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46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78509.5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赵勇 , 刘家勇 , 李旭娟 , 应雄美 , 赵俊 , 昝逢刚 , 赵丽萍 , 朱建荣 , 武晋宇 , 瞿林 , 赵培方 , 吴才文 , 覃伟 , 杨昆 , 姚丽 , 夏红明 , 胡鑫
IPC: G06Q10/06 , G06F16/25 , G06F16/2458
Abstract: 一种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系的方法,是在糖料甘蔗品种比较试验阶段,收集试验数据后,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法对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总体生势、田间病害、甘蔗糖分、甘蔗锤度、甘蔗纤维分、蔗汁蔗糖分、甘蔗简纯度10项性状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并进行最佳投影方向分析,寻找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数据特征和最能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最优投影方向,确定投影方向后,求得使投影指标函数达到最优的投影值,最后,根据结果的投影值大小对各个样本排序,投影值越大,样本综合评价越高。本发明去除了专家打分的人为干扰因素,省去了利用专家打分评定的步骤,筛选出了适宜的品系综合评价指标、对各个性状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最终确定各性状评价指示的最佳投影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674909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142579.5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C12Q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18
Abstract: 一种快速评价甘蔗亲本褐锈病抗性遗传效应的方法,该方法对温室培育至4片真叶的甘蔗实生苗,在模拟适宜褐锈病发病的条件下进行褐锈病接种,在接种3周后调查各组合实生苗发病情况,利用R自由软件统计分析,估算亲本对后代群体褐锈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对后代群体褐锈病抗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本发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温室内培育的甘蔗实生苗进行褐锈病接种,并采用R自由软件,研究亲本对后代群体褐锈病抗性遗传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对后代群体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本方法有利于提高亲本褐锈病抗性遗传效应评价效率,从而提高抗褐锈病品种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1889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343099.9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H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4
Abstract: 一种甘蔗杂交育种选种圃阶段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将杂种圃入选的每个无性系或基因型材料,只砍1条茎种植于选种圃;选种圃田间试验行长1.5m,行距1.0‑1.2m;每个入选材料种植1行,下芽量8‑10芽/行;每个组合的入选材料顺序种植,同时安排对照品种;种植时,将每条茎放入行内,用刀将茎砍成3芽/段,均匀种植于行内,同时将多余的蔗芽清除;入选材料数达到60份及以上的组合,将入选材料等分后,设重复种植,重复数为2‑4个;入选材料不足60份的组合,入选材料顺序种植即可。本发明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试验成本,且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62396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415041.8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防倒伏的新方法,包括:S1、种苗种植:在春季或初夏,将甘蔗种苗在蔗田里进行宽行距种植;S2、在甘蔗生长全过程对所述种苗进行中耕管理;S3、化学防控:生长全期,对所述种苗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控及管理。本发明可以实现甘蔗防倒伏的目的,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效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074190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80048.4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nventor: 刘家勇 , 赵丽萍 , 陈建国 , 张跃彬 , 武晋宇 , 夏红明 , 胡鑫 , 昝逢刚 , 杨昆 , 覃伟 , 赵勇 , 吴转娣 , 赵培方 , 赵俊 , 姚丽 , 吴才文 , 陈学宽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评价甘蔗杂交组合的田间试验方法,每年4月中旬前后在育苗温室播种培育实生苗,实生苗按株距10cm、行距20cm于7月中旬前后假植至室外苗床,让实生苗在苗床上拔节形成种茎,之后在1-3月份砍种茎种植于大田;将种茎种植按行长1.5m、行距1m种植,每行种植一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种植8个芽,每个组合种植3次重复;于年底或次年初,收集组合评价所需的工农艺性状和病害表现,通过统计分析,评价组合的优劣,为杂交组合的配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发明可获得更加客观的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杂交组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而促进甘蔗育种效益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9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26768.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甘蔗收获管理方法,属于甘蔗作物种植管理技术领域,一种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甘蔗收获管理方法,该种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步骤一、完成网格化蔗区的规划;步骤二、完成甘蔗除杂处理站网格化布局规划;步骤三、完成甘蔗砍收作业;步骤四、完成网点除杂处理作业。它可以将甘蔗收割前的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作为参考量,并做出规划,实现甘蔗收获前风险排除、收获中安全顺利高效、收获完成后检查,有效降低因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变化对甘蔗收获的干扰,有效保障甘蔗收获过程的效率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631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8853.4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促进宿根甘蔗根系深扎的三角施肥机,包括储料组件、搅拌组件、施肥组件和输送组件,储料组件的储料筒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端,储料筒内固定安装筛选网;搅拌组件的驱动机构安装在储料筒上,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驱动机构上,刷辊和破碎辊转动地安装在连接机构上;施肥组件包括滑动架,滑动架安装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下端,滑动架上安装有主破碎件和两个副破碎件;输送组件包括下料管和波纹软管。通过农机带动多个破碎刀移动,土壤被破碎刀破碎后,破碎的土壤沿着破碎刀两侧斜面对肥料进行覆盖,使肥料有效触及甘蔗新根系的主要生长区域,引导甘蔗根系向施肥位置的土层土壤生长,提升甘蔗的生长潜力和抗倒伏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46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30061.2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糖割手密聚合体的创制方法,包括:获取割手密材料,对割手密材料进行蔗糖分检测;对检测后的割手密材料进行杂交群体构建,获取割手密群体材料;基于所述割手密群体材料获取杂交组合;基于所述杂交组合获取若干个高糖割手密;基于所述高糖割手密获取高糖割手密聚合体。本发明构建的高糖割手密聚合体,作为杂交利用的亲本,是包含较高蔗糖分的割手密材料。蔗糖分性状通过轮回选择,高糖性状聚合叠加,能有效提高蔗糖分。
-
公开(公告)号:CN1152809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93403.0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IPC: A01C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甘蔗栽培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甘蔗单芽种子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1重量份的壳寡糖、1重量份的壳聚糖、均匀混合后,得到第一包衣剂,备用;步骤二,将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和水按1:1:1000‑1200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制得粘合剂,备用,步骤三,将萘乙酸钠、复硝酚钠和水按照1:1:100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浸泡甘蔗单芽茎种12h,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好的甘蔗单芽种茎表面喷洒步骤二得到的粘合剂和在步骤一得到的第一包衣剂,制得甘蔗单芽包衣种子,本发明制作的甘蔗单芽种茎,更适合于工厂化批量生产,满足蔗区种植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58667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325546.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甘蔗杂交育种效率的选育方法,所述的选育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种苗圃代替实生苗圃(杂种圃);步骤(2)通过种苗圃将实生苗培育成种茎芽并代替实生苗种植于大田试验,每个无性系种植1行并设置对照;等等。本发明具有提高甘蔗品种培育效率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