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发光层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022157A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710055435.6

    申请日:2007-03-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涉及一种有机电致白光器件。该白光器件包括透明基片(1)、阳极层(2)、有机空穴注入层(3)、有机空穴传输层(4)、有机发光层(5)、有机空穴阻挡层(6)、电子传输层(7)以及阴极层(8);其中有机发光层(5)为多发光层结构,由蓝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黄光和红光发光层组成,其中蓝光发光层发射荧光,另外两个发光层发射磷光。通过在两层磷光发光层之间加入一层双传输极性的母体材料消除该两个发光层相互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交换该两层磷光发光层的位置可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能够得到比较接近于可实用化白光照明水平的器件,在显示以及照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有机发光镀膜机基片小挡板

    公开(公告)号:CN1441081A

    公开(公告)日:2003-09-10

    申请号:CN03111338.9

    申请日:2003-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有机发光镀膜机基片架前的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小挡板。基片小挡板由安装在托板上的两个半圆形能够开合并与基片架同步公转的平板构成的基片小挡板(37)、磁力传动机械手(31)、推拉控制板(38)、传感器(44)和位置探测器(45)及自动识别电路构成。半圆形小挡板(37)与推拉控制板(38)一同安装在托板(12)上,托板(12)安装在行星式旋转基片架(8)的公转轴(13)上,位于基片(7)及大挡板(6)之间,与行星式旋转基片架(8)同步转动。小挡板可以很方便地对相应基片的镀膜条件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在一个实验周期内作出多个试样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有机镀膜的工作效率。

    含纳米硅基氧化物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封装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8508C

    公开(公告)日:2003-08-20

    申请号:CN00108814.9

    申请日:2000-05-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经表面活性极性处理的纳米硅基氧化物SiO2-x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单组份室温固化封装材料。封装材料中包含(重量比):92.0-96.0%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基质(其中有机硅∶环氧树脂=1∶1-1.4)、0.3-4.5%的p型纳米硅基氧化物SiO2-x、2.1-2.3%正硅酸己酯交联剂、1.4-1.7%低分子聚乙烯腊和/或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0-0.4%白炭黑补强剂、0.1-0.3%助剂。本封装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室温固化、固化时间短等特点,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等电子电气器件的封装。

    有机多量子阱结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70315C

    公开(公告)日:2001-08-29

    申请号:CN98124267.7

    申请日:1998-11-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有机多量子阱结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从属于光学光电子领域。采用量子阱结构制备有机白光器件,可以不考虑各发光层之间的能带匹配问题,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以红,绿和蓝三种不同有机染料为量子阱发光层,载流子被限制在这些量子阱发光层中,从不同的阱中分别产生黄,绿和蓝三色光,从而产生白光。目前该器件的最大亮度为4000尼特,发光效率为0.4流明/瓦,在电压变化过程中该器件的色坐标都在白光区内。

    纳米硅基氧化物改性的有机硅/环氧树脂封装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270979A

    公开(公告)日:2000-10-25

    申请号:CN00108814.9

    申请日:2000-05-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表面活性处理后的纳米SiO2-x改性的有机硅/环氧树脂(PDMS/E44)单组份室温固化封装材料。封装材料中包含有:92.0—96.0%的有机硅/环氧基质、0.3—4.5%的纳米SiO2-x改性剂、2.1—2.3%正硅酸己酯交联剂、1.4—1.7%低分子聚乙烯腊和/或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0—0.4%白炭黑补强剂、0.1—0.3%助剂。本封装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室温固化、固化时间短等特点,可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等电子电气器件的封装。

    一种智能手机监管系统及监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950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17205.3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机监管系统及监管方法,属于智能手机应用管理技术领域,包括手机客户端,PC端,数据库和NFC信息读取装置。手机客户端功能为注册学生信息并生成身份信息码,强制监管手机,手机考勤及防止手机监管中断和卸载;PC端功能为收集并上传学生出勤信息和手机监管信息至数据库,控制学生进入手机强制监管;数据库功能为收集、处理和统计手机端和PC端发送的信息以及监督手机监管的运行情况;NFC信息读取器功能是读取手机NFC发送的身份信息码和监管完成信息并传到PC端,实现两端通信。该系统和方法可以减少课堂上智能手机对学生的诱惑,避免学生课上使用手机、不能专心听讲的弊端,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现场自动考勤。

    一种光学间隔层倒置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44799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22568.6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间隔层倒置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属于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从下到上的结构依次为透明衬底、导电阴极、光学间隔层、吸光层、阳极缓冲层及金属电极;其中,所述光学间隔层的材料为掺杂铯、硼、铝、镓、铟、镁、锶、钡的氧化锌,掺杂钒、铯、铌的氧化钛中的一种,掺杂物质的浓度为0mol/L-0.5mol/L,单层光学间隔层的折射率为1.1-2.2。本发明采用折射率渐变或交替变化的多层半导体薄膜作为光学间隔层,能够更有效的调节器件内光强的分布,进而提高器件吸光层的光吸收。

    一种基于心冲击信号的连续血压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61193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222559.7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及一种基于心冲击信号的非入侵式非直接接触式的连续血压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生理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心冲击信号采集装置、模数转换模块及PC端;所述心冲击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心冲击模拟信号,然后传输给模数转换模块将心冲击模拟信号转换为心冲击数字信号,最后PC端通过心冲击数字信号提取心冲击信号的传导时间,并利用传导时间获得血压值。本发明的血压测量装置及方法具有非入侵、非直接接触的特点,可在人平躺或者坐靠时不知不觉地进行连续血压测量,这种状态能减轻被测者的心理负担,使其情绪放松,使得血压测量更加准确,另外测量时操作也十分方便。

    一种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进行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1428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74023.6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H01L51/42 H01L21/324 H01L51/44

    Abstract: 一种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进行后处理方法,属于有机光电器件技术领域。其首先是在透明阴极上制备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然后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该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并用氮气吹干;将清洗后的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浸泡在分析纯级别的异丙醇溶液中超声清洗,然后用氮气吹干;将清洗后的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进行热退火,从而完成对无机纳米柱阵列电子传输层的后处理。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无机纳米柱阵列与有源层接触界面的表面形貌,降低器件的串联电阻;并且能够提高无机纳米柱阵列的致密性和均匀性,增强器件的电子迁移率,进而提高PSC器件的整体性能。

    一种具有多发光层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0459216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710055435.6

    申请日:2007-03-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涉及一种有机电致白光器件。该白光器件包括透明基片(1)、阳极层(2)、有机空穴注入层(3)、有机空穴传输层(4)、有机发光层(5)、有机空穴阻挡层(6)、电子传输层(7)以及阴极层(8);其中有机发光层(5)为多发光层结构,由蓝光发光层、绿光发光层、黄光和红光发光层组成,其中蓝光发光层发射荧光,另外两个发光层发射磷光。通过在两层磷光发光层之间加入一层双传输极性的母体材料消除该两个发光层相互之间的能量转移以及交换该两层磷光发光层的位置可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能够得到比较接近于可实用化白光照明水平的器件,在显示以及照明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