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8024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56436.6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W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应用于铁路气象测量的压电式雨量计,压电传感器将雨滴降落在该压电传感器上的冲击力转换为电荷信号,并传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对收到的电荷信号依次进行电荷电压转换,归一化放大,滤波和检波得到信号处理后的模拟信号,并传送至AD转换模块,再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传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收到的数字信号计算出此时的降雨量,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此时的降雨量传送至计算机中显示和存储,所述供电模块模块实时为压电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主控制器和无线传输模块供电。本发明提高了强降雨环境下的测量精度,减少了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098072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409684.X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北京北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 江苏信大瑞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1B32/324 , C01B32/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泥活性炭及其自活化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煤泥进行干燥脱水,将干燥煤泥与煤焦、沥青进行混合均匀制成煤膏后在内热式回转窑炉内热解碳化,最后在自活化装置中采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为活化剂将碳化物料进行活化处理,得到煤泥活性炭。本发明所采用污泥、沥青和焦油均为固体废料,并且自活化所需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活化剂来自系统多膛炉产生的尾气,且系统干燥所需热源均来自烟气余热回用,有效节约了成本。本发明的煤泥活性炭比表面积大于400-850m2/g,碘吸附值为300-900mg/g,接近煤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89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710201492.4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截断修正SL0算法的MIMO雷达参数估计方法,首先改善MIMO雷达感知矩阵的病态性,利用SVD反变换从修正后的奇异值及其对应的左右奇异矩阵中获得非病态感知矩阵;其次利用SL0算法对MIMO雷达目标参数进行估计,并在计算初值和梯度投影值时,将病态感知矩阵的伪逆由获得的非病态感知矩阵的伪逆代替;最后根据SL0算法得到的目标场景向量估计值中非零元素的位置确定MIMO雷达目标的角度、距离和多普勒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病态感知矩阵下MIMO雷达目标参数估计问题。降低了MIMO雷达目标参数估计的复杂度,有利于工程实现,适合于在现代战争中要求实时性较高的目标探测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12195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361044.7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修正近似双曲正切函数的平滑l0范数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修正近似双曲正切函数来逼近l0范数,该修正近似双曲正切函数具有较优的逼近性能,然后利用牛顿法求解该修正近似双曲正切函数的极值问题,进而以较高的精度重构出稀疏信号,能够显著地提高SL0算法的稀疏重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769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70021.9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20/40 , G06V40/20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特征增强的实时时空行为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将待检测的视频数据输入训练好的检测网络,得到实时时空行为检测结果;检测网络的训练包括:将原始视频截取为多个等时长的视频片段,将每个视频片段截取固定帧数的图像;对视频片段和其中的关键帧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时空特征和空间解耦特征;将时空特征输入到轻量时空扩张增强模块,得到时空增强特征;将时空增强特征进行上采样操作并与空间解耦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对齐连接,将连接后的特征输入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作为动作分类及定位的依据;优化损失函数并重复训练使得检测网络收敛,得到训练好的检测网络。本发明有效权衡了检测精度和速度,适用于实时行为检测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76658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1969.6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S13/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回波外推预报方法及系统,属于降雨短临预报技术领域,其包括获取待预测的雷达回波图像序列;对雷达回波图像序列进行预处理,得到待预测数据集;将所述待预测数据集输入预先训练的结合双分支编解码和门控递归网络的预测模型,获得雷达回波外推预测图像;其中,所述结合双分支编解码和门控递归网络的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对获取到的雷达回波图像序列样本进行预处理,得到有效样本数据集;将所述有效样本数据集输入预先构建的结合双分支编解码和门控递归网络的预测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结合双分支编解码和门控递归网络的预测模型,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准确率更高的雷达回波外推预测效果,大大增强了降雨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95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30919.8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估算农作物产量的影像获取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顶部的四角均设有桨叶结构,所述桨叶结构包括与无人机本体顶部连接的转动电机一、与转动电机一输出轴末端连接的转动块、与转动块顶部活动连接的两个固定环、与固定环连接的桨叶和定位杆,两个所述固定环的顶端啮合。该基于遥感技术估算农作物产量的影像获取装置,通过桨叶结构的设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桨叶结构中的两个桨叶可以处于同一直线上,便于桨叶的旋转,该装置在收纳的过程中,桨叶结构中的两个桨叶可以相互接触,降低桨叶的占地面积,便于该装置的收纳。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4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10081.7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沿线风速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系统,获取铁路沿线目标站的风速时间序列;利用局部均值分解法对风速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得到k个PF分量和1个残余分量;利用预先确定的最佳的时间卷积网络预测模型对各分量进行预测,将预测的结果叠加,得到目标站预测值;用所得预测值来补全缺测值;然后利用预先设置的检错公式以及所述目标预测值对待检目标站观测值进行质量判定,若满足所述检错公式则该待检观测值为正确数据,若不满足所述检错公式则该待检目标站观测值为存疑数据,将存疑数据标记并用预测值代替。优点:能够减小预测的误差,提高预测精度,并能够有效检测出高铁沿线风速观测资料中存在的错误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86098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50193.0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移动曲面拟合的地面气温质量控制方法,基于遗传算法和移动曲面拟合的地面气温质量控制方法GA-DCR满足我国地面气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要求,能够有效地甄别出可疑数据,GA-DCR方法在全国不同地区均表现出优于IDW方法和SRT方法的检错能力、适应性和稳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GA-DCR方法采用余弦值和均方根误差值共同分析邻近站点气温观测数据与目标站点气温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并且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参数,得到最佳实验参考站点,将数据间相关性较高的站点选为参考站点,并利用COS,RMSE对参考站赋权值,减小了由于地形地貌对于质量控制算法的影响,提高了GA-DCR方法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06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85358.7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球气候模型日平均气温降尺度方法、装置及存储器,该方法包括以全球气候模型日平均气温和地形数据为输入,输入至气温降尺度模型中,以降尺度后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为输出,以日平均气温标签数据为训练真值,对该气温降尺度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最优模型;采用训练好的最优模型对任意日的全球气候模型日平均气温进行降尺度模拟。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引进了DEM地形数据作为辅助变量,并且设计出一个地形融合模块,进一步提取DEM地形特征后与气温数据融合,提升了模型的降尺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