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减速装置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02689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80020867.2

    申请日:2012-06-11

    Inventor: 石塚正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减速装置,该装置的行星齿轮的操作容易且能够可靠地确保空间以配置具备支承行星齿轮所需大小的轴承,并且进一步促进整个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紧凑化。在该行星齿轮减速装置的第1行星齿轮(16)、第2行星齿轮(18)的轴向侧部,具有与第1行星齿轮(16)、第2行星齿轮(18)的自转成分同步的第1轮架部件(28)、第2轮架部件(30)。第1行星齿轮(16)、第2行星齿轮(18)经由第1滚子轴承(40)、第2滚子轴承(42)而支承于偏心体轴(24)上,并且具有包括齿部(86、88)在内的主体部(90、92)和在配置有第1滚子轴承(40)、第2滚子轴承(42)的轴承孔(100、102)的内周缘部仅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突出部(94、96)。从第1行星齿轮(16)、第2行星齿轮(18)的径向观察时,该突出部(94、96)与第1轮架部件(28)、第2轮架部件(30)重叠Δ1、Δ2。

    车轮驱动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62474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210229707.0

    申请日:2012-07-03

    Inventor: 石塚正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043 B60B27/0005 B60B27/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在保持将车轮的框架部件最大限度地接近减速装置的输出部件的状态下,合理的配置注入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本发明的车轮驱动装置,通过配置于车轮(5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减速装置(G1)的输出旋转来驱动车轮(50),减速装置(G1)具有连结于车轮(50)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外壳(30)和支承该外壳(30)的一对轴承即外侧轴承(46)及内侧轴承(48),该外侧轴承(46)及内侧轴承(48)配置为外侧轴承(46)的外径d1小于内侧轴承(48)的外径d2,并且在外侧轴承(46)的径向外侧配置管(60)即注入到车轮(50)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

    车轮驱动装置及叉车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12237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323940.4

    申请日:2014-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F9/07572 B66F9/07509 B66F9/075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及叉车,其确保驱动叉车车轮的车轮驱动装置的维护性或者提高其它设备的配置自由度。车轮驱动装置(10)分别设置于叉车的左右车轮,并驱动各车轮。各车轮驱动装置(10)在叉车的车体内侧具备制动器(14)。制动器(14)具有制动轴(70)、摩擦板(78A、78B)、及制动罩(58)。制动罩(58)在保持车轮驱动装置(10)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能够从车轮驱动装置卸下。摩擦板(78A、78B)以沿轴向可移动的方式组装于制动轴(70),并在卸下制动罩(58)的状态下,使摩擦板(78A、78B)沿制动轴(70)向轴向车体内侧滑动,由此能够在保持车轮驱动装置(10)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从车轮驱动装置卸下所述固定摩擦板及旋转摩擦板。

    减速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0269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80021068.7

    申请日:2012-03-26

    Inventor: 石塚正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32 F16H2001/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以滑动阻力小的结构对旋转自如地外嵌于轴上的外齿轮进行轴向的限位从而获得传递效率高的减速装置。该减速装置(G1)具有输入轴(16)、外嵌于该输入轴(16)上的外齿轮(26)、配置于输入轴(16)与外齿轮(26)之间的轴承(B2),由外齿轮(26)兼作该轴承(B2)的外圈,其中,轴承(B2)的滚子(62、63)的轴向的移动通过固定于输入轴(16)上的内圈即第1限位部件(60),和固定于外齿轮(26)上的挡圈即第2限位部件而受到限制,从而,外齿轮(26)相对于输入轴(16)的轴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减速器的输出部结构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81359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910132907.2

    申请日:2009-03-31

    Inventor: 石塚正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19/54 F16C35/06 F16H1/28 F16H57/021

    Abstract: 本发明的减速器的输出部结构能够削减零件数量,放宽制造时尺寸的管理,以低成本且准确的尺寸精度连接减速器和对方设备。具备构成大轴承(52)的内圈构件(54)、转动构件(56)及外圈构件(58),内圈构件作为减速器(22)的输出构件与对方设备(24)的被驱动轴连接,外圈构件的外周(58B)与减速器(22)(第二)的主体壳(46)的内周(46A)的一部分及对方设备(24)连接壳(50)的内周(50A)的一部分嵌合,作为提供安装时的基准的接合部(E2、E3)发挥功能。大轴承(52)通过内圈构件、转动构件及外圈构件,承担上述内圈构件(54)和与该内圈构件(54)连接的被驱动轴的两方向的轴向负载。

    行星减速器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11858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270741.3

    申请日:2010-09-01

    Inventor: 石塚正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星减速器,其可无需使行星减速器本身大型化而采用大直径的主轴承。该行星减速器具备:圆锥滚子轴承(128),可旋转地支承轮架体(120);外壳(136),在与对象机械(150)之间具有比圆锥滚子轴承(128)的外圈(128C)外径(d1)小的内径(D1)部分,其中,外壳(136)分割成输出侧外壳(138)和输入侧外壳(137),圆锥滚子轴承(128)在轴向(O)上配置于比内齿轮(134)更靠对象机械侧,在输入侧外壳(137)包含其齿形部(134A)地一体形成内齿轮(134),并且输出侧外壳(138)和输入侧外壳(137)相连结。

    被驱动装置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5705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1911156917.X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驱动被驱动部件的减速装置中能够抑制润滑不良的同时能够实现轻型化的被驱动装置。被驱动装置具备减速装置(40)及被减速装置(40)驱动的被驱动部件,在该被驱动装置工作时,减速装置(40)的旋转轴(O1)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不变。在减速装置(40)的内部封入有润滑剂,并且减速装置(40)具有设置有润滑脂积存部(52c)的第1部件(52),第1部件(52)的润滑脂积存部(52c)配置成朝向铅垂方向下侧开口。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1009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851084.X

    申请日:2021-07-27

    Inventor: 石塚正幸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沿轴向紧凑地构成装置。本发明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具备起振体(11)、被起振体(11)挠曲变形的外齿轮(12)、与外齿轮(12)啮合的第2内齿轮(23)及配置于第2内齿轮(23)与第2外壳(34)之间的主轴承(36)。所述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还具有罩部件(35),该罩部件在轴向上与第2内齿轮(23)相邻配置并且与该第2内齿轮(23)连结在一起。主轴承(36)的内圈由第2内齿轮(23)及罩部件(35)构成。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5731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032501.8

    申请日:2021-01-11

    Inventor: 石塚正幸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垫片的变形。本发明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具备:起振体轴(10),具有起振体(10A);外齿轮(11),被起振体(10A)挠曲变形;及内齿轮,与外齿轮(11)啮合。本发明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还具备:输出侧轴承(37),支承起振体轴(10);第2轴承壳体(35),支承输出侧轴承(37)的外圈(37a);及间隔件(62)及垫片(61),配置于第2轴承壳体(35)与外圈(37a)之间。第2轴承壳体(35)具有与外圈(37a)的外周对置的外圈配置面(35a)及与外圈(37a)的轴向端面对置的带有台阶的面(35c)。间隔件配置于比垫片更靠带有台阶的面侧,且其轴向宽度大于垫片的轴向宽度,从轴向观察时,其与垫片重叠的面积大于其与带有台阶的面重叠的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