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617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01086.5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热结构表面电阻应变计热喷涂安装工艺,包括:对被测结构的测试区域进行表面处理;对被测结构的测试区域进行等离子喷涂处理,获得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利用掩膜对部分电阻应变计栅丝进行多次等离子喷涂处理,获得第一涂层;在第一涂层上,利用掩膜对其余部分电阻应变计栅丝进行多次等离子喷涂处理,获得第二涂层;对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的整体区域进行喷涂处理,获得第三涂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和第三涂层共同构成表面覆盖层,完成电阻应变计栅丝的固定安装。本发明将电阻应变计与被测结构结合,形成高温下良好应变测试的局部微结构,能够实现1100℃高温环境下陶瓷基新型复合材料热结构的应变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88014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22860.5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K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偶测温冷端补偿系统,用于低气压舱热特性试验,包括铜导线、穿舱插头、铂电阻传感器、硅胶、热电偶、加热器,所述穿舱接头被低气压舱壳体分隔为穿舱插头舱内部分和穿舱插头舱外部分,铜引线焊接在穿舱插头舱外部分的焊盘上,热电偶和铂电阻传感器均焊接在穿舱插头舱内部分的焊盘上,低气压舱内放置试验件,所述试验件上安装K型热电偶传感器,所述K型热电偶传感器与热电偶连接,铜导线与低气压舱外的采集设备连接。所述热点耨测温冷端补偿系统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物资准备、焊接、检查通断、封装、安装。本发明通过在穿舱插头上焊接铂电阻传感器作为冷端补偿,在采集设备上编写补偿程序反算试验件测点温度值。与现有技术中的冰水混合物冷端补偿相比,其测温精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21077885U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21586435.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激光加热热场测试装置,包括:支架;热密度检测组件,热密度检测组件固定于支架上,用以检测当前位置处的热密度值;三轴动力驱动组件,与支架固定连接,三轴动力驱动组件带动支架和热密度检测组件移动;激光发射组件,与支架相对设置,用于向热密度检测组件一侧发射激光;控制组件,分别与热密度检测组件、三轴动力驱动组件和激光发射组件连接。三轴动力驱动组件带动热密度检测组件实现三向扫描,能够自动快速获取不同位置的热流密度值,进而绘制出热场,解决现有高速飞行器地面结构热试验中热流传感器只能获得单点热流密度值而无法直接测量热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670726U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22351234.8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nventor: 王成亮 , 武小峰 , 符泰然 , 李嘉伟 , 何鑫炜 , 王伟 , 曹志伟 , 何振威 , 赵洁 , 刘宇轩 , 甄雷兴 , 谢新杨 , 温东翰 , 何钦华 , 邱恒斌 , 程俊 , 郑毅 , 徐宁 , 王晓帆 , 陈翠圆 , 孙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温度误差测量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平板试件、标准红外测温组合、待检红外测温仪、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其中,平板试件的内部开设两个圆柱腔体,一个圆柱腔体为第一等效黑体,另一个圆柱腔体为第二等效黑体;标准红外测温组合设置于平板试件的外侧;第一加热器设置于平板试件的一侧,第二加热器设置于平板试件的另一侧,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相对,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用于对平板试件加热;待检红外测温仪设置于第二加热器远离平板试件的一侧。本发明规避了加热器辐射光干扰以及目标发射率变化对测温基准的影响,进而实现了辐射加热环境下对红外测温仪的准确测温误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