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128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1052477.5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04 , H01M8/0429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再利用寿命评估方法,其方法包括:将燃料电池系统内的热管理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氢气供给装置和排气装置中的所有组成部件进行分类,得到非电控件集合和电控件集合;获取每一个非电控件的理论剩余寿命并将其中的理论剩余寿命最小值作为第一剩余寿命;获取每一个电控件的实际剩余寿命和理论剩余寿命,并将其中的实际剩余寿命最小值作为第二剩余寿命以及将其中的理论剩余寿命最小值作为第三剩余寿命;获取燃料电池的实际剩余寿命并定义为第四剩余寿命,以及其理论剩余寿命并定义为第五剩余寿命;将上述五个剩余寿命中的最小值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再利用寿命。本发明可实现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再利用寿命进行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4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368441.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瓶SOC估算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力传感器当前的第一读数和温度传感器当前的第二读数,判断所述第一读数是否小于给定的理想压力值,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氢瓶的出口处;若是,利用第一SOC计算模型对所述第一读数和所述第二读数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氢瓶的SOC;若否,从给定的压缩系数表格中获取与所述第一读数和所述第二读数关联的压缩系数,再利用第二SOC计算模型对所述第一读数、所述第二读数和所述压缩系数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氢瓶的SOC。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氢瓶SOC虚标问题,提高氢瓶的使用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0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22992.6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04089 , H01M8/04119 ,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029 , H01M8/04044 , H01M8/04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空气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电池体、增湿器、空压机、一级中冷器、二级中冷器、换热器、节气门,增湿器具有干测入口、干侧出口、湿侧入口和湿侧出口,一级中冷器设置于干测入口,二级中冷器设置于干侧出口,换热器安装于湿侧出口;干侧出口通过二级中冷器与电池体的空气入口连接,而湿侧入口与电池体的空气出口连接,空压机与电池体的空气进口连接构成空气冷却管路,节气门安装于空气冷却管路上。搭载多级中冷器的燃料电池系统对中冷器换热性能和增湿器的性能需求更低,可降低部件的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05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64517.7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04119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298 , H01M8/0662 , C01B21/02 , C01B2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吹扫系统和吹扫方法。本发明的吹扫系统包括:电池电堆、空气装置、氢气装置、吹扫装置和排出装置。本发明的吹扫方法基于所述吹扫系统。空气通过空压组件通入电池系统使用,来源丰富且成本低,高氮含量的空气经脱氧瓶的脱氧处理,从而获得吹扫气源,无需另外搭载氮气储存系统。采用氮气吹扫,对电池阴极和阳极的影响小。氢气装置的尾排氢气能够通过引射器和氢气循环泵循环利用,也能够作为还原剂对脱氧瓶内的脱氧剂进行还原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31280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052477.5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04 , H01M8/0429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再利用寿命评估方法,其方法包括:将燃料电池系统内的热管理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氢气供给装置和排气装置中的所有组成部件进行分类,得到非电控件集合和电控件集合;获取每一个非电控件的理论剩余寿命并将其中的理论剩余寿命最小值作为第一剩余寿命;获取每一个电控件的实际剩余寿命和理论剩余寿命,并将其中的实际剩余寿命最小值作为第二剩余寿命以及将其中的理论剩余寿命最小值作为第三剩余寿命;获取燃料电池的实际剩余寿命并定义为第四剩余寿命,以及其理论剩余寿命并定义为第五剩余寿命;将上述五个剩余寿命中的最小值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再利用寿命。本发明可实现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再利用寿命进行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220827475U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22662780.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温控离子双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供水纯化模块、氧气分离模块、氢气分离模块、PEM电解槽、冷却水泵、第一离子过滤器和PTC加热器;所述供水纯化模块与所述氧气分离模块连接,所述氧气分离模块与所述PEM电解槽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氢气分离模块与所述PEM电解槽的氢气出口连接,所述氧气分离模块与所述冷却水泵的入口连接,在所述冷却水泵的出口与所述PEM电解槽的入水口之间形成一条通水管路,所述第一离子过滤器并联设置在所述通水管路上,所述PTC加热器并联设置在所述通水管路上。本实用新型可在不改善系统其他零部件的情况下拓宽系统中水流量的可调节范围,提升系统的控温效率,改善响应滞后性。
-
公开(公告)号:CN218274664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114450.6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04119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298 , H01M8/0662 , C01B21/02 , C01B2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吹扫系统和吹扫方法。本发明的吹扫系统包括:电池电堆、空气装置、氢气装置、吹扫装置和排出装置。本发明的吹扫方法基于所述吹扫系统。空气通过空压组件通入电池系统使用,来源丰富且成本低,高氮含量的空气经脱氧瓶的脱氧处理,从而获得吹扫气源,无需另外搭载氮气储存系统。采用氮气吹扫,对电池阴极和阳极的影响小。氢气装置的尾排氢气能够通过引射器和氢气循环泵循环利用,也能够作为还原剂对脱氧瓶内的脱氧剂进行还原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8274660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114449.3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32 , H01M8/04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涡流管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电堆、热管理装置、空气装置、氢气装置、排出装置和涡流管组件。空气装置、氢气装置和排出装置能够与电池电堆构成工作结构。热管理装置能够通过冷却液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温度调节,涡流管组件能够生成冷气流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降温,从而降低热管理装置的性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20829993U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22578589.0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IPC: H01M8/2475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热阻端板及燃料电池,高热阻端板包括板主体,板主体包括两个结构层和若干保温层,两个结构层上下间隔设置,所有保温层沿竖向依次叠设于两个结构层之间;板主体设有多个物料通孔。燃料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元以及两个上述的高热阻端板,两个高热阻端板上下间隔叠设,所有电池单元沿竖向依次叠设于两个高热阻端板之间。通过设置两个结构层,高热阻端板能保持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通过设置保温层,高热阻端板的导热系数较小,散热较慢,有利于燃料电池或电解槽在低温环境下快速升温;多个物料通孔的设置,能为气燃料电池或电解槽提供气体和液体的进出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220827474U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22662771.4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佛山仙湖实验室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控温控离子多并联PEM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供水纯化模块、氧气分离模块、氢气分离模块、散热模块、PEM电解槽、冷却水泵、第一离子过滤器、PTC加热器和电子节温器;氧气分离模块分别连接供水纯化模块和PEM电解槽的出水口,氢气分离模块连接PEM电解槽的氢气出口;氧气分离模块连接电子节温器的入口,PTC加热器并联设置于电子节温器的小循环出口与冷却水泵的入口之间的通水管路,散热模块分别连接电子节温器的大循环出口和冷却水泵的入口,第一离子过滤器并联设置于冷却水泵的出口与PEM电解槽的入水口之间的通水管路。本实用新型可以拓宽系统的水流量可调节范围和环境温度可适配范围,提升系统的控温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