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浊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沉淀池混合污泥回流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51532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385343.0

    申请日:2011-11-28

    Abstract: 一种处理低浊受污染水源水的沉淀池混合污泥体外回流工艺属于饮用水领域。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三级絮凝区、沉淀池、储泥池、调质池及污泥回流泵;混凝剂和吸附剂通过加药泵同时连续投加在混合池,原水经0.5~1min混合;然后在一级絮凝区投加助凝剂,再分别经过二级絮凝区和三级絮凝区,形成絮体;絮体经沉淀池实现固液分离,滑至沉淀池底部,沉淀池下部的储泥池供污泥贮存和浓缩;浓缩后的混合污泥经调质池用泵抽回至一级絮凝区,其余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沉淀池的出水为处理系统的排放水。本发明减少净水厂生产废水的排放,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再利用;提高低浊度微污染水处理效果,降低化学药剂消耗量和污泥产生量,工艺简单。

    一种用于含藻水源水次氯酸钠适度预氧化的评价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003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667154.X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一种用于含藻水源水次氯酸钠适度预氧化的评价方法与系统,涉及预氧化除藻水处理技术领域。对反应样品的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平行因子分析,在特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处出现特征荧光峰,用于指示蓝藻胞内有机物释放程度,建立不同水质条件下次氯酸钠适度预氧化的评价方法。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原水泵、管式静态混合器、絮凝池和沉淀池,次氯酸钠投加计量泵、有机物在线分析仪、在线藻类分析仪、在线荧光检测仪和工控机。通过收集数据和工控机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适度预氧化调控系统实时监测原水的关键水质指标,以及实时监测次氯酸钠预氧化的特征荧光峰变化,实现了次氯酸钠投加量精确预测和投加。

    一种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组分吸附亲和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536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242678.1

    申请日:2022-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组分吸附亲和性的方法,包括:颗粒活性炭用超纯水洗净并煮沸多次,烘干至恒重,再置于恒温振荡箱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达到吸附平衡,测定吸附后有机污染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利用数据分析软件选择特定分析工具包对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平行因子分析,确定有机污染物组分类型及荧光强度,并计算吸附前后有机物各组分之间的荧光强度比率;最后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中不同组分吸附亲和性。本发明弥补了DOC和UV254不能精确表征有机污染物的问题,通过荧光强度比率来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不同组分吸附亲和性,针对原水水质条件,选择相匹配吸附特性的颗粒活性炭,达到快速高效利用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目的。

    一种多功能耦合的PAC/Bi2O3/TiO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515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010038894.9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耦合的PAC/Bi2O3/TiO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水处理领域。将钛酸四丁酯和冰醋酸缓慢加入无水乙醇中得A液,五水硝酸铋充分溶于去离子水中得B液,B液逐滴加入A液后形成溶胶;溶胶中加入粉末活性炭浸渍5~8h;浸渍后的溶胶移入水热反应釜,水热反应12~18h后取出倒入蒸发舟,在烘箱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粉末置于管式炉中,在空气氛围下300℃热处理2h,在氮气或氩气氛围下500℃~750℃热处理3h。本发明公开方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减少PAC质量损耗,在可见光催化氧化持续降解污染物的同时,实现PAC动态的非饱和吸附与原位再生,同步完成污染物吸附、可见光催化氧化和原位再生的耦合作用。

    一种利用超声波提高污泥回流工艺沉后水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6832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79382.6

    申请日:2013-10-14

    Abstract: 一种利用超声波提高净水厂污泥回流工艺沉后水质的方法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特别适用于以湖泊和水库为水源的城镇净水厂强化混凝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储泥池、超声波处理设备和污泥再浓缩装置;储泥池中10%~15%的污泥作为回流污泥进入超声波处理设备中,经超声频率25~160KHz,声能密度23.3~30.0W/L,作用15min~30min后再由污泥再浓缩装置浓缩,再浓缩系数为0.6~0.8;将含固率为0.095w/w%~0.20w/w%超声再浓缩污泥回流至絮凝池来强化混凝效果、提高沉后水质。本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超声波破解溶出的有机物和致病微生物排出回流系统,对于提高沉后水质、降低后续工艺处理负荷,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强化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的复合混凝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5322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10387085.X

    申请日:2011-11-29

    Abstract: 一种强化低温低浊度水处理的复合混凝剂制备方法属水处理领域。本发明步骤:(1)称取原料;(2)将硅酸钠溶液加入无机酸中,使pH值为1.0~4.0,搅拌,静止熟化1~2小时,生成聚硅酸溶液;(3)配制铝盐溶液将Al/Si摩尔比控制在5~15范围内,然后与聚硅酸溶液进行复配,在温度60~70℃下,滴加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溶液,配制聚硅铝溶液;(4)配制钾和钙的混合溶液,其中Ca/Mn摩尔比为5~10;(5)聚硅铝溶液与高锰酸钾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按Al/Mn摩尔比10~20混合,搅拌,调节pH值至1.0~3.0,静止熟化24~48小时,该复合混凝剂得以制备。本发明降低污染物对后续工艺的负荷,保障供水安全、降低制水成本的目的。

    一种优化城市污水厂间均衡进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3133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0425512.6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城市污水厂间均衡进水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污水处理系统与污水调配系统的运行参数数据库与阶梯成本数据库;构建污水量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运行参数数据库与阶梯成本数据库获得限制条件,结合污水量优化配置模型获得污水量优化配置;获取污水处理系统与污水调配系统的监测数据,构建基于污水厂水量和污水调配系统前反馈的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与监测数据获得污水处理系统的总来水量;基于总来水量向污水调配系统发出调配指令或向污水处理系统发出跨越指令。本发明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数据特征,无需手动调整参数;计算效率较高,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短时间内生成准确的预测结果,帮助用户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变化。

    一种基于连续变频超声波/臭氧溶液耦合作用的粉末活性炭低温热-液相原位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034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0995935.8

    申请日:2021-08-27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变频超声波/臭氧溶液耦合作用的粉末活性炭低温热‑液相原位再生方法,属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连续变频超声、臭氧溶液、低温热液相再生进行协同作用,粉末活性炭可原位再生及回用,降低了再生成本,克服了传统热再生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缺陷。连续变频超声波可进一步强化臭氧溶液中臭氧分子在活性炭孔隙、孔道中的迁移和传质作用,有效避免再生过程中活性炭孔隙结构破坏,显著强化了再生效果。本发明克服了常规固定频率超声波、臭氧气泡、溶剂等再生方式的缺点,粉末活性炭再生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和优化。本发明可根据粉末炭中吸附的污染物特性及再生要求再生液组成与温度、优化超声波作用参数,具有较好的适用范围。

    一种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组分吸附亲和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5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42678.1

    申请日:2022-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组分吸附亲和性的方法,包括:颗粒活性炭用超纯水洗净并煮沸多次,烘干至恒重,再置于恒温振荡箱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达到吸附平衡,测定吸附后有机污染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利用数据分析软件选择特定分析工具包对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平行因子分析,确定有机污染物组分类型及荧光强度,并计算吸附前后有机物各组分之间的荧光强度比率;最后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中不同组分吸附亲和性。本发明弥补了DOC和UV254不能精确表征有机污染物的问题,通过荧光强度比率来判断颗粒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不同组分吸附亲和性,针对原水水质条件,选择相匹配吸附特性的颗粒活性炭,达到快速高效利用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