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源极/漏极接触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7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908867.7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公开总体涉及晶体管源极/漏极接触件及其形成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器件包括:栅极结构,位于衬底的沟道区域上;栅极掩模,位于栅极结构上,栅极掩模包括第一电介质材料和杂质,栅极掩模中的杂质的浓度沿着从栅极掩模的上部区域向栅极掩模的下部区域延伸的方向减小;栅极间隔件,位于栅极掩模的侧壁和栅极结构的侧壁上,栅极间隔件包括第一电介质材料和杂质,栅极间隔件中的杂质的浓度沿着从栅极间隔件的上部区域向栅极间隔件的下部区域延伸的方向减小;以及源极/漏极区域,与栅极间隔件以及沟道区域相邻。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23598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0403406.4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公开说明半导体结构与其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可包含基板、具有第一高度与第一宽度的第一鳍状结构形成于基板上、具有第二高度与第二宽度的第二鳍状结构形成于基板上、与绝缘堆叠形成于第一鳍状结构与第二鳍状结构的下侧部分上。第二高度可实质上等于第一高度,且第二宽度可大于第一宽度。绝缘堆叠的上表面可低于第一鳍状结构与第二鳍状结构的上表面。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13301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143571.0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施加至图案密度不同的多个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上的旋转涂布层作为光刻胶堆叠中的底层。为减少旋转涂布层的厚度差异,在旋转涂布层上进行两步热处理工艺。两步热处理工艺中的第一热处理步骤的第一温度低于旋转涂布层的交联温度以使旋转涂布层流动,而两步热处理工艺中的第二热处理步骤的第二温度使旋转涂布层交联。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287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044198.2

    申请日:2019-10-3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一种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对半导体衬底执行第一注入工艺以形成深p阱区域,利用扩散阻滞元素对半导体衬底执行第二注入工艺以形成共同注入区域,以及对半导体衬底执行第三注入工艺,以在深p阱区域上方形成浅p阱区域。共同注入区域通过浅p阱区域的一部分与半导体衬底的顶表面间隔开,并且深p阱区域和浅p阱区域彼此连接。形成n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其中深p阱区域和浅p阱区域用作n型FinFET的阱区域。

    用于制造多栅极晶体管的工艺和产生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12298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0853045.7

    申请日:2017-09-20

    Abstract: 在用于形成晶体管的后栅极金属栅极工艺中,在中间晶体管结构上方形成介电层,中间晶体管结构包括伪栅电极,通常由多晶硅形成。诸如图案化多晶硅、平坦化结构的顶层等的各个工艺可以去除介电层的顶部,当形成代替伪栅电极的金属栅极时,这可以导致减少了对栅极高度的控制,减少了对用于FinFET的鳍高度的控制等。增加介电层对来自这些工艺攻击的抵抗力,诸如在实施这种其他的工艺之前通过将硅等注入至介电层内,导致了顶面的较少的去除,并且因此提高了对产生的结构尺寸和性能的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用于制造多栅极晶体管的工艺和产生的结构。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953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057352.4

    申请日:201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上的第一区域内形成第一栅极以及在第二区域内形成第二栅极;在第一区域内的半导体衬底中形成具有N型掺杂剂的第一半导体材料的第一源极/漏极部件;在第二区域内的半导体衬底中形成具有P型掺杂剂的第二半导体材料的第二源极/漏极部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为第一源极/漏极部件形成第一硅化物部件以及为第二源极/漏极部件形成第二硅化物部件;以及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实施核素的离子注入工艺,从而将该核素引入第一硅化物部件和第二源极/漏极部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