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811548760.0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的薄壁圆管的上端与法兰盘固定连接,内部填充蜂窝设置在薄壁圆管中;薄壁圆管的侧壁上端设置有缺陷圆孔,缺陷圆孔设置在正弦曲线的波峰、波谷和中轴线处;薄壁圆管的侧壁下端设置诱导槽,假设薄壁管在一个压溃折叠内的波长为2H,诱导槽位置处于弯曲折叠的半波长H处;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防撞横梁上;第二盒体的碳纤维板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中,将薄壁锥形结构沿着竖直方向分为三个腔室,第一填充蜂窝、第二填充蜂窝、第三填充蜂窝由上至下分别设置在腔室中;第二法兰盘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的下端,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撞纵梁上;薄壁圆管的下端与薄壁锥形结构上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348031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1352957.7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外壳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侧边的边框以及设置于手机背部的后盖;所述边框自靠近手机向远离手机的方向依次由第一碳纤维层、几何图形夹层、第二碳纤维层层叠组成;所述几何图形夹层由多个几何图形拼接形成,且所述几何图形的两端分别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所述后盖自靠近手机向远离手机的方向依次由第三碳纤维层、夹心层、塑料层层叠组成;所述夹心层由多个层级单元拼接形成。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提高手机耐撞性的同时达到轻量化及高散热性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3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48760.0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的薄壁圆管的上端与法兰盘固定连接,内部填充蜂窝设置在薄壁圆管中;薄壁圆管的侧壁上端设置有缺陷圆孔,缺陷圆孔设置在正弦曲线的波峰、波谷和中轴线处;薄壁圆管的侧壁下端设置诱导槽,假设薄壁管在一个压溃折叠内的波长为2H,诱导槽位置处于弯曲折叠的半波长H处;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防撞横梁上;第二盒体的碳纤维板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中,将薄壁锥形结构沿着竖直方向分为三个腔室,第一填充蜂窝、第二填充蜂窝、第三填充蜂窝由上至下分别设置在腔室中;第二法兰盘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的下端,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撞纵梁上;薄壁圆管的下端与薄壁锥形结构上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59174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811398129.7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吸能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法兰盘、方形薄壁外壳、点阵结构以及三明治板;所述法兰盘设置在方形薄壁外壳的上下两端,点阵结构设置在三明治板的上下两端,并且点阵结构以及三明治板整体置于方形薄壁外壳内;所述点阵结构采用铝管按体方对角线分布而成;所述三明治板包括两层碳纤维板以及置于两层碳纤维板之间的蜂窝结构;所述蜂窝结构由正八边形与正四边形交错分布而成;所述点阵结构和三明治板之间、方形薄壁外壳和法兰盘之间通过点焊连在一起;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汽车的横梁和纵梁上。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吸能盒吸能不稳定、多角度冲击适应差、不持续且效率较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62490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1534231.5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上法兰盘,复合外壳,内部填充物,圆台内管以及下法兰盘;所述复合外壳的上部为方形盒,方形盒的每一个侧面沿对角线均设有五个缺陷孔;所述复合外壳的下部为台体波纹管,其侧棱为正弦的波纹结构;所述圆台内管设置在复合外壳内,所述内部填充物填充在圆台内管和复合外壳的内壁之间;其中,方形盒与圆台内管之间的填充物为蜂窝结构,台体波纹管与圆台内管之间的填充物为点阵结构。上述的汽车吸能盒,吸能稳定性高,吸能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624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34231.5
申请日:2018-12-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上法兰盘,复合外壳,内部填充物,圆台内管以及下法兰盘;所述复合外壳的上部为方形盒,方形盒的每一个侧面沿对角线均设有五个缺陷孔;所述复合外壳的下部为台体波纹管,其侧棱为正弦的波纹结构;所述圆台内管设置在复合外壳内,所述内部填充物填充在圆台内管和复合外壳的内壁之间;其中,方形盒与圆台内管之间的填充物为蜂窝结构,台体波纹管与圆台内管之间的填充物为点阵结构。上述的汽车吸能盒,吸能稳定性高,吸能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14878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811101810.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1M50/222 , H01M50/22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4 , H01M50/236 , H01M50/24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6 , A62C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护的电池箱,包括:箱体上盖内设置密封圈,当箱体上盖和下箱体盖合时,密封圈贴合在箱体上盖的内表面和下箱体的外表面之间;下箱体的面板是由两块碳纤维板以及蜘蛛网状的夹心组成的三明治板结构;下箱体的空腔内设有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以及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螺栓将类蜂窝状安装架,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与下箱体紧固连接;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由铝材材料制成,其具有六边形蜂窝的结构,每一个六边形蜂窝中设置一圆柱电池安装孔;六边形蜂窝和圆柱电池安装孔之间增设了加强肋;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肋板间隙填充有经编间隔织物和氢氧化镁阻燃剂;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轴向位置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934803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52957.7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外壳结构,包括设置于手机侧边的边框以及设置于手机背部的后盖;所述边框自靠近手机向远离手机的方向依次由第一碳纤维层、几何图形夹层、第二碳纤维层层叠组成;所述几何图形夹层由多个几何图形拼接形成,且所述几何图形的两端分别所述第一碳纤维层、第二碳纤维层;所述后盖自靠近手机向远离手机的方向依次由第三碳纤维层、夹心层、塑料层层叠组成;所述夹心层由多个层级单元拼接形成。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提高手机耐撞性的同时达到轻量化及高散热性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4878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01810.0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6 , A62C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A62C3/16 , H01M2/1083 , H01M2/1094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护的电池箱,包括:箱体上盖内设置密封圈,当箱体上盖和下箱体盖合时,密封圈贴合在箱体上盖的内表面和下箱体的外表面之间;下箱体的面板是由两块碳纤维板以及蜘蛛网状的夹心组成的三明治板结构;下箱体的空腔内设有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以及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螺栓将类蜂窝状安装架,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与下箱体紧固连接;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由铝材材料制成,其具有六边形蜂窝的结构,每一个六边形蜂窝中设置一圆柱电池安装孔;六边形蜂窝和圆柱电池安装孔之间增设了加强肋;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肋板间隙填充有经编间隔织物和氢氧化镁阻燃剂;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轴向位置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9483962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811382785.8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32B3/12 , B32B9/00 , B32B9/04 , B32B15/04 , B32B15/085 , B32B15/20 , B32B27/32 , B32B37/06 , B32B3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级三明治复合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汽车前围板,该复合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顶板、第一夹心体、中间隔板,第一夹心体包括若干个第一基体,若干个第一基体在水平面上呈周期性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基体由四个第一交叉单元组成,四个第一交叉单元分别沿正方体四个侧面的对角线排列布置,且四个第一交叉单元依次连接并在四个第一交叉单元之间围成第一空腔,相邻两个第一基体之间通过各自的第一交叉单元相连接。该复合结构极大的提高了结构刚度和强度、抗弯性能、抗侵彻性能与异面耐撞性能。第一夹心体为单一层级点阵结构,具有更高的能量吸收能力,且第一空腔具有降噪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