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589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77137.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内波影响深海采矿系统的消波装置及方法,包括固定装置和柔性装置;当受到海洋内波冲击时,内波首先到达柔性装置的缓冲网,缓冲网能阻挡快速前进的内波、消耗内波的能量,并改变内波的前进速度,实现一重消波作用;接着水流通过柔性装置的各个消波浮球的空隙时立刻产生涡流,变成无序方向的乱流,并与各个消波浮球相互作用缓冲内波,进而实现二重消波作用;最后柔性装置的各个V字形弹性片将内波的流层阻断、消耗内波能量,使得上升的水流无法上升、下降的水流无法下降,阻挡快速前进的内波,改变内波的频率,降低内波的波峰从而再次消解内波的冲击力,通过三重消波作用完成消除海洋内波过程,实现对水下输送管道的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5954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22055.5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N3/0464 , G06N3/082 , G06F1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煤矿微震事件智能识别方法,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微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固有模态函数分量,计算后获得剩余分量,重复多次获取多个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和剩余分量,重新组合获得分解后原始信号;并从该信号中获得峰值因子、裕度因子、脉冲因子、峭度、偏度和波形因子;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微震识别模型,以上述六个特征作为微震事件的分类依据;经过训练及准确率测试后,建立微震识别模型,后续以该模型对采集的微震数据进行识别;本发明在完成模型训练后,在识别过程中仅需将每次采集的微震数据处理获得六个特征,并将六个特征输入模型即能自动实现对微震事件的识别,且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60714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85812.9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海底柔性观测装置布放的套管系统及方法,包括贯入配重及止位、圆柱套管、锥形钻头配重及释放三个部分。贯入配重及止位部分包括配重块、导位孔、止位圆盘,其中配重块的作用为提供贯入压力,导位孔方便牵引线通过和固定脱落配重,止位圆盘防止贯入压力太大将整体结构埋入海床。锥形配重包括两侧的缺口和两个固定架,缺口的功能是方便与套管连接不发生转动,两个固定架分别用于固定牵引线和观测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不借助钻机钻孔而通过重力贯入将存放在套管内的观测装置布放到海底,来柔性观测装置的布放,克服柔性观测装置布放过程工序复杂成本高的难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02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94903.1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孤立波波‑波相互作用的多功能环形水槽装置,包括环形水槽、分支水槽、造波系统、渗流系统和支架系统。环形水槽和分支水槽二者通过齿轮链接,可自由调节二者之间的夹角。造波系统包括伺服电机、拍板与机械臂;渗流系统包括亚克力材料的量筒和土槽组成。可通过控制实验装置,模拟孤立波发生波‑波相互作用,并设定发生强相互作用(Mach效应)的条件,模拟内波及其相互作用和渗流对沉积物再悬浮的影响,并观测实验结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通过两套独立的造波系统,来实现不同孤立波发生波‑波相互作用,以及海床渗流和内波影响下沉积物再悬浮,克服直形水槽占用空间大、操作复杂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2134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0701698.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岸线智能识别方法,分别以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多分辨分析、语义分割等四种改进的方法作为岸线识别的具体方法。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人工对岸线进行标记,将标记好的数据进行重组,形成新的遥感数据集,并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四种改进的方法分别建立4个岸线识别模型,选择任意两种、三种和四种方法重新组合得到11种新方法,以融合后的11种新方法作为岸线识别的具体方法,再次建立11个岸线识别模型,共得到15个模型。经过训练和测试后,基于改进的潮沟原理进行潮位校正,并计算准确率,选择准确率最高的模型用于岸线识别。本发明可获得准确率最高的岸线识别模型,具有适用性强、速度快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08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35649.9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泥质海岸线变迁监测与分析方法,先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海岸区域的初始遥感影像;根据遥感影像构建水体指数,从而得到水体指数影像;接着确定目标分割阈值对水体指数影像进行划分后得到水体指数影像的二值图像;进而获得目标海岸区域的瞬时水边线及目标海岸线类别;采用基于潮沟的潮位校正,对目标海岸区域二值化图像中的瞬时水边线进行校正,得到目标海岸线;最后将不同时期采集的目标海岸线输入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通过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将采集的多次目标海岸线进行末点变化速率和线性回归变化速率分析,从而对目标海岸线进行动态监测得出目标海岸线的变迁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6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49187.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控渗流速率的水槽装置和工作方法,包括:水槽,水槽的内部右端安装有消波板以及垂直安装在水槽内位于其左部的抽板,水槽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实验系统。实验系统整体呈斜坡状框架,实验系统前后一分为二,其前部为气囊,其后部为土坡,土坡和气囊中间由隔层分隔开,实验系统上方设置有测量系统。水槽底部的排水孔与气囊两侧的进水孔、出水孔通过软管连接,进水孔的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液体缓冲罐,液体缓冲罐设置有水泵,软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调压阀。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气囊压力大小,改变切向水流速度,进而达到控制渗流大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7075509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20531818.6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减少土样扰动的土样运输装置,沿外筒底壁周向均匀设置若干弹簧,弹簧的一端均与外筒底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均连接底板,底板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沿外筒的内壁上下滑动;由外筒的内壁向内依次设置海绵层、聚氨酯软泡层,海绵层、聚氨酯软泡层之间设置隔板;内筒的外径与聚氨酯软泡层的内径适配,并能够沿着聚氨酯软泡层上下滑动,内筒中设置与内筒的内壁相适配的内筒塞,且内筒塞能够沿着内筒的内壁上下滑动,内筒设置有与其顶部端口相适配的内筒盖。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土样在运输过程中的扰动现象,保证土样的温度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减少土样水分的挥发,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对土样造成影响,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