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防护电池箱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91373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636343.X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护吸能电池箱,由于防撞梁采用高强度钢材与正弦波肋板组合而成,在电池箱碰撞过程中不易变形且正弦波肋板可以降低碰撞时的峰值力,保护电池安全,因此能够提供良好的耐撞性。吸能柱采用的是六边形蜂窝结构与正方形结构相结合。在碰撞压溃的过程中,蜂窝结构会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大量的能量。同时吸能柱中还有正方形结构,其提供的大量角单元也可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保护电池的安全。电池压板采用三明治结构,内层是等腰梯形和矩形组成的自相似结构,可以通过改变自相似层数和自相似比例来调整压板的屈服强度和吸能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吸能性。上述的防护吸能电池箱,在发生碰撞时,能提供足够的缓冲吸能。

    一种新型的吸能防护电池箱

    公开(公告)号:CN11039137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36343.X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防护吸能电池箱,由于防撞梁采用高强度钢材与正弦波肋板组合而成,在电池箱碰撞过程中不易变形且正弦波肋板可以降低碰撞时的峰值力,保护电池安全,因此能够提供良好的耐撞性。吸能柱采用的是六边形蜂窝结构与正方形结构相结合。在碰撞压溃的过程中,蜂窝结构会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大量的能量。同时吸能柱中还有正方形结构,其提供的大量角单元也可在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保护电池的安全。电池压板采用三明治结构,内层是等腰梯形和矩形组成的自相似结构,可以通过改变自相似层数和自相似比例来调整压板的屈服强度和吸能能力,因此具有良好的吸能性。上述的防护吸能电池箱,在发生碰撞时,能提供足够的缓冲吸能。

    一种带有层级结构的电池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74227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11570941.3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层级结构的电池装置,包括电池及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箱;电池箱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两侧的侧壁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箱底部的上下底板;侧壁与上下底板围成一电池安装位,用于容置电池;侧壁包括设置于内侧的第一面板及设置于外侧的第二面板;第一面板面向电池安装位的侧面具体为碳纤维板,且其所在平面与所述上下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面板背向电池安装位的侧面具体为碳纤维板,且具体为一向外弯曲的弧面;第二面板面向及背向电池安装位的两个侧面均为碳纤维板,且具体均为向外的弧面;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的内部均填充有纳米纤维填充物;应用本技术方案可以使电池装置的面对撞击时能够高效吸能。

    一种手机外壳机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4803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52957.7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外壳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侧边的边框以及设置于手机背部的后盖;所述边框自靠近手机向远离手机的方向依次由第一碳纤维层、几何图形夹层、第二碳纤维层层叠组成;所述几何图形夹层由多个几何图形拼接形成,且所述几何图形的两端分别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所述后盖自靠近手机向远离手机的方向依次由第三碳纤维层、夹心层、塑料层层叠组成;所述夹心层由多个层级单元拼接形成。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提高手机耐撞性的同时达到轻量化及高散热性能的效果。

    一种高效防护的电池箱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14878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01810.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护的电池箱,包括:箱体上盖内设置密封圈,当箱体上盖和下箱体盖合时,密封圈贴合在箱体上盖的内表面和下箱体的外表面之间;下箱体的面板是由两块碳纤维板以及蜘蛛网状的夹心组成的三明治板结构;下箱体的空腔内设有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以及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螺栓将类蜂窝状安装架,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与下箱体紧固连接;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由铝材材料制成,其具有六边形蜂窝的结构,每一个六边形蜂窝中设置一圆柱电池安装孔;六边形蜂窝和圆柱电池安装孔之间增设了加强肋;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肋板间隙填充有经编间隔织物和氢氧化镁阻燃剂;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轴向位置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一种碳纤维三明治板材座椅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4966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15978.4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2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三明治板材座椅,一种碳纤维三明治板材座椅,包括椅面和椅腿,椅面包括背靠部和坐垫部,椅腿支撑安装于椅面的底部;所述椅面采用碳纤维三明治板材质,该碳纤维三明治板材包括两片一体成型的碳纤维板材和经编织物夹层;所述经编织物夹层夹设于两片碳纤维板材之间;所述经编织物夹层为连续的类蜂窝结构,并分为疏散部和紧密部,该疏散部设置于所述背靠部和坐垫部的相应位置,该紧密部对应设置于靠背部与坐垫部的连接位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三明治板材座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轻量化特点和装配简单方便,改善了座椅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更有助于提升座椅的可调节性和安全性。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85237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406654.4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包括主梁、内板和吸能装置,内板固定装接在主梁内,吸能装置固定装接在内板上,吸能装置至少包括底板以及底端部均固定装接在底板且由内而外逐级嵌套的第一锥管、第二锥管和第三锥管,且三个锥管之高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减,三个锥管之底端部直径自内而外逐级递增,三个锥管之厚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增,三个锥管之锥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增。在发生碰撞变形时由单一级溃缩逐渐发展成为两级同时溃缩再到三级同时溃缩,塑性变形量逐渐增大,且变形模式规律稳定,缓冲效果明显,吸收能量逐渐增加。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及耐撞性又同时增强了碰撞角度适应性。

    一种多截面多材料混合的汽车吸能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94499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1188957.8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陈腾腾 张勇 何宁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截面多材料混合的新型汽车吸能盒装置,所述吸能盒由外而内包括第一薄壁结构、第二薄壁结构、第三薄壁结构;所述第一薄壁结构内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薄壁结构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薄壁结构内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三薄壁结构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第一薄壁结构、第二薄壁结构及第三薄壁结构的长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一薄壁结构、第二薄壁结构及第三薄壁结构均固定设置于一法兰盘上;所述第一薄壁结构、第二薄壁结构及第三薄壁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汽车的横梁上,所述法兰盘固定连接于汽车的纵梁上;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吸能盒的整个吸能过程持续高效,且能够减轻汽车自重,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

    一种内部填充的汽车吸能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3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811469677.4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部填充的汽车吸能盒装置,包括双层六边形薄壁管和内部填充结构,以及泡沫铝;所述填充结构是通过层叠设置的多片六边形板,以及连接在相邻两片六边形板之间的圆管;相邻两片六边形板之间连接有六个圆管,并且每一层中的六个圆管分别与其上一层和下一层的六个圆管所在的位置交互错开;所述泡沫铝填充在六边形板内部,并且泡沫铝的密度由上之下梯度增加。本发明主要克服传统吸能盒初始峰值力高,吸能不稳定、不持续且效率较低等问题,设计出结构简单且整个吸能过程持续、高效率的汽车吸能盒,来有效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852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1711406654.4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包括主梁、内板和吸能装置,内板固定装接在主梁内,吸能装置固定装接在内板上,吸能装置至少包括底板以及底端部均固定装接在底板且由内而外逐级嵌套的第一锥管、第二锥管和第三锥管,且三个锥管之高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减,三个锥管之底端部直径自内而外逐级递增,三个锥管之厚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增,三个锥管之锥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增。在发生碰撞变形时由单一级溃缩逐渐发展成为两级同时溃缩再到三级同时溃缩,塑性变形量逐渐增大,且变形模式规律稳定,缓冲效果明显,吸收能量逐渐增加。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及耐撞性又同时增强了碰撞角度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