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宽域高线性度磁负刚度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391528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1138128.0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凑型宽域高线性度磁负刚度机构,属于减振领域,其包括定子永磁体和动子永磁体,定子永磁体和动子永磁体均沿着两个相互正交的阵列方向呈二维阵列形式布置,两个相互正交的阵列方向为第一、第二阵列方向,所有定子永磁体的励磁方向均与第一阵列方向相同,且与所有动子永磁体的励磁方向相反,在同一个阵列方向上,定子永磁体与动子永磁体交替布置且间距相等,通过对动子永磁体和定子永磁体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进行组合,使得定子永磁体与动子永磁体在第二阵列方向上的作用力呈现负刚度特性,该方向作为用于降低与外界所匹配的隔振器的刚度的方向。本发明的磁负刚度机构在相对较宽的振动行程内表现出高线性度、高幅值的负刚度特性。

    一种用于零重力环境模拟的近零刚度支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26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350490.4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零重力环境模拟的近零刚度支承装置,属于重力模拟试验装置领域,包括近零刚度支承组件和运动跟随组件,两者相互独立,并且近零刚度支承组件和运动跟随组件上下连接形成串联结构,近零刚度支承组件包括顶板、底板、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被动支承单元和直线作动器,顶板和底板相互平行,顶板用于承载待模拟的负载设备,被动支承单元的承载能力大于待模拟的负载设备所受的重力,运动跟随组件与底板相连,被动支承单元、直线作动器以及运动跟随组件共同协作,以在地球环境下给待模拟的设备提供零重力受力环境。本发明的支承装置进行零重力环境模拟时响应快,模拟精度高。

    一种包含组合型磁负刚度机构的近零刚度隔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0078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90144.6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含组合型磁负刚度机构的近零刚度隔振系统,涉及隔振领域,其包括底座、负载平台、正刚度单元和组合型磁负刚度单元,正刚度单元和组合型磁负刚度单元位于底座和负载平台之间,正刚度单元和组合型磁负刚度单元并联,正刚度单元包括正刚度特性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在底座和负载平台之间,组合型磁负刚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斥力型磁负刚度机构和至少一个吸力型磁负刚度机构,斥力型磁负刚度机构和吸力型磁负刚度机构并联。本发明为组合型的结构设计,可方便调节和匹配斥力型与吸力型磁负刚度机构的参数,能大幅提升隔振系统有效工作范围和刚度线性度,在宽的工作区域内实现综合刚度近零且工作稳定的隔振效果。

    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5696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27114.9

    申请日:2018-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该多维减振系统由正刚度机构、多维负刚度机构、浮动框架、被减振体和安装基座构成。其中,正刚度机构是传统的弹性元件,连接被减振体和安装基座,提供X向、Y向和Z向的支撑力和基本减振功能。多维负刚度机构由至少两个负刚度磁组构成,每个负刚度磁组可以提供一维或者二维的负刚度,通过至少两个负刚度磁组的串联,可以实现二维或者三维的负刚度效果,提升系统多个维度上的减振性能。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由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利用多维磁负刚度机构,既实现了对被减振体的大承载力,又实现了多维高性能减振的功能。

    一种基于Simulink平台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0313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60407.1

    申请日:2017-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G06F17/5086 G06F2217/06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imulink平台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系统三维模型;2)对系统进行刚性部件子系统和柔性部件子系统的划分,并在Simulink平台上构建刚性部件子系统模型;3)对柔性部件进行模态分析输出模态分析结果;4)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在Simulink平台上构建柔性部件子系统模型;5)连接刚性部件及柔性部件子系统模型,并施加载荷及约束,完成系统刚柔耦合模型构建。本发明可实现高效的柔性部件参数化、自动化建模以及柔性部件刚柔耦合效应的分析,为刚柔耦合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提供支撑。

    主被动一体式磁负刚度机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82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05575.2

    申请日:2025-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被动一体式磁负刚度机构,属于精密减振领域。包括永磁部分与电磁部分,分别提供被动负刚度与主动负刚度,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可以集被动隔振与主动隔振于一体,具体地,包括定子永磁体、动子永磁体、定子框架、动子框架和线圈组件,定子、动子永磁体组成永磁体组件,在永磁体组件中增设线圈组件,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来控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使其在不同工作位置处提供不同大小的电磁力,对工作方向上的磁力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对机构负刚度的主动修整与调控。本发明结构较为紧凑,能够实现高线性度、宽线性域的刚度特性,还能根据实际要求定制刚度特性,满足多种情况下的高性能减振需求。

    一种非线性抗冲阻尼器的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878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00384.1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振动抗冲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线性抗冲阻尼器的参数优化方法,包括:确定非线性抗冲阻尼器的控制目标、基本参数以及载荷和载体受到冲击后的初速度;将控制目标、基本参数以及初速度根据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获取速度衰减为零时的最大位移,将最大位移结合抗冲行程的理想值构建非线性阻尼系数设计不等式,并确定非线性阻尼系数的零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基于抗冲行程和阻尼力过渡系数对零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进行优化,直至抗冲行程和阻尼力过渡系数均达到理想值,得到优化后的零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通过本申请,能够提高非线性抗冲阻尼器的参数优化效率。

    一种真空环境兼容的精密主动减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121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26327.8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超精密减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环境兼容的精密主动减振器,包括:顶板、底板和减振单元,减振单元包括并联的被动减振单元和主动减振单元,主动减振单元设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位于空气弹簧外,被动减振单元包括同轴且竖直设置的空气弹簧和磁负刚度弹簧;空气弹簧包括主气室,主气室的底部连接有金属密封波纹管,主气室的顶端与顶板柔性连接;金属密封波纹管的底端密封固定于底板上,使主气室成真空密闭腔;磁负刚度弹簧设置于空气弹簧内,且其顶端固定于空腔的上壁上,其底端与底板柔性连接。本申请具有优异的隔振性能且具有良好的真空环境适应性,满足EUV光刻机等设备的隔振需求。

    具有频变阻尼特性的变载荷自适应隔振器及减振稳姿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77808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83803.4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振动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频变阻尼特性的变载荷自适应隔振器,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隔振单元和传感单元,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缸口相对连接形成用于装配隔振单元的内腔;隔振单元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活塞、第一弹簧、第二活塞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一活塞上,其一端抵靠于第一缸体上且呈压缩状态,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二活塞上,其一端抵靠于第二缸体上且呈压缩状态,第二活塞一端上通过多个并联的频变阻尼弹簧连接有浮筒;第二腔室上固定有与导向轴承相对设置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第二活塞之间连接有可形变的阻尼密封膜,浮筒与环形凸台配合形成频变阻尼结构。本发明有效抑制共振的同时防止高频隔振效果恶化。

    一种微低重力环境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2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1350527.3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低重力环境模拟方法及装置,属于微低重力模拟领域,其采用微低重力环境模拟装置实现,模拟装置包括被动支承单元和直线式动作器。模拟时,在地表重力环境中将待模拟的负载设备放置在顶板上,调整直线式作动器的发力大小为负载设备在目标微低重力环境下的重力,使被动支承单元承担负载设备的剩余重力;调节被动支承单元使被动支承单元的刚度为零;调节待模拟的负载设备的初始速度;解锁运动跟随组件,改变直线式作动器的出力状态、同时改变运动跟随组件以改变底板的运动状态,使得待模拟的负载设备具有目标微低重力环境下的加速度。本发明的模拟方法提高了模拟试验的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