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02465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65755.9
申请日:2012-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6 , F04D29/441 , F04D29/624
Abstract: 压缩机壳体(1)包括涡旋部件(2)、护罩部件(4)和环形部件(6)。涡旋部件(2)具有第一定位部分(31)和第二定位部分(32),第一定位部分接触护罩部件(4)以沿着叶轮(8)的周向方向相对于涡旋部件(2)确定护罩部件(4)的位置,第二定位部分接触环形部件(6)以沿着叶轮(8)的周向方向相对于涡旋部件(2)确定环形部件(6)的位置。第一定位部分(31)和第二定位部分(32)形成在沿着叶轮(8)的周向方向相同的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3748335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180071881.0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谷知之
IPC: F02B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162 , F01D25/24 , F02B33/02 , F02C6/12 , F05D2220/40 , F05D224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缩机壳体以及废气涡轮增压器。压缩机壳体(10)具备:包围压缩机叶轮的护罩部件(30);以及设置在护罩部件(30)的内周面中的位于压缩机叶轮的外周侧且与该压缩机叶轮对置的对置面(33)的密封部件(40)。密封部件(40)形成为筒状并且由相对于压缩机叶轮具有易切性的材料形成。密封部件(40)被压入至护罩部件(30)的对置面(33)。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339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080004722.4
申请日:2010-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24 , F01D9/026 , F01D17/165 , F05D2220/40 , F05D2230/25 , F05D2300/502 , Y10T29/49245
Abstract: 一种涡轮增压器(1),包括:涡轮机叶轮(2),其被来自发动机的排气驱动,并且被旋转轴(3)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和涡轮机外壳(6),其形成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将排气引导到涡轮机叶轮(2),其中涡轮机外壳(6)包括外壳主体(7)和加强构件(20),外壳主体由板状构件构成,而加强构件与外壳主体(7)一起形成排气通道,且加强构件加强外壳主体,加强构件包括一对环形部分(21,22)和使所述一对环形部分(21,22)相连的连接部分(24),所述一对环形部分具有大致环形形状,并在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地绕旋转轴(3)的轴向中心设置,并且通过在板状构件上实施变形处理,将所述一对环形部分和连接部分一体地模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370497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80008696.1
申请日:2012-0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矶谷知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1/122 , F01D5/20 , F04D29/023 , F04D29/162 , F04D29/4206 , F05D2220/40 , F05D2230/10
Abstract: 在涡轮增压器(1)的压缩机(11)中,压缩机轮(1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壳体(12)中。当轮(14)旋转时,通过壳体(12)的入口吸入的空气被压缩并且然后通过壳体(12)的出口被排出。此外,旋转轮(14)的叶片(13)对形成在壳体(12)的内表面上的可磨损密封层(16)进行磨损,使得叶片(13)与壳体(12)的内表面的与叶片(13)相对的部分之间的顶部间隙被调节。叶片(13)的位于壳体(12)的出口侧的拐角部(13a)成形为朝向叶片(13)的位于壳体(12)的出口侧的端部逐渐地移动成更远离密封层(16)的包覆曲线(Lc)。
-
公开(公告)号:CN102282339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080004722.4
申请日:2010-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24 , F01D9/026 , F01D17/165 , F05D2220/40 , F05D2230/25 , F05D2300/502 , Y10T29/49245
Abstract: 一种涡轮增压器(1),包括:涡轮机叶轮(2),其被来自发动机的排气驱动,并且被旋转轴(3)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和涡轮机外壳(6),其形成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将排气引导到涡轮机叶轮(2),其中涡轮机外壳(6)包括外壳主体(7)和加强构件(20),外壳主体由板状构件构成,而加强构件与外壳主体(7)一起形成排气通道,且加强构件加强外壳主体,加强构件包括一对环形部分(21,22)和使所述一对环形部分(21,22)相连的连接部分(24),所述一对环形部分具有大致环形形状,并在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地绕旋转轴(3)的轴向中心设置,并且通过在板状构件上实施变形处理,将所述一对环形部分和连接部分一体地模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90956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610096475.4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4D29/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增压器的压缩机壳体。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压缩机壳体,包括进气口、涡旋件和护罩。护罩包括面向叶轮的护罩表面、呈环形形状的滑座构件以及呈环形形状的滑座构件固定部。滑座构件的内周表面限定了护罩表面。滑座构件固定部包括接触部,接触部构造成使得滑座构件固定部的内周表面与滑座构件的外周表面彼此至少部分地接触。滑座构件在接触部处通过紧固构件紧固至滑座构件固定部。滑座构件通过构造成延伸穿过滑座构件固定部的紧固构件而被紧固。紧固构件从滑座构件固定部的外周表面向滑座构件紧固。
-
公开(公告)号:CN10761484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80076412.6
申请日:2015-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162 , F01D11/122 , F02C6/12 , F02C7/00 , F04D29/4206 , F04D29/4213 , F04D29/62 , F04D29/624 , F05D2220/40 , F05D2260/37
Abstract: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用的压缩机壳体,其结构简易、且能够将滑动部件可靠地固定。为了解决该问题,增压器用的压缩机壳体(1)具备:涡旋部(20),其具有涡旋室;以及护罩部(30),其具有护罩面(321)。护罩部(30)包括:环状的滑动部件(32),其形成护罩面(321);以及环状的滑动部件固定部(31)。而且,滑动部件固定部(31)具有:压入凹部(317),其供滑动部件(32)压入;以及槽部(318),其在滑动部件(32)的压入方向(X)的前侧朝径向外侧凹陷、且沿周向形成。滑动部件(32)具有:压入抵接部(322),其与压入凹部(317)的内周面抵接;以及鼓出部(323),其在与槽部(318)对置的位置朝槽部(318)内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20443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71120.X
申请日:2012-03-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09 , F01D17/105 , F01M13/022 , F01M2013/027 , F02B37/16 , F02B39/00 , F02M25/08 , F05D2220/40 , F05D2260/14 , F05D2260/606 ,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第2回流通路(46)使串缸混合气向进气通路(10)中的废气涡轮增压器(20)的叶轮(30)的上游侧亦即上游侧部位(10a)回流。第1通路(61)从进气通路(10)中的叶轮(30)的下游侧亦即下游侧部位(10b)分支并延伸,构成第2回流通路(46)的一部分的第2通路(62)连接第1通路(61)与上游侧部位(10a),与第2通路(62)分开设置的第3通路(63)连接第1通路(61)与上游侧部位(10a)。变更机构(70)将经由第2通路(62)向上游侧部位(10a)回流的压缩气体的流量与经由第3通路(63)向上游侧部位(10a)回流的压缩气体的流量以相互不同的方式进行变更。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226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180006871.9
申请日:2011-07-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B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0 , F01D9/026 , F02C6/12 , F05D2220/40 , F05D2230/54
Abstract: 一种涡轮机壳体(10),其包括外壳体构件和内壳体构件(40),外壳体构件具有近侧壳体部(20)和远侧壳体部(30),内壳体构件(40)设置在外壳体构件内侧,并且具有沿轴向方向C面向涡轮机叶轮(2)的护罩面(42)。内壳体构件(40)的远侧部用作能够沿轴向方向C滑动的滑动部(44)。另外,内壳体构件(40)的近侧部(43)在比近侧壳体部(20)的近侧部(23)更靠近远侧的部分处固定至近侧壳体部(20)。此外,涡旋部由内壳体构件(40)和近侧壳体部(20)的定位得比内壳体构件(40)更靠近近侧的近侧涡旋部(21)形成。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