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式阵列多相电导液桥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378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1158072.X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卞雄恒 沈晓燕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信号采集及生物电刺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贴片式阵列多相电导液桥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贴片式电极装置框架本体、水相导电液、油相液体和注射装置;框架本体包括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注液孔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一侧表面的周边设置有凸起边框,板状结构和凸起边框形成储液单元;注射装置用于依次将油相液体和水相导电液注入注液孔中形成多相液桥。该电极采用多相流体液桥来采集生物电信号,电极和生物神经组织是非直接接触,不会产生机械损伤;该方法可以使上述电极快速的形成多相流体液桥,便于稳定的采集生物电信号并实现生物电刺激,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一种重建步态运动功能的双电极电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8371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80000760.6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建步态运动功能的双电极电子系统,包括:指令采集系统、脉冲信号产生系统和两个生物刺激电极及一个参考电极。指令采集系统根据该指令信息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给脉冲信号产生系统,脉冲信号产生系统根据控制指令产生脉冲信号发送给生物刺激电极,通过生物刺激电极来对脊髓内诱发步态运动的两个关键位点进行交替地电脉冲激励,激活脊髓神经中产生下肢节律运动的固有中间神经元网络产生协调动作的关键位点,以更接近生理状况的方式有效地进行下肢步态运动功能的重建。本发明电子系统可应用于动物实验或康复训练。

    一种基于时间相干刺激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480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91473.3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南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相干刺激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重建方法,通过Matlab仿真软件设计刺激频率波形,用两个函数信号发生器或者Master‑9脉冲刺激器调节频率、幅值、波形,对4只大鼠脊髓的T9、T12、L1三个节段进行经皮表面电刺激,记录刺激电极植入位点的诱发运动类型。本发明通过时间干涉刺激对大鼠脊髓表面进行刺激,大鼠下肢的一系列运动反应证明了这种无创电刺激的可行性,这种刺激在未来人类疾病的治疗上一定会发生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员工电子考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346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589114.4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C1/12 G06Q10/063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员工电子考勤系统,尤其可用于对三班制员工的考勤。系统包括与局域网相连的多个考勤终端和一个服务器。考勤终端不仅包括微处理器、考勤采集模块、局域网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还包括系统时钟模块。服务器不仅运行有数据库系统,还运行有数据接口模块,该模块一端以TCP方式通过局域网与所述考勤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另一端使用数据库组件访问数据库系统。本发明将传统的从考勤终端向服务器单向数据传送模式转变成考勤终端与服务器双向数据交互模式;对系统部件的功能进行了调整,将考勤处理流程从服务器端移植到考勤终端,并采用了结合考勤历史数据的考勤自动处理方法,达到了提高考勤系统实时性和智能性的目的。

    一种单端口电极刺激大鼠CPG位点的双后肢步态调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5701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0751442.X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沈晓燕 邵巍 鲁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端口电极刺激大鼠CPG位点的双后肢步态调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刺激器、生物刺激电极、参考电极、膝关节角度采集器、阻抗测量电路和继电器切换电路。本发明系统通过正负电压脉冲刺激信号刺激特定的CPG位点,利用传感器跟踪捕获膝关节角度数据,建立信号与步态的映射关系模型,通过实时反馈给处理器的步态关节角度信息,形成闭环调控。根据映射关系模型设定训练参数对SCI大鼠进行步态训练。与正常步态相比,可以在正常步态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控。

    一种贴片式阵列多相电导液桥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378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58072.X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卞雄恒 沈晓燕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电信号采集及生物电刺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贴片式阵列多相电导液桥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贴片式电极装置框架本体、水相导电液、油相液体和注射装置;框架本体包括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注液孔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一侧表面的周边设置有凸起边框,板状结构和凸起边框形成储液单元;注射装置用于依次将油相液体和水相导电液注入注液孔中形成多相液桥。该电极采用多相流体液桥来采集生物电信号,电极和生物神经组织是非直接接触,不会产生机械损伤;该方法可以使上述电极快速的形成多相流体液桥,便于稳定的采集生物电信号并实现生物电刺激,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一种基于CB2201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0559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52603.X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沈晓燕 邵巍 许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B2201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阿里云物联网平台,CB2201开发板,ZigBee协调器,普通灯,调光灯,该系统设计了一个基于CB2201开发板的智能照明系统,系统主要由阿里云物联网平台,ZigBee协调器以及CB2201开发板三部分组成,通信组网模块采用了ZigBee组网技术,可以通过CB2201开发板接收数据,组网按键开关将普通灯和调光灯分别组网,匹配不同的组号,CB2201开发板上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照明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信息,灯组的亮度以及开关状态信息,阿里云物联网平台通过发布消息至开发板,控制普通灯的开关与调光灯的亮度,并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温湿度信息,普通照明灯开关状态以及调光灯的亮度信息上传至云端,实现远程实时监测。

    一种按键对调光灯组与普通灯组亮灭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9394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44356.9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沈晓燕 邵巍 许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按键对调光灯组与普通灯组亮灭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打开物联网平台,使CB2201开发板初始化;B、按下开发板上的组网按键开关,使两种灯组分别匹配组号;C、按下开发板上的灯控按键;D、开发板接收到灯控按键命令后传送到ZigBee协调器,对灯组进行控制;E、将普通灯组与调光灯组的亮灭信号返回数据至CB2201开发板并用LED灯显示;F、上传数据,物联网平台显示灯的亮灭状态,本发明基于CB2201开发板,ZigBee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以及通信组网模块,实现了开发板按键对灯组的控制,可以在断网时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与云端一起实现双控,实现一对多的控制,使照明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低成本化迈进了一步。

    基于脊髓神经功能电激励的大鼠腿部运动重建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06066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410567044.2

    申请日:2014-10-2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nventor: 沈晓燕 许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脊髓神经功能电激励的大鼠腿部运动重建实验方法,针对大鼠脊髓建立基于脊椎节段的相对三维坐标,有助于实验者快速准确寻找到电极植入位置,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交替地向插入大鼠脊髓的两个电极发送指定激励脉冲,实现大鼠腿部的伸缩连贯运动,让实验者更直观的了解大鼠脊髓电激励的过程;并且,可通过肌电监测仪采集大鼠腿部肌群的肌电信号,可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本发明实验方法首次将完成了基于神经功能电激励的大鼠腿部伸缩运动重建,对本领域的科研、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发明实验方法提高了实验者的动手能力,使复杂程度高、难以掌握的脊髓电激励实验,可以被实验者较容易地掌握,从而有助于其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