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8943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880013574.5

    申请日:2008-02-15

    Abstract: 本发明在规定的低温起动状态(浓空燃比气氛)下原则上执行使点火时期比MBT提前的过进角点火控制、且执行将喷射燃料的全部的量设为进气同步喷射的对象的进气同步喷射控制。据此,由于气缸内温度的峰值增加、且进气口附着燃料量减少,所以未燃HC的排放量得以降低。但是,在PM排放量要超过PM容许量的情况下,取代进气同步喷射控制而执行将喷射燃料的一部分设为进气非同步喷射的对象并且将剩余的燃料设为进气同步喷射的对象的处理。由此,气缸内附着燃料量减少,作为PM生成原因的气缸内附着燃料的部分氧化反应被抑制。其结果,能够使PM排放量减少,并将PM排放量抑制到PM容许量。

    内燃机控制装置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8962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080009107.2

    申请日:2010-11-17

    Inventor: 森田晃司

    Abstract: 若向内燃机供给了醇混合燃料,则检测进气流量Ga(步骤1005),计算与该检测出的进气流量Ga相对应的上游侧目标空燃比abyfr的基本振幅量α(步骤1010)。继而,检测燃料中的醇浓度(更详细地说,是乙醇浓度Cetha)及冷却水温THW(或进气温度THA)(步骤1015),基于检测出的乙醇浓度Getha及冷却水温THW(或、进气温度THA)来计算混合废气中的氢浓度Ch(步骤1020),计算与计算出的氢浓度Ch相对应的振幅增益β(步骤1025),最终计算出上游侧目标空燃比abyfr的振幅量(α×β)(步骤1030)。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95587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280074219.5

    申请日:2012-06-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基于燃料的性状和/或内燃机温度来适当地控制气门正时,提高排气排放。发动机10具备驱动可变气门机构36、38来执行进气门延迟打开控制和排气门提早关闭控制的功能。ECU60基于燃料中的乙醇浓度而可变地设定低温判定值T1。而且,在发动机的水温Thw为低温判定值T1以下的情况下,禁止进气门延迟打开控制,允许排气门提早关闭控制。由此,在冷机运转时,能够避免由进气门控制引起的燃烧性的恶化(缸内紊乱的恶化),抑制排气排放的恶化。另外,因为允许排气门控制,所以例如能够通过使排气门34的关闭正时提前来确保满足控制上的要求的负的重叠期间。因此,能够提高排气排放和/或催化剂的预热性能。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40660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080026279.0

    申请日:2010-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含醇燃料的内燃机中,正确地控制空燃比,提高排气净化率。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具备: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排气净化催化剂;设置在排气净化催化剂的上游侧,检测从内燃机排出的废气的空燃比的空燃比传感器;基于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对内燃机的空燃比进行反馈控制的空燃比反馈控制单元;以及对由废气中所含的成分引起的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的偏移进行修正的传感器输出修正单元,传感器输出修正单元构成为,根据废气中所含的醛的量以及/或者比例,使用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的朝稀侧偏移的偏移量对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的偏移进行修正。

    内燃机控制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89625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80009107.2

    申请日:2010-11-17

    Inventor: 森田晃司

    Abstract: 若向内燃机供给了醇混合燃料,则检测进气流量Ga(步骤1005),计算与该检测出的进气流量Ga相对应的上游侧目标空燃比abyfr的基本振幅量α(步骤1010)。继而,检测燃料中的醇浓度(更详细地说,是乙醇浓度Cetha)及冷却水温THW(或进气温度THA)(步骤1015),基于检测出的乙醇浓度Getha及冷却水温THW(或、进气温度THA)来计算混合废气中的氢浓度Ch(步骤1020),计算与计算出的氢浓度Ch相对应的振幅增益β(步骤1025),最终计算出上游侧目标空燃比abyfr的振幅量(α×β)(步骤1030)。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设备和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9044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780015677.0

    申请日:2007-07-23

    Inventor: 森田晃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控制设备,包括:燃料喷射部,其执行用于进行分层进气燃烧的第一燃料喷射和用于进行均质进气燃烧的第二燃料喷射中的每一种燃料喷射;以及喷射分配比控制部,其控制喷射分配比。所述喷射分配比控制部在发动机起动后将喷射分配比控制为基于预定发动机状态设定的目标喷射分配比(Atgt)。基于发动机起动时的发动机状态设定初始喷射分配比(Ai),并且在喷射分配比从初始喷射分配比(Ai)改变为目标喷射分配比(Atgt)时,通过参照发动机起动后的发动机状态控制喷射分配比的变化。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68943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880013574.5

    申请日:2008-02-15

    Abstract: 本发明在规定的低温起动状态(浓空燃比气氛)下原则上执行使点火时期比MBT提前的过进角点火控制、且执行将喷射燃料的全部的量设为进气同步喷射的对象的进气同步喷射控制。据此,由于气缸内温度的峰值增加、且进气口附着燃料量减少,所以未燃HC的排放量得以降低。但是,在PM排放量要超过PM容许量的情况下,取代进气同步喷射控制而执行将喷射燃料的一部分设为进气非同步喷射的对象并且将剩余的燃料设为进气同步喷射的对象的处理。由此,气缸内附着燃料量减少,作为PM生成原因的气缸内附着燃料的部分氧化反应被抑制。其结果,能够使PM排放量减少,并将PM排放量抑制到PM容许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