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1391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710210303.X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燃烧方法,催化燃烧方法包括燃烧器组件,燃烧器组件包括集烟罩、气体混合通道、催化燃烧装置和加热装置,气体混合通道包括助燃气体入口和燃气入口,气体混合通道的出口与集烟罩连通,催化燃烧装置设在集烟罩内,且催化燃烧装置与气体混合通道的出口相对,加热装置用于对催化燃烧装置预热,方法包括:对催化燃烧装置进行预热,直到催化燃烧装置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后,向助燃气体入口通入助燃气体、向燃气入口通入燃气并使通向催化燃烧装置的气流中含有预定体积比的甲烷和氧气以进行催化燃烧,其中,预定温度不低于催化燃烧装置的起始温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催化燃烧方法,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少,高效、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121492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811417139.0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氨气的工厂废气处理系统,连接工厂废气管路的总进气管连接内部设有氨气净化剂的第一氨气吸收塔和第二氨气吸收塔,第一氨气吸收塔和第二氨气吸收塔连接催化燃烧塔,催化燃烧塔的总出气管连接换热器,总出气管连接两路回气管和回路出气管,回气管和回路出气管分别连接两个氨气吸收塔内的通气管两端,氨气吸收塔设有换气阀,含氨废气先通过氨气吸收塔由净化剂中的酸性吸附剂组分将氨气吸附储存,净化后的气体经补充空气后再通过催化燃烧塔催化燃烧,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回收利用,氨气净化剂和吸附剂可以再生,两个氨气吸收塔交替使用,构成一个不间断的含氨气可燃废气的处理系统,从而可以处理大量的工厂废气,工艺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269667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911011218.6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带有换热系统的无焰燃烧器,由换热机构和催化器构成,换热机构为由金属管件构成的内部连通的框架式结构,换热机构上安装催化器,换热机构和催化器构成一个中空的燃烧器,换热机构一端设有燃气与助燃气混合气的气体入口,换热机构设有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催化器为多孔催化剂结构。本发明通过在换热金属管件上安装催化器来构成燃烧器,使催化剂在无焰燃烧过程中通过换热降低温度,对催化剂进行保护,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将该无焰燃烧器与风机及燃气阀组成燃烧机,结构简单、灵活性强;可以与锅炉或热水器组装使用,二者的换热机构可采用并联或者串联结构,易于安装,产热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2123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211686.0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烧部件及燃烧器,包括主框体和至少一个稳燃隔离带,稳燃隔离带将主框体内部沿气体通道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通气区域,各通气区域内均设有分隔机构,分隔机构将该通气区域划分为若干沿气体通道方向排布的通孔,长通孔用于通过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并强化二者的混合效果,稳燃隔离带能够将主框体燃烧面的燃烧火焰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个焰。本发明通过微孔结构,即增强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程度,使燃烧更充分,也能够保持火焰的单向传递,具有阻燃防回火的作用,同时,稳燃隔离带起着稳定燃烧火焰的作用,其将通气区域分割之后,相邻孔之间的燃焰形成金字塔形或是圆锥形等形状,分隔后的各通气区域独立燃烧,燃烧更稳定,排放的污染物更少。
-
公开(公告)号:CN111215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17355.5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抗烧结高分散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Ru、Rh、Pd、Ag、Ir、Pt六种贵金属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以上,载体为尖晶石型纳米镓酸盐、纳米铁酸盐。具体方法为:将尖晶石型纳米镓酸盐或纳米铁酸盐载体加入至贵金属的前驱体溶液中,使前驱体在载体表面吸附,达到前驱体均匀有效的分散,随后经过干燥、焙烧和还原处理得到负载型抗烧结贵金属催化剂。该方法制备得到的一系列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经过800℃空气气氛中焙烧24小时之后,贵金属的颗粒尺寸仍保持在3n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71281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727249.2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对甲基环己烯甲醛选择性制备对二甲苯和甲苯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对甲基环己烯甲醛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作用下,于200-500℃发生脱氢芳化和原位加氢脱氧反应,生成对二甲苯和甲苯的方法。本发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原料在惰性气体的吹扫下经过催化剂床层而获得对二甲苯和甲苯。该过程反应工序简单,目标产物选择性高,底物可由来源于生物质资源的异戊二烯和丙烯醛为原料一步反应得到,提供了直接由生物质制备芳香化学品的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62234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714170.6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9/80 , B01D1/26 , B01D3/009 , B01D3/065 , B01D3/10 , B01D3/146 , B01D15/08 , B01J29/40 , C07C1/24 , C07C29/88 , C07C31/18 , C07C3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沸点接近的多元醇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含有二元或多元杂醇的乙二醇为原料,在酸催化剂的作用下,二元或多元杂醇经过(1)脱水反应(2)频哪醇重排(3)缩醛或缩酮反应,生成缩醛、缩酮(极少),并通过蒸馏收集;同时,反应液经过进一步分离,得到高纯乙二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液相脱水反应除去乙二醇中二元或多元杂醇的路线,反应条件温和,特别是对用常规手段难以除去的1,2-丁二醇具有较高的脱除率,最后得到纯度很高的乙二醇产品;同时副产附加值较高的缩醛类或缩酮类化合物,也能产出一定的乙醛、丙醛和丙酮等基础化工原料。本发明是将难以分离的乙二醇粗产品转化为高纯乙二醇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绿色环保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90849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62925.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共燃烧消除有机废气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属于有机废气处理装置领域。一种催化共燃烧消除有机废气的装置,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点火器,燃烧器和催化反应器,所述壳体连接空气入口,燃料气入口和有机废气入口,所述燃烧器设置于壳体内部三路进气混合后的管道内,所述点火器设置于燃烧器出气端,所述壳体底部填充催化剂构成催化反应器,所述催化反应器后连接净化后尾气出口。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第一,在稳定运行阶段可对催化剂进行精准加热,使加热范围更集中,提高了热量利用率,降低了装置的运行成本;第二,采用燃料气加热,降低了装置对电力的依赖,使得能量输入更多样化;第三,无需电加热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50219.2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气催化燃烧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装置。本发明属于VOC气体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一种氢气催化燃烧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装置,包括外壳,催化反应器和通气管,所述外壳连接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催化反应器置于外壳内部,所述催化反应器进气口与壳体进气口连通,催化反应器出气口通向催化反应器与外壳的空腔,所述催化反应器腔体内装填催化剂,所述催化反应器与外壳之间的腔体内装填蓄热材料。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第一,装置简单,操作便利,有利于降低设备成本;第二,能实现精准加热,热量利用率高,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第三,该加热方式可常温启动,且冷启动速度较快,有利于减少冷启动阶段的VOC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1469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612680.3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污染排放的燃气火排,本发明包括外壳体、进风口、燃气喷嘴、燃气管、气体分布板、燃烧盘、点火针、若干隔板和火焰离子探针,气体分布板包括多块,其将外壳体内部的燃烧盘之下的区域分为包括初混腔、混合腔和均压腔在内的多个腔体,进风口通过设置在外壳体底部的进风底板与火排相连,燃气管通过燃气喷嘴与火排相连,隔板纵向设置在燃烧盘和进风底板之间,所述隔板用于调节燃气进入燃烧盘的进入面积。本发明通过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混气板和均压板将初混腔与混合腔、混合腔与均压腔的体积进行分配,混气板和均压板上设有通孔,燃气和空气初步混合后通过混气板和均压板进行进一步混合,混合并分布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