插即用功能,提升能源泛在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77265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47747.9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沙广林 , 吴云召 , 段青 , 盛万兴 , 刘璐 , 张姚 , 张伟超 , 马春艳 , 穆易 , 高健 , 蔺海丽 , 王昊晴 , 赵彩虹 , 刘宁 , 冯德志 , 李运硕 , 李佳 , 史雪锋 , 张琳 , 许媛媛 , 王素敏
IPC: C01B32/05 , C01B32/1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碳材复合树脂微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碳纳米管、石墨烯、十二烷基硫酸钠、液体石蜡混合,球磨得分散静置后,于其中加入甲阶酚醛树脂,常温下搅拌并加热反应成型后加入一水合柠檬酸,恒温反应后滤出微球颗粒,经热水反复洗涤后置于烘箱中烘干得复合树脂微球前驱体。将复合树脂微球前驱体置于推板炉中,在氮气氛保护下加热保温得到纳米碳材复合树脂硬碳微球。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均匀分散于树脂球内,生成内包覆型树脂球有效地避免了复合碳材料的团聚,获得了纳米碳材复合树脂微球前驱体。制得的硬碳微球功能性材料,硬碳球径可控,形貌较好,粒径分布较窄,产率较高,容量可达400mAh/g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